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希婧
摘 要:我國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第五次會議表決中通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對中等以下的收入者進行合理的降低了稅收負擔,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進行了混合稅制的轉變,建立更加公平的計稅模式。本文主要對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后的實踐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實踐問題
我國正處在不斷完善發展的建設中,新個人所得稅法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經濟的發展進行不斷的修訂和完善,同時進行完善的相關配套管理和監督的措施,實現稅收的公平性。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實施制定了公平的計稅模式。
1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的情況分析
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實施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實現從分類稅制向混合稅制進行有效的轉換,開展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從2019年的1月1日起,實施六項專項附加項目,如贍養老人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房金、大病醫療、子女教育、繼續教育進行扣除,同時將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得到的工資薪金進行合并,統一計算納稅[1]。
2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后的實踐問題
2.1消費能力存在差異
我國社會在經濟發展中不同地區存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每個地域的收入高低對當地的消費水平有直接的影響作用。每個地區具有自身發展的優勢,制定的相關政策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國部分城市的整體收入水平接近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在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比較迅速,但是處在我國的中西部地區,大部分的收入水平相比較其他地區比較落后。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實際收入和教育、社保和居住等相關的資源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我國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市、然后是北京市,而西藏地區人員較少,經濟落后,居民人居收入在最后一名,僅占上海市百分之二十左右。城市之間的發展的差異,人們收入水平差異導致具體的消費能力不同。因此在新個人所得稅在起征點較之前無變化,此項設計不夠科學合理。
2.2數據填報不準確
部分公民缺乏較強的納稅思想意識和義務觀念,同時對新個人所得稅法的相關內容制度了解不全面,存在錯誤的認知,在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時,為了自身對專項附加項目扣除的享受,導致填報信息不準確,比如部分納稅人將配偶的父母填寫成贍養老人,認為住房沒有房產證,就可以采用虛假合同享受租房租金的專項扣除等相關問題[2]。
目前,我國稅務部門采用的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ITS系統)在現實的工作中,主要通過公安、教育、民政等相關部分的登記信息,進行整理核實。但是稅務工作人員進行稅收信息核實的工作中,需要在相關的扣繳義務人的協同下,才能對信息進行修正和優化完善。另外,新個人所得稅法實行的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中的子女教育,在現實教育中有不同的教育階段,納稅人在數據信息填寫的過程中對于教育銜接的階段存在填報信息錯誤的現象,增加了核實的工作量。
2.3消費支出結構變化
現階段,人們家庭消費支出的主要部分是住房,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進行學區房的購買,加大教育支出,比如孩子的輔導班占據主要的教育支出,隨著孩子的教育階段升高,教育支出增加,如根據調查高中三年孩子的教育支出在10到18萬左右。新個人所得稅法中進行子女教育定額扣除的標準對家長來說沒有起到關注民生、順應民意的作用。
3新個人所得稅法面臨問題的策略
3.1建立完善的征管機制
我國在進行稅收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建立健全征管機制,執行完善的稅制,充分發揮制度的優勢。稅收部門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對相關稅務代理人的資格進行認定,保證他們具有較高的公信度和權威地位,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充分發揮崗位職責,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進行保障,同時促進稅收征管工作的正常順利開展。另外,稅務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扣繳義務人進行監督和溝通,制定完善的監督機制,對扣繳義務人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管理,加強輔導交流,提升他們納稅的思想意識。我們可以對其他國家的成熟經驗進行一定的借鑒,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比如瑞典實行的“稅務代碼制度”在公民出生時就會存在10位數字的稅務代碼,在終身用于稅務申報和經濟活動,在年底相關工作部門對個人收入等相關的具體情況傳送到稅務部門,真實全面的查詢納稅人具體的情況[3]。
3.2加強風險監督管理
目前,部分公民自身的納稅意識不強,對新個人所得稅法的相關內容和制定沒有進行全面的了解,甚至產生錯誤的認知,在實際交稅的過程中存在一定錯誤的數據信息,為稅務部門的實際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難,稅收從業人員對于信息的核實依據公安機關、教育部門、民政等相關部分信息的提供,同時對于發生錯誤信息的納稅人,只能采取和納稅人輔導的方法,讓扣繳義務人進行手動按月改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稅收部門從業人員的工作量,降低工作的效率。因此,稅務部門要加強風險管理的力度,充分發揮風險監督管理的重要作用,對數據信息進行實時監管,對于存在的異常數據進行及時提醒,促進我國治稅體系進行現代化的管理,提升治稅能力水平,優化服務。制定有效的稅收風險管理,在實際的監督管理中依靠大數據,對具體存在的異常數據進行審核、輔導和更正,對具體的服務工作進行升級和優化,對非主觀意識的風險進行全面消除。國家對于具體的偷稅漏稅情況進行全面的核實,深入調查具體的情況,在工作中嚴格遵守國家的規章制度進行核實,對其整改的行為進行嚴格的監督,在今后的交稅納稅過程中對其進行隨時關注,避免再次發生偷稅漏稅的行為。
3.3加強輔導溝通力度
稅務局應該加強思考如何以更豐富多樣的形式普及個人所得稅相關知識,普及對象應該從企業辦稅人員擴展至更多的社會大眾。另外,稅務工作人員要加強對扣繳義務人進行日常的輔導,加強對新個人所得稅法制度和內容的宣傳和監督檢查,提升納稅人的思想意識,對新政策的了解和掌握,促進納稅人進行自覺納稅,創造良好的稅收征納環境。
4.結束語
本文分析了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的情況和實踐中面臨的問題,通過建立完善的征管機制、加強風險監督管理、加強輔導溝通力度的具體策略,解決相關的實踐問題。個人所得稅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完善相關的監督管理措施和配套管理手段,能夠增強公民納稅意識,調節居民收入分配,樹立義務思想。
參考文獻:
[1]馬昕. 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后的實踐問題研究[J]. 活力, 2019(4):7-7.
[2]鐘敏. 新個稅法改革后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 納稅, 2019(17):27-27.
[3]王鋮, 朱恭平. 簡析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后相關業務稅務處理[J]. 財務與會計, 2019, 000(013):57-59.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建設工程咨詢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