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婕 韓玫
摘 要:生命教育對于大學生而言是一門必修課程。根據調查顯示,我國每年自殺人數約為30萬,大學生自殺率是同齡人2-4倍,導致悲劇發生的主因包括了經濟、情感、學業及就業壓力,大學生自殺事件頻出不窮,這也體現了當前高?,F有心理健康教育并未發揮預期功能。本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搜集分析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與教育經驗,以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原因、生命教育與積極心理學有效結合等方面來分析積極心理學融入高校生命教育的必要性,進而提出高校大學生生命觀教育實施路徑:建設積極的大學生生命教育文化環境,拓展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課程,構建大學生生命教育網絡互助平臺,通過本文研究以期為高校生命教育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提供新方向、新路徑、新策略。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校生命教育;實施路徑
(一)建設積極的大學生生命教育文化環境
1.構建“以生為本”的高校管理文化
“以生為本”的校園管理文化氛圍更易讓學生產生情感認同與歸屬,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首先,構建“以生為本”的校園管理文化離不開雙方平等溝通。高校管理者對學生情況具體考察確定管理標準、執行方案及獎懲激勵機制。此外,高校應組織學生參加管理制度制定的討論會,讓學生及時反饋自己的意見;其次,構建“以生為本”的校園管理文化應具備高效的緊急強制措施。例如,為了應對“非典”時期大多高校都采取了強制性“封校”,對個別學生采取了隔離措施,這些措施雖然給學生造成了不便,但體現了“保護學生生命”最高價值。
2.開展“關懷生命”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
高水平的生命教育活動可通過藝術形式展現,活動主題不僅要體現新時代的文化內涵,還要能夠激發大學生參與活動熱情。以適宜的形式切入活動,促進生命教育理念的無形滲透。例如,高??山Y合大學生極易面臨的感情問題開展“愛情與生命”主題活動,以排演話劇的形式展現出當前校園戀愛可能出現的情感問題及解決方法,并引導學生針對相關問題展開討論,進一步引申分析愛情與生命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生命觀。教師在課堂上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展現自然各類生命的演化過程,引導學生了解生命發展的各個階段,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產生、持續的不易,讓其能夠更加珍視自己與他人的生命。高??赏ㄟ^文藝、美術、舞蹈、音樂等作品賞析活動,加深大學生對美好事物的生命體驗,還可以通過自救訓練及突發事件模擬,以實踐鍛煉形式提升大學生的求生與自我保護能力。
3.提升高校生命教育老師的職業素養
打造專業能力突出的高校生命教育師資隊伍。首先,挖掘高校已有的師資力量,發揮輔導員、思政教師、學生會工作骨干的作用,這些師資力量成為高校生命教育的主體。高校生命教育實施者應具備積極的心理品質與心理輔導能力,良好的職業素養是教師從事生命教育的必備素質。高??蔀樯逃龍探探處熖峁┰倥嘤柕臋C會,培養他們對生命教育價值的全新認識,提升教師的心理洞察力,以便及時把握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洞察心理危機,適時切入生命教育內容,將可能產生的心理健康障礙提前進行疏導。
(二)拓展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課程
高校開展系統化的大學生生命教育仍離不開課堂教學,從教學時間分配比及生命教育知識輸出來看,課堂教學對于大學生形成積極的生命態度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生命教育教學課程以珍惜、關懷生命為最終教育目的,在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引導學生自主形成積極的生命觀、生活觀,讓學生成為課題教學的主體。通過挖掘困境中的個體的自身力量,鼓勵持悲觀態度的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小組互動形成良性的朋輩互助關系,
1.將生命教育融入思政理論課
當前我國高校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包括了《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上理論課程側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觀,但大部分思政理論課執教教師很少去關注大學生本身的內心世界及生活世界,雖然有些課程會有所涉及,但也只是粗略一提。教師自身忽視生命教育的價值,將生命教育放置于次要位置,這也導致教學效果不如人意。
2.生命教育融入高校專業課程
高校專業課、基礎課所教授給學生都是專業知識與技能,這些學習內容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未來謀生與就業問題,生命教育在這些課堂教學中幾乎不見蹤影。高校各專業課教師認為生命責任、價值、意義的培養都只是高校思政老師、輔導員的任務與責任,專業課教師并未有參與的義務,但教師職責除了“解惑”還有“傳道”,不論是何類專業課教師都負擔著生命教育的任務,學科知識本身就蘊含著豐富多彩的生命智慧。因此,學科知識學習并非知識文字、圖片資料的單向輸出,教師更需要引導學生體會不同學科所蘊含的生命內涵,從理論知識、學科思維、文字符號中了解人類生命的價值。
(三)構建大學生生命教育網絡互助平臺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生活成為大學生學習、社交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互助平臺通過利用最新移動網絡技術及時干預心理危機,拓展高校生命教育培養形式,互助過程中實現通過大學生共同發展與成長。大學生生命教育網絡互助平臺主要包括了線上求助、共同參與、線下互助的形式實現交流,以“交流心聲,溫暖你我”為互助平臺建設主題。網絡互助平臺轉變以往高校生命教育中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鼓勵學生利用自己力量走出困惑與人生瓶頸,自主式的互助平臺有利于學生抒發內心壓力,同輩互助引導更能走近學生內心。
第一,不斷拓展網絡互助新路徑,豐富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形式?;ヂ摼W成為高校生命教育的最新載體,網絡知識擁有傳播迅速、覆蓋面廣泛的特征,這都為生命教育網絡互助平臺各類功能發揮提供了技術支持。大學生生命教育網絡互助平臺可依托高校現有的校園官方網絡、門戶網站以及網絡社區平臺,以活潑生動的視頻、圖片展開生命知識輸送,依靠微信公眾號、QQ群、心理咨詢熱線等與學生展開即時交流,面對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可從線上引導至線下進行面對面心理輔導。基于互助網絡平臺高??赏七M高校生命教育網絡教育體系構建,拓展線上生命教育課程,引導學生在同伴交流中進行自我教育,構建能夠及時察覺學生心理問題并能及時進行積極干預的同伴互助體系。
第二,引進國外先進的積極心理學與生命教育資源,實現高校生命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提升生命教育網絡互助平臺的用戶活躍度。網絡平臺豐富了生命教育形式與內容,趣味而操作簡單的教育軟件能夠快速吸引大學生的注意,讓其認識到生命學習的重要性,通過線上平臺實現寓教于樂。功能健全的教育軟件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全部學習過程,若以最新的線上游戲形式,引導學生體驗生命的價值,將生命教育內涵與內容設計為大學生感興趣的生命教育網絡游戲,以特定游戲場景發揮隱性心理健康輔導的功能,讓學生將自我心理調節融入到真實的學習生活場景之中。
總而言之,高校通過運用積極心理學內涵與方法,強化高校生命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生命觀、生活觀,鼓勵學生發掘自身優秀品質與潛能,通過生命教育幫助學生以積極態度認識生命的價值,讓學生懂得生命、欣賞生命、敬畏生命,不僅積極、有意義地學習生活,還能夠以正面態度去應對人生未來的挫折,最終實現自我成長。高校開展生命教育不僅符合了新時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的新要求,也是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最佳方案。
參考文獻:
[1]H.T.Prout,D.T.Brown.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與治療[M].林丹華,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2]邵雅利.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模式研究[J] .福建江夏學院學報 . 2015 (01)
[3]王北生.生命的暢想:生命教育視闕拓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閆鳳霞.大學生生命態度調查及高校生命教育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分析[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8(01)
[5]佟玉英.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生命道德教育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04)
[6]馮玉華.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2016(04)
英文對應:
Wang Jingjie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201620)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王婧婕,女,漢族,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在校大學生。
第二作者:韓玫,女,漢族,講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
項目名稱:本項目受到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
項目編號:202011047039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