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開始向各學科課程教學滲透,思政教育與各學科教學的融合成為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因此需要結合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對各學科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制定全新的教學組織方案。本文從課程思政背景入手,針對大學英語教學創新改革的措施進行了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教學創新
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而言,教師有意識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化滲透,能在跨文化溝通和交流中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自身綜合文化素養也能得到良好的培養,能對個人價值以及未來發展做出準確的判斷,在提高自身英語能力的同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真正實現高校英語教育教學培養目標。
一、情境創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在高校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基于課程思政的影響,教師要注意有意識的探索思政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的創新融合,搭建良好的英語教育平臺為學生展現思政教育方面的內容,使學生能實現對英語知識和思政內容的同步學習,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知水平,對學生的行為舉止進行引導和規范,保障在英語教學中能彰顯文明禮儀教育的價值,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得到全面系統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Interview English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嘗試采用情境創設的方法,并在情境模擬中指導學生加強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掌握面試環節文明禮儀方面的內容,對學生實施多元化的訓練[1]。如教師先創設面試活動方面的英語教學情境,然后使用英語語言向學生傳授面試禮儀方面的內容,如When talking to the interviewer, you should be polite and always smiling. /When you sit on the chair, don't shake it casually.同時,在學生對面試禮儀形成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面試模擬活動,讓學生踐行所學文明禮儀方面的內容,并對自身面試英語知識進行訓練,掌握I am an honest person. /I am a person who has a big picture, but at the same time I am also a person who pays attention to details. /I am a person with strong self-management ability, I don't need to be supervised much.方面的英語表達技巧,能對英語面試語言的使用形成深刻的理解。
如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就能借助情境創設促進文明禮儀教育的合理化滲透,促進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切實提高英語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保障學生英語綜合素質得到良好的培養。
二、文化交流,促進傳統美德教育
跨文化交際是英語教學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新時期在有效促進英語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將文化交流作為切入點,探索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能發揮文化熏陶作用促進傳統美德教育在英語教學中得到合理化的應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學生能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感染,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在對學生實施跨文化交流訓練的過程中保障英語教學活動綜合效果[2]。
如教師組織學生對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方面英語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對中西方節日文化進行對比探索,如對比Ching Ming Festival and Halloween文化的差異,對學生實施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訓練,使學生能使用英語語言對東西方節日文化的差異進行總結,如The main activities of Ching Ming Festival are both sacrificial and entertainment; while Halloween has no sacrificial mode, it is a festival for people to entertain and carnival.……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東西方節日文化的差異,從清明節祭祀風俗入手,導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從孝道文化入手,逐漸拓展到祭祀先烈,導入愛國教育方面的內容,在東西方文化對比中促進傳統美德教育的有效滲透,使學生的緬懷先烈意識、感恩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得到良好的培養,從而突出課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保障大學英語教學創新能實現預期教學目標[3]。
三、任務驅動,推進意志品質教育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對大學英語教學組織活動進行改革創新,要注意將對學生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方向,教師通過設置教學任務,要求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索,能對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進行鍛煉,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有效性,促進學生英語知識應用能力得到合理化的訓練[4]。
如教師在講解English news translation方面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對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相關的新聞進行翻譯,由于這部分新聞涉及到的專業術語相對較多,學生翻譯難度大,只有學生能以小組為單位不斷克服困難,在互相幫助的基礎上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完成教師布置的翻譯任務。在學生完成翻譯訓練后,為了能促進思政教育的合理化滲透,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使用英語語言寫一段自己關于疫情新聞翻譯的感悟,表達自己的看法,如English translation is a very professional job. A mistake in one word can even affect the entire tex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translation work is a serious attitude, perseverance and solidarity and cooperation.……如此就能將英語教育和意志品質的培養融合在一起,保障課程思政教育效果得到不斷的提高,為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深入探索創造條件,有意識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語:
在課程思政建設背景下對大學英語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創新,教師探索全新教育組織模式的構建,能對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產生積極的影響,拓展英語教學組織的范圍,使大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得到高效化的訓練,從而優化創新教學組織活動的整體效能,在提高學生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時也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家國情懷,將學生培養成為能為社會做貢獻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龔勤.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10):98-100.
[2]王云燕.基于課程思政的民辦高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進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10):160-161+164.
[3]翟婧偉.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21(10):107.
[4]李寶峰.“一體兩翼”式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線上教學模式初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8):170-171.
作者簡介:
張健,(1978.1)四川副教授,學位,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ESP教學
(海口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