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琛
摘要: 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發展,初中物理課程教學內容和形式也在發生著相應的變化,以核心素養視角下的現代化素質教育正在逐步替代傳統單一形式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不僅是形成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現代化教學發展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完成基本的理論知識教學之外,同時還應當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學嚴謹的求知態度。本文立足初中物理教學實踐,首先對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構成進行了闡述,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經驗,對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影響以及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旨在分享教學經驗,促進物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初中物理;核心素養;教學影響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參與課程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綜合的學習特性和品質,是現代化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結果。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物理課程教學強調的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更多的是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形成品格和素養。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對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的影響非常巨大,不僅包括教學策略上的轉變,同時還影響著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觀念轉變,對實現教學改革,深化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 初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基本構成
(一)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階段,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是課程學習必可不可少的內容之一,只有通過日常學習過程不斷地積累知識內容,才能夠實現鞏固知識,提高發展的學習目標。無論是傳統教學應試教育還是新課改背景下的素質教育,掌握必備的學科基礎知識都屬于課程學習的核心內容。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基礎知識教學與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傳統“一言堂”式的教學方法,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動接受學習的局面,從學生學習發展的需要出發,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思考掌握相關的文化知識內容,并善于借理論知識解釋解決實際生活過程中常見的物理規律以及物理現象,從而促進科學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
(二)對科學學習方法的掌握
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除了基本的文化課程知識教學之外,同時對于學生相關的物理實現以及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學也應當給予相應的重視。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更加側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為了能夠促使學生通過日常學習過程,提升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掌握程度,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借助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為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例如,在新課開始前引導學生進行有計劃的預習,課堂教學過程認真聽講參與教學探究,課后進行必要的復習鞏固等等,這些都是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科學學習方法的教學中必要的學習過程。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培養學生探究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分析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學習方法和經驗,提高學生學習實踐能力,為物理課程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實踐與應用遷徙能力的形成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任何一門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都是能夠應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性問題,實現知識的應用遷徙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課程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學習實踐能力以及知識熟練運用的能力,借助物理課程內容的學習,能夠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 初中物理核心素養對物理教學的影響
(一)對教學觀念的影響
在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影響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積極地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提高對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形成良好品格的教育重視。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文化知識學習是重要的載體,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并不局限于向學生傳授知識內容,更多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學習思維進行培養與鍛煉,引導學生在求知過程中能夠尊重事實,善于發散學習思維具備求證的意識。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借助課堂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清晰的邏輯觀念,在運用知識解答問題時能夠理性務實,善于運用科學的思維邏輯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在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課程教學過程要轉變傳統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以課程教學為載體,充分發掘課程資源中蘊含的情感元素以及內在價值,通過相應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從而促使學生通過現代化的課程教育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能力。
(二)對教學內容安排的影響
伴隨著現代化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學方式與策略在發生著相應的變化之外,課堂教學內容安排上也在發生著不斷的革新和完善。基于物理學科核心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符合現代化技術的發展趨勢。在我國現代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下,許多傳統的電子元件在實際生活中已經逐步地正在消失,退出日常生活使用場景,例如,LED燈等現代化電子元件已經逐步取代了傳統的白熾燈。因此,在現代化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地革新和豐富傳統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相對老舊的物理知識內容進行有計劃的簡要概述,適當增加現代化物理內容的教學與介紹,實現教學知識與內容的同步更新,更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又如,在現代科技領導下,智慧泊車技術日益完善,在課堂教學的同時可以為學生展示智慧泊車的相關應用視頻,向學生展示科技的力量,促進學生科學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滲透科技意識,豐富學生學習視野與認知層面。
(三)對教學手段的影響
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影響下,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能夠順應時代發展,善于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開展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從而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核心素養視角下的課堂教學應當轉變傳統單一講授型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學習愛好以及學習特征,引入多元化的教學策略,豐富課堂教學方式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的合理性與有效性。
三、 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策略
(一)開展趣味性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
趣味性教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初中階段是學生開始物理課程學習的起步階段,對于正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學習思維大多還停留在感性的認知階段,尤其針對物理課程教學而言,在教學起步階段培養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后期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傳統物理課堂教學形式大多以教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教育為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講解的內容,單一枯燥的授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但阻礙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對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滲透也有著不利的影響。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借助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感受到物理學科的魅力,為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摩擦力”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的橡膠跑道和教學樓的瓷磚走廊上進行親身的感受學習;在教學“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并分發不同的測量工具,從身邊的桌椅板凳入手,自己動手測一測、量一量,直觀地感受一下身邊的測量。借助這樣趣味性的教學小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為核心素養滲透和高效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二)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與學習質量
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實踐型課程內容,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會涉及許多教學實驗。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現代化課堂教學應當在傳統教師實驗教學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驗過程,在實踐過程中滲透基礎文化知識教學,促使學生理解能力與學習質量得到提高。通過明確教學目的以及教學過程操作,引導學生在實驗途中積極展開思考,大膽對實驗結果進行猜測,并通過實驗結果來鞏固和糾正學生的實驗猜想。例如,在講解“定滑輪、動滑輪”相關知識內容時,單純依靠教師的講授學生很難理解相關知識以及滑輪的性質和作用。通過引導學生動手參與實驗探究,結合教材內容,更加直觀地將文字內容表達出來,從而有效鞏固物理教材知識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三)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助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有計劃、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從而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科學的思考態度。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多角度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活動,在實踐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物理規律。與此同時,在探究物理規律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對比分析,借助實驗結論與歸納總結,滲透物理學科的嚴謹性特點,促使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例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實驗用品分發給學生,然后組織學生對凸透鏡、光源、光屏三者不同的位置關系進行探究實驗,并做好相應的實驗記錄工作。通過三者不同位置進行移動做好相應的記錄對比,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使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物理實驗的必要性,在反復對比中體會到任何物理結論或者定理都是在反復的實驗和驗證中產生的,促使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四、 總結
現代化教學改革的發展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方式,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為現代化素質教育教學提供的方向。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學過程應當立足學生實際學習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促使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國寶.淺析初中物理核心素養及其對物理教學的影響[J].學周刊,2019,387(3):71-72.
[2]李紅玲.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物理教學策略淺析[J].新課程,2019(4).
[3]解榮青.淺談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J].中學物理,201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