宋琦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體育的重視越來越高,體育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訓練自己,同時也可以提高了人們的身體素質,在目前的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采用了分層教學的模式,分層教學的模式,會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將其分為不同水平和階段的學生,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了學生,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本文將主要以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模式為話題,針對有關內容進行論述。
關鍵詞: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模式;實踐
引言:在我國體育的教學過程中,各個地區都在積極的采用分層次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有效的針對學生自身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教育水平,尤其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次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的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也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強身健體。大學體育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訓練,要在實踐的教學中不斷的探究出現代人才培養的具體形式,推動我國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
1分層次教學模式的介紹
分層次教學模式,主要是源自于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而進行實施創造的,分層次的教學可以更好的針對了學生自身的問題來對其進行相應的討論并解決,如果一些學生在一些學習能力,學習速度方面有了明顯的改變的話,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動力以及身體素質。現代的大學的學生是來自于五湖四海的,每一個學生對于所參與的運動項目以及所喜歡的運動形式都是有所不同的,如果還是采用傳統的大班式的教學的話,并不能很好的針對學生個人的特點來展開。積極的采用分層次的教學模式,可以很好的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來展開有關的教學,從而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的運動技能,從而更好的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模式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和完善,結合每一個學生自身的差異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措施,從而更好地實現了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在分層次教學模式的實施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學生的分類,并對每一類的學生規劃設計好相應的教學目標。分層次教學模式,也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對學生進行分組的訓練,同時更重要的是老師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探討和探究,并確定好學生每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在對其進行設計的時候,難度也不能太低,難度太低的話,學生很容易就達成了目標,也沒有起到體育訓練的效果,如果難度太高的話,學生很難達到相應的目標,這樣也并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所以老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來對其進行分層次,并制定不同的體育訓練的方案。比如像對院級的運動員水平進行分層次的時候,可以將表現良好的運動員分為校運動員的層次,一些其他的學員也可以分為初學的層次等等其他的方面,這樣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2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模式的具體制定以及方案設計
通過以上內容的認識,我們詳細的了解了分層次教學模式的內容,在現在大學體育中要積極的采取分層次教學模式,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實現身體素質的提升,推動學生的全方面進步,以下將針對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方案設計進行分析。
2.1對有關的層次進行相應的界定
首先老師要明確一下,目前進行大學體育訓練的學生人數有多少,通常情況下大學一二年級都需要進行體育訓練,人數大概在1萬到15,000之間,我們可以結合學生自身的興趣以及身體情況能力方面來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類。第1個層次就可以是擇優班,也可以稱為體育優秀班,這類學生是體測成績較好,而且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已經達到了優秀的標準,而且學生自身對于體育運動是非常熱愛的,有積極鍛煉的意識。第2個層次可以是普通班。這類班級內的學生對象主要是身體素質良好,在體育考核中可以達到基本以及中上的水平,對于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也表現為比較積極。第3個層次可以分為待提升班級。這部分的學生往往表現于對于體育活動并不是特別的熱愛,而且參與到體育訓練的意識特別的差,平常也不經常做體育運動,在體測的時候有一些方面并不及格,往往需要在老師的強制要求下才會進行體育運動。第4個層次的班級可以是體育保養班,這部分的班級的學生主要是一些體質較弱或者是自身患有一些疾病,不能很好的參與到體育運動活動中,這時候就需要老師來根據相應的疾病證明來,讓學生適當的做一些體育訓練。
2.2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課程安排
首先向第1層次的學生可以讓其進行一些網球,乒乓球,跆拳道,輪滑,自行車,瑜伽,健美操,夜跑等多種體育運動的模式,學生不要僅僅局限于在課堂上進行體育訓練,也可以在課下進行相應的體育學習,根據老師所制定的體育方案以及課程安排參與到其中,同時,要對每個成員的工作進行相應的統計和審核,幫助學生盡可能的完成相應的體育成績測評,同時學校也要安排學生聽取有關的體育講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體育活動的場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其次第2層次的學生,那他主要是根據現在國家教育部的安排進行相應的選課模式,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課程進行選擇,并按照有關課程的安排進行上課,同時老師也要進行相應的課上考核。第3層次的學生,這類學生需要老師密切的關注起來,要實行小班制的原則,可以更好的照顧到每一位學生,通常情況下,每一班的學生不要超過20個人,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不僅僅要注重學生身體上的訓練,同時也要積極得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最后對于第4層次的學生來說,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同時在考核方面也不要太嚴格,那么通常以一些養生保健的課程為主向木球,太極等等,讓學生可以得到一定的訓練,這樣在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同時,也可以獲得一定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在大學體育的課程中,老師要記得采取分層次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有利于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開展相應的體育活動,實現自身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生全方面進步。
參考文獻:
[1]呂坤.關于高校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7, 7 (3) : 133.
[2]趙艷.分層教學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7 (12) : 82-83.
[3]楊華東,張莉斌.體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95-164.
[4]周蘇,王文等.多媒體技術[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 24-35.
(天津商業大學體育教學部 ? 3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