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知識講解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缺乏緊密關聯,導致學生無法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作用,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降低了數學教學效果。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回歸到學生實際生活,這就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立足于生活化的視角,對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及教學內容,創設生活情境,實施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數學知識,促進學生數學實踐應用能力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 前言
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師生之間在相互交流、互動中實現共同發展。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下提出的新要求,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對于現實生活的影響,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感悟,并指引學生借助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滿足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需求。
二、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教育階段,數學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抽象程度、思維邏輯要求更高。小學生習慣于形象思維認知事物,對于抽象的數學現象、數學概念、數學知識,會感覺學習起來十分困難,這也造成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不高,課堂參與積極性不強。加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會灌輸式的為學生講解,忽視了學生主動學習,也沒有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導致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不高。新課標提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索,強化學生各項能力,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將生活化教學策略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上,可以實現數學教學活動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緊密結合,學生可以在數學學習中,對生活中的相關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如時間問題、人民幣問題等,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對于現實生活的影響,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對于數學學科,其本身具有極強的工具性特點,在社會各個領域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實現數學教學活動與學生實際生活的密切結合,能幫助學生靈活的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促進了學生數學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了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十分重要。
三、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發生了極大改變,生活化教學也在一定程度上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推廣開來,并且獲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看,在生活化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從而影響到生活化教學活動的全面推進。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徹底落實生活化教學活動,導致生活化教學停留在表面;另一方面,教師在生活化教學活動中,忽視了數學本質挖掘,使得學生無法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下,教師具有很大的壓力,擔心實施生活化教學活動后,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造成了學生學習效果不佳、考試成績不好,而家長又會給教師施加大的壓力,所以教師很難徹底放手實施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仍然存在包辦的現象。另外有的小學數學教師沒有積極地參與培訓,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理解不透徹,無法規范地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這也會影響到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時,可以結合學生生活,設置相應的問題,指引學生思考探索,并嘗試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這些生活問題,但有的時候教師設置的問題與學生生活聯系不太緊密,導致預期教學效果與實際教學效果有一定差距,削弱了課堂教學質量,不利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全面開展。在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充分把握住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本質,結合學生發展實際及教學目標,靈活、規范的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以此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
四、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構建真實的生活情境
小學生面對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會感覺十分困難,這也造成了他們的數學學習欲望不高。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相對應的生活化情景,指引學生在生活情景中開展互動交流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節約用水》一課中,教師就可以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水是人類的生命源泉,是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課堂上教師先用多媒體將水的圖片播放出來,然后讓學生描述一下自己家用水的來源,有的學生表示來源于河水、雨水,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結束后,讓學生知道生活用水大多來源于地下水,而地下水資源卻越來越少,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洗手、洗碗筷時要注意節約用水。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出學生這樣的數學問題:一個水龍頭每個小時會滴1mL的水,那么這個水龍頭一天會滴多少水?城市如果有1000個、10000個這樣的水龍頭,會滴多少水?學生在思考問題中就會對節約用水的知識有深入了解,同時也會積極地在現實生活中踐行節約用水的行為。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實施生活化教學活動時,應該注重對學生的生活狀況進行分析,要整理和學生生活相關的資料,并以此為基礎,制作教案,讓學生能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學習活動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但是對于自己的生活經歷卻有深入感觸,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做到教學內容生活化,以此加深學生理解。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認識人民幣》的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將學生經常接觸到的人民幣,如1元、5元、10元等展示出來,對學生而言有可能不知道“人民幣”代表著什么,但是學生對“錢”卻非常熟悉,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中接觸到的“錢”入手,讓學生意識到錢的學名就是人民幣,以此加深學生對人民幣概念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超市購物的情景引入到課堂上,并嘗試將課堂轉變成“超市”,讓一部分學生扮演收銀員的角色,讓其他學生扮演消費者角色,教師設定每一樣物品的價格,讓“消費者”和“收銀員”一起計算購買的物品的價格,這樣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加深對人民幣知識的了解,同時也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元、角、分換算關系。
(三)生活中踐行數學
在小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現象都與數學相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積極的在現實生活中踐行、應用數學知識,以此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應用,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在《自行車里的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在進入課堂后,首先與學生進行輕松的互動,讓學生簡單地描述一下自己騎自行車的經歷、感受,并給出學生問題,自行車的前后齒輪有多少個?對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喜歡騎自行車,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并沒有仔細觀察自行車前后齒輪的數量,教師可以從問題出發,利用多媒體,將自行車前后齒輪的圖片展示出來,讓學生數一下,同時將自行車中涉及的數學知識引入課堂上,讓學生明白,自行車前齒輪轉動一圈,長度就是鏈條走過的距離,而后齒輪也會走出相應距離。接著教師給出學生幾種自行車圖片,讓學生討論哪種自行車騎起來最費力,學生面對這樣的環節會表現得非常積極。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騎的自行車進行仔細觀察,討論同學之間誰的自行車騎著最省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能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應用數學知識,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習效果提升。所以在今后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發展狀況,靈活、合理的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在生活場景中更加深入的理解應用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占勝懷.解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神州,2017(31):107.
[2]劉興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分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18):44-45.
[3]潘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及解決策略[J].遼寧教育,2018(5):43-45.
[4]黃淑波.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及策略探索[J].中華少年,2017(16):163.
[5]丁桂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7(6):69.
[6]賴健福.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策略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7(16):20-21.
[7]張婷婷.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索[J].華夏教師,2017(23):78.
作者簡介:高春秀,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高家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