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蓮
摘 ? 要:合唱在音樂的旋律、節奏、力度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風格特點。在我國,合唱作為一項重要的音樂教育活動,被廣泛的應用于各個領域。本文圍繞"淺析合唱教學在高中音樂課堂現狀及改善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合唱教學;高中音樂課堂;改善策略
我國的合唱藝術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中小學的音樂課堂中,合唱是最常見的形式之一,使其成為一個有紀律、有責任感的好老師。
一、合唱在高中音樂課堂現狀
合唱教學作為高中音樂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內容.在高中的音樂課堂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很多的合唱作品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和應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對合唱的學習更加重視,但是由于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高考的壓力等因素,使得學校對于合唱教學的關注度不夠,沒有將其作為重點,只是把它當作是一種形式,并不是把它當成一門學科來對待。雖然,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國家的中學音樂教師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提高,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一些老師不能夠很好的理解與尊重每一位同學,因為他們的專業知識比較豐富,而合唱的內容卻非常的抽象、枯燥,所以很多的時候都會被忽視,從而導致了合唱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改善策略
在高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合唱教學的效果以及取得的成績不容樂觀,這也是為什么我國很多學校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合唱課的內容枯燥無味,沒有吸引力,而且老師的授課方式比較單一,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導致了學生的審美水平較低,對合唱的熱情度較低,從而影響到了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師要想提高課堂的效率和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就要加強對合唱的重視程度,并且要將其作為一個重點的學科進行研究,通過科學的方法來引導,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好節奏,同時還需要將其與其他的知識相結合,讓他們更加的理解和吸收。所以說,只有把合唱的基礎打扎實,才能真正的實現聲樂的演唱技巧,進而使音樂的欣賞性得到提升。
(一)培養學生的合唱興趣
只有學生具備興趣,才會在合唱教學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完成任務。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合唱興趣,從而提高其合唱的效果和效率。
例如,在《小白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歌曲的旋律節奏,將所學內容進行整合,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背景,并將其中的音符、詞句等編排成相應的音樂段落,以達到更好的合唱音響的渲染作用。此外還可利用一些游戲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和積極參與,使其全身心的融入到合唱的氛圍之中。除此之外,還可根據不同的曲目設計出符合自己的練習題,如:《小白菜》的演唱難度較大,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因此在選擇上應盡量選取簡單易學的歌訣,同時也要考慮到作品的風格特點,不能太復雜,否則會影響整體的伴奏效果。
(二)培養音樂能力
音樂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學科,在合唱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比如節奏的訓練、音程的控制、音色的調節等。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來幫助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與掌握。
例如,在進行《春江花月夜》的教學時,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樂曲的旋律變化,老師就可利用多媒體的方式來展示出歌曲的伴奏效果,讓學生對這首歌曲有一個更好的認識;同時,還能借助一些音頻資料,如《春江花月夜》的演唱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色彩,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合唱的全方面發展。此外,還可運用鋼琴的演奏形式,如譜例分析,將樂器的聲音和力度表達出來,并結合不同的音型,使整個合唱隊的音響具有立體感,增強了合唱的表現力。除此之外還有聲部的劃分和組合,聲部的分配也是要根據每個聲部的特點來安排,這樣才能保證每段的準確性以及連貫性。
(三)提高音樂素養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例如在進行合唱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欣賞一些著名的歌曲或者是優秀的作品等,讓他們能夠對這些音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聆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合唱的技巧以及旋律的節奏感,從而達到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的目的;最后,還要重視對合唱的教學管理,通過不斷的實踐來積累經驗,進而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總而言之,學校不僅要加強音樂素養的訓練工作,而且還應該積極開展音樂教育的相關活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的提升與完善。此外老師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以便于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條件。
三、思考與建議
高中階段是學生接觸的學習環境比較特殊的時期;在這一段時間內,教師要注重對合唱的教學與管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合唱隊的訓練要與學校的教育目標相一致,不能出現"一唱即得"的現象;第二,合唱隊的老師要和音樂的教學相協調,讓他們的專業水平得到提高,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合唱的作用;第三,在進行聲樂的演唱時,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而是應該根據音樂的旋律來選擇適合的曲目和內容。
教師應該結合所學的歌曲內容,對其進行合理的分配和組合,使其能夠更好的發揮出合唱的作用和效果。在合唱中,由于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不同,因此在音樂的節奏感、旋律的變化等方面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要針對這種差異性的音樂風格來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使每一個同學都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和提升。例如:在《齊天大圣歌》的演唱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我們就需要采用"齊天"的方法來完成整個曲目的伴奏;而對于《長征》這一類型的作品來說,因為它的音域較窄,又是由低到高的排列方式,因而對該部分的要求比較高,這就考驗了很多的專業技能。而通過"齊天"的手法則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合唱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的運用到各個領域當中。在合唱中,學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在高中的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培養和訓練,使他們的音樂素養得到全面的提升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艷莉.新課改背景下優化高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對策[J].智力, 0 0( 5):143-144.
[2]姜雯.高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當代家庭教育, 0 0( 3):76.
[3]繆紹清.談合唱教學在高中音樂課堂現狀及改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 0 0(05):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