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莊 楊軍 張春雷
摘 要: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完全控制及國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中國目前的防疫壓力主要集中在防止外部輸入。公共航空運輸處于防止疫情外部輸入的前線,民航運輸部門應做好充足準備,嚴防境外疫情通過國際航線輸入國內。
關鍵詞:民航;新冠肺炎疫情;外部輸入;對策建議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對企業,、家庭和個人都帶來了巨大的危機和考驗。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果斷采取積極的防控策略和措施,經過兩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有效控制住了新發病例的增長,隨著各項積極防控策略的嚴格實施,本地傳播已經趨于完全控制,中國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與此同時,國際疫情卻快速增長,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疫情已經蔓延至185個國家和地區,五大洲紛紛淪陷,防止新冠肺炎境外輸入成為當前中國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民航是中國連接世界的主要交通方式,相對于國內航班,國際航班涉及的保障鏈條更長,覆蓋范圍更廣,影響人員更多。因此,國際民航運輸承擔了防止新冠肺炎境外輸入的重任。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海外發展歷程及現狀
回顧新冠疫情海外發展軌跡, 2020年1月13日,泰國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為海外首個確診病例。此后,日本、韓國分別于1月15日、20日確診首例病例。直到1月30日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暴發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時,除中國外的多個國家僅處于散發狀態。1月31日,WHO宣布這一疫情存在發展為“大流行”的可能,但目前尚未構成大流行。盡管WHO已經向國際社會提出了警示,但多國除針對中國開展國際旅行限制外,采取的預防措施并不多,疫情關注度也不足。直到2月20日,中國之外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1000例,涉及25個國家和地區,韓國出現激增,在2月下旬成為疫情重災區, 一度是中國之外確診病例數最高的國家,將新冠肺炎疫情預警提升至最高的“嚴重”級別,并開始采取推遲開學等措施。2月底、3月初, 疫情迅速向多國擴散,意大利、伊朗疫情惡化速度加快,隨后,西、法、德、英等其他歐洲國家確診病例開始逐日增加,美國形勢同樣嚴峻。越來越多的國家出現確診病例,2月26日,中國境外報告的新增病例數首次超過境內。2月28日,WHO將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傳播風險和影響風險級別從“高”上調為“很高”。此后,全球疫情形勢進一步發展。根據WHO每日發布的疫情報告,截至北京時間3月10日17時,全球波及110個國家,其中62個國家、領土和地區出現本土傳播,且隨著非洲阿爾及利亞等6國出現確診病例,WHO按照地域劃分的全球六大區域全部出現疫情。在這一背景下,日內瓦時間3月11日,WHO 總干事譚德塞通報,全球確診超過118000例病例,死亡4291人;中國以外的確診病例數量在過去兩周中增長13倍,波及的國家和地區數量翻了3倍;考慮到當前疫情發展速度和對部分國家、地區響應程度不足的擔憂,宣布本次疫情已構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宣布后,國際疫情仍在蔓延,呈現出暴發態勢。
9月份以來,隨著部分國家復工復學、社交活動增多,再加上北半球天氣轉冷更有利于呼吸道病毒傳播,一些曾有效控制疫情的國家反彈嚴重,新增確診病例屢創新高,世界正面臨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侵襲。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9月28日6時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33281219例,累計死亡病例1001755例,99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萬例。面臨疫情反彈的嚴峻現狀,多國政府再次收緊了此前已逐步放寬的疫情防控舉措,部分國家甚至考慮再度采取“封城”“禁足令”等嚴格防疫措施,專家還呼吁民眾繼續遵守防疫規定,不應放松警惕。
二、民航機場應對國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對策建議
民航機場是中國連接世界的重要交通樞紐,中國機場眾多,航線網絡遍布全球,隨著國際疫情持續蔓延,機場防范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因此建議好以下幾點:
1.根據機場運行的航班情況,將機場疫情防控等級分為高風險和低風險。依據不同風險分級實施差異化防控,并根據疫情發展動態實時調整風險分級。
2.加強機場通風。
3.加強機場公共區域清潔消毒。
4.做好候機旅客健康管理。
5.機場為來自疫情嚴重國家/地區的航班設置專門停靠區域,盡可能遠機位停靠。對于來自疫情嚴重國家/地區的旅客,通過設置隔離候機區域、簡化登機手續、采用無接觸式乘機、設置專門通道、全程專人陪同等措施,嚴防機場內的交叉傳染。
6.集中區域密集停放長期停場航空器。為進一步緩解航空器停場壓力,減少航空器地面拖曳,降低運行風險,機場結合本場機位構型及實際運行情況,啟動部分區域集中停放航空器模式,
7.精細運行--梳理重要航班保障流程。針對不同業務鏈條細化保障流程,并明確各業務鏈責任人及工作職責,保障流程的細化精準到每一個保障環節,確保方案適用性、可操作性。
三、航空公司應對國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對策建議
航空公司作為承運人,機組人員在密閉的機艙空間內提供服務,與旅客長時間密切接觸,面臨更大的風險,機組人員在做好服務旅客的同時,也要做好自我防護,因此建議做好以下幾點:
1.根據國際航班始發地疫情形勢、航空器是否安裝高效過濾裝置及航班客座率、飛行時間和航班任務性質等指標綜合判斷,將運輸航空航班防疫分為高風險、中風險和低風險三級;對高風險航班,盡可能減少機上服務流程,全面提升機組防護級別,對旅客進行分區管理,發現可疑旅客即安排其在隔離區就坐,并及時通知目的地機場。
2.加強航空器通風。航空器飛行過程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最大通風量;地面運行期間,可不使用橋載系統,使用飛機輔助動力系統進行通風。
3.加強航空器清潔消毒。選擇適航的消毒產品,做好航空器清潔消毒。日常清潔區域、預防性消毒頻次等依據航班風險等級、航空器運行情況等確定。當航空器搭載可疑旅客后,應做好隨時消毒、終末消毒等。
4.優化機上服務。按照不同航班風險等級,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開展機上體溫檢測,優化/簡化機上服務,安排旅客正常/分散/隔座就座,設置機上隔離區,明確可疑旅客應急處置流程。
5.對特定航班的旅客進行新冠病毒篩查。特定航班的旅客必須持有效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同時航空公司免費發放旅行健康包、要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6.專車接送。為了減少人員接觸的時間和幾率,為旅客提供專車接送服務。
7.加強對一線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每日開展體溫檢測,身體不適時及時就醫。指導機組人員,根據航班和機風險分級,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加強個人防護。
四、結束語
隨著全球一體化、人口流動增加、國際貿易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應對“全球大流行”時,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獨善其身,只有發揚同舟共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加強國際合作,才能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和全人類的健康。我國因該將發布的航空公司和機場防疫指南提供給全球參考,分享中國民航有效防疫措施,同時也將指南發給所有執飛中國航線的外國航空公司以及港澳臺地區航空公司,建議其一道堅持同等標準,規范疫情期間的防護措施。
參考文獻:
[1]李宏斌 王振 艾璇 韓竹 任志強.新時代民航公共危機防控體系建設與升級[J].民航學報,2020,(5):100-106.
[2]朱諾.我國國際航空運輸政策與市場研究之北美篇[J].空運商務,2020,(9):22-27.
[3]蘭翔.疫情影響下航空旅客出行特征分析[J].空運商務,2020,(7):16-20.
[4]朱晨波.疫情沖擊下我國航空業發展探討[J].民航管理,2020,(6):22-25.
(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