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國醫學院校中醫學教學發展現狀,以學生價值觀為主要指導,加強學生思政素質教育,要把學生價值觀和培養目標,直接融入專業知識培養和專業技能的教學實施中,構建一種全方位、多角度的中醫學教育模式。不斷培養充實教師隊伍,探索方法實現達到學校思政教育的良好教學效果,深入研究挖掘我校專業課的特點,以及思政課的教育價值,領略我校思政課的獨特教學風格。
關鍵詞:醫學院;中醫學;思政教育
作為未來的醫務人員,醫學生除了必須掌握基本的醫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外,還要同時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和較高的思政水平,目前,醫學院校內的學生從高等教育的科學角度出發,雖然越來越多地重視學生思政教育能力的培養,但是卻缺乏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途徑。因此,為了不斷加強在校醫學生開展思政理論的專業培養,促進醫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抑制部分醫學生的惡性發展,本文通過思政理論教育,對我國中醫學的學生開展思政理論的具體培養方法,進行了詳細性的闡述,并就此提出了一些相關指導建議,以供參考。
醫學生的思政工作的加強培養,突破了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互相交叉的學術障礙,彌補了當前醫學研究機構的不足,改善了我國醫學理性發展狀態,促進當前醫學發展和推進醫學改革成為教育的科學主流。其次,努力促進城鄉醫患合作關系的不斷改善,醫學生政治本質要求是講仁愛、善良、平等、誠實,對促進改善學校醫患之間關系和諧,具有重要引導作用。著力促進現代醫學服務模式的創新轉變,傳統醫學具有思政教育資源豐富優勢,傳統醫學教育強調在病人治療疾病過程中,通過傳播關愛其他病人、尊重其他病人的政治思想,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可使醫學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基于傳統醫學教育,更好地符合當前我國醫學事業發展與學科建設的思維模式。此外,目前我國中醫藥大學生專業思想理論政治知識培養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分別有:一是過度注重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二是思想政治知識觀念模糊,信仰不穩定,從當前我國醫學院教育的實際發展情況分析來看,存在著許多突出矛盾問題,不利于促進醫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豐富學校思政教育內容
在思政教育理論實踐工作中,要豐富醫學生思政教育理論內容,大力組織宣傳和倡導人道主義職業精神,培養醫學生的基本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觀和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態度和職業服務精神。其次,加強對醫學生主體道德行為思想的培養,通過多種教育方式途徑,建立與學生情感主體道德行為認知的一種綜合能力評價,使醫學生在不斷鞏固學習知識基礎上,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二)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
首先,要高度重視醫學院的當前發展形勢現狀,豐富校園文化,樹立良好的師德學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學習書本上的理論,而是教育應該付諸實踐,在實踐中積極開展各種關于中醫學的教學實踐、公益活動,以及組織開展志愿者社會服務中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機會接觸住院病人, 同時嚴格要求與住院病人之間保持良好溝通,使學生在開展思政實踐活動中,始終保持能夠身體力行,思政水平不斷進步。最后,要積極探索并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積極、創新、正確地管理組織,以及進行網絡開展宣傳中醫學職業服務精神的教育培養,不斷培養學生的職業道理精神,讓學生自覺地真正學習和踐行自己的醫學誓言,以期進一步提高醫學生在醫學思政文化教育領域的思想話語權和應用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在醫學院的思政理論專業教育中,逐步深入加強我校醫學生的政治專業知識培養,不僅能有效促進醫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發展,而且對促進學校思政理論專業教育中的專業培養發展,以及教師隊伍素質建設等,都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指導意義。在醫學院思政理論教學過程中,對思政能力的注重培養,應該以提高學生人文道德素養來作為主要教育切入點,不斷豐富思政教育理論教學內容,不斷培養提高醫學生的應用思政教育理論,使今后能夠更好地進入適應未來的醫學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1]戴航,“工匠精神”背景下現代高職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徑探析[J].經濟師,2020(11):208-209.
[2]陳惠英,關于醫學院校思政教育中醫學職業精神的培養淺談[J].當代教研論叢,2015(12):125+127.
作者簡介:
丁旭紅,女,漢族,1971-9,江蘇南通人,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職稱,總支書記,本科學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人文教育,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