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成
摘? 要:習作是一種綜合性強的思維活動,是讀、聽、說的拓展與延伸,習作的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新語文課程標準》高度肯定了習作對人發(fā)展的重要性,如何提升小學生習作能力,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最為關(guān)心的問題。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得出小學生習作能力提升策略:激活情感,培養(yǎng)興趣;感悟生活,收集素材;課外閱讀,積累語言。
關(guān)鍵詞:小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4-0184-01
伴隨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對所需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這就彰顯了語言的重要性,而語言的表達技巧和方式并非每個人都能熟練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在學校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而培養(yǎng)的最佳途徑—習作。習作課是小學老師最為困擾的課程,學生感覺作文難寫,一提習作無話可說,半天寫不出一篇文章。長期以來,學生就會討厭習作課,習作的興趣更無從談起。沒有了習作的動力,學生就不會自己主動收集素材,抓住生活的點滴。因為學生習慣了“衣食無憂”怎會“找米下鍋”,針對小學習作的現(xiàn)狀,我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粗略的談一下提升小學生習作能力策略,希望對各位同仁有所幫助。
1.激活情感,培養(yǎng)興趣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讓學生提升習作能力。首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對習作產(chǎn)生興趣,小學生處于好奇、好動的階段。我充分的抓住這一點,激發(fā)學生習作的欲望,讓學生進入情境,打開習作思路,激活習作思維。具體做法: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手段,將生活場景再現(xiàn);也可以讓學生模仿生活中的某些場景。觸動學生情感之弦,激活學生情感,培養(yǎng)學生興趣。
例如,在講《釣魚的啟示》一文時,我利用多媒體將父子倆的釣魚的場景再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找兩名學生來模仿父子的對話,學生感受更為深刻。看到這一場景,我問學生,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父親”為什么這樣做?”學生通過釣魚的場景再現(xiàn),激活情感,激發(fā)興趣。都很想說說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師再總結(jié)。最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寫通過學習《釣魚的啟示》一文得到的啟示。這樣學生就會感到有話可說了,可謂是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感悟生活,收集素材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學生習作時有話可說,必須抓住習作素材的源頭—生活。文章寫出來應該是有靈魂的,是有情感的。因為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比如,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生活中的事物,生活中的人物都是多樣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長上一雙“慧眼”,抓住生活中的精彩鏡頭,收集習作素材。對于一些比較典型的事或物,鼓勵學生記下來,并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感想,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例如,在講《鯨》一文時,這篇文章是說明文,它從幾個方面介紹鯨,還使用了一些說明方法。我不是急于給學生講課文,而是讓學生說出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動物或植物。學生聽到這,感覺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都爭先恐后的舉起手來。有的介紹小狗、小貓、雞……;還有的介紹牽牛花、月季花……雖然大家說的很多,但是個別同學說的很牽強,這時教師就要適時點撥,告訴學生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讓人一聽就知道你說的是什么。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就會具有一雙“慧眼”慢慢學會仔細觀察事物,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這樣學生在今后習作時,就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寫,選取生活中的小事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而不是一味地套用例文,讓人看后“如同嚼蠟”。這樣學生寫出的作文就會彰顯個性,讓人想看,學生寫起來也會變得輕松。最后讓學生習作記住一句話—平平淡淡才是真。
3.課外閱讀,積累語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有的文章感人肺腑(寫事件),有的文章歡快愉悅(寫事件),有的文章令人陶醉(寫景物)……學生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情感,原因是文章中生動、形象的描寫。學生被這些描寫的好詞、好句所陶醉,仿佛置身于其中。教師鼓勵學生將這些好詞、好句記下來或是背下來;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并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與大家分享自己讀的書,長期這樣堅持,學生會掌握大量的語言,這樣在以后習作中就不至于無話可說了。
讀書是學習,使用是更重要的學習。為了讓閱讀更順利地進行,我每周四下午都安排一節(jié)讀書心得交流課,有目的的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把自己看的課外書的精彩片段跟大家分享一下,讓學生感受文章文筆之妙,以用于以后的仿寫句子。還可以讓學生讀一下自己的讀書筆記,讓其他同學體會他的情感。學生通過讀書,學到了一些好語、好句,但是要想據(jù)為己有必須經(jīng)歷“說”這一過程,學生通過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會把好詞、好句為己所用,這樣為以后習作奠定了基礎(chǔ)。
總之,提升小學生習作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不能急于一時。教師首先要使用恰當?shù)牟呗裕捎孟冗M的教學手段,以學生的生活為出發(fā)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為動力,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以此源源不斷的補充習作素材。最終讓學生能夠?qū)懗稣\實的話、自己的話,抒發(fā)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的個性文章。這也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上的最高追求。
參考文獻
[1]龔太亞.淺談新課程下小學生作文教學[N].黃岡日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