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飛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具備高度實用性的思維工具,它能夠以分支圖的形式表達繪制者的發散性思維。思維導圖通常以一個關鍵詞為中心,然后以輻射線的方式連接相關的關鍵詞,這樣的方式使得思維導圖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而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數學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都是數學教師所思考的問題。隨著對思維導圖的研究,越來越多的初中數學教師開始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基于此,本文對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做出探討。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數學教學;運用探究
思維導圖是上個世紀的發明,問世以來,思維導圖在多個領域或者行業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這些領域中,思維導圖最主要的價值便是幫助人類在生活、學習等領域構建了內容明晰的行動過程框架。思維導圖對教育行業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并且在現階段的教育應用中具備重要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思維導圖不僅可以用于優化教學方式,也可以用于幫助學生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一、目前思維導圖運用中的問題
思維導圖問世已久,在這期間,不乏有教師將思維導圖應用在初中數學的教學課堂中,但是大部分的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時都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應用了思維導圖的課程并沒有明顯地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思維導圖價值不能體現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將思維導圖融合進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中,這種錯誤的使用方法將思維導圖的價值磨滅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使用思維導圖制作章節內容的總結,然后直接展示給學生。這樣的思維導圖只是將數學知識點的總結換成了另一個形式,在學生沒有參與繪制思維導圖的情況下,這種成品式的思維導圖并不能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產生良性影響。同時,這種直接給出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也是忽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表現,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依舊是教師的提線木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并沒有得到激發。并且,傳統的教學方式便意味著教師并沒有結合思維導圖進行課程教學優化,只是簡單的將思維導圖的存在展示給學生,并沒有深入思考思維導圖在課程中的不同應用方式。
二、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
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是復雜且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并不注重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工作,只是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與解題技巧的教學,但是初中數學知識之間是具備聯系性的,優秀的知識結構能夠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因此,教師應當優化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構建完整、有序的知識結構。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教師完成這項教學內容的優化工作。
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知識結構的構建分配在課程總結環節中。教師可以在每次課堂教學的最后三分鐘引導學生構建本節課的知識結構,例如,在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單元《反比例函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以反比例函數為關鍵詞,然后以點名提問的形式或者是學生舉手回答的形式將思維導圖繪制完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設置了“反比例函數”為關鍵詞,學生的補充內容則是反比例函數的圖像、性質、概念等內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尋找是否有缺漏,如果沒有,教師提問學生在思維導圖中,學生所認為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分別是什么?并依據學生的回答使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做好標記。這個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和總結課堂教學內容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并且禁止學生照抄思維導圖。在進行過幾次這樣的示范后,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的繪制者換成學生,依據學生的學號安排三個學生上臺繪制,其他的學生可以在臺下為講臺上的學生查缺補漏。當所有學生都進行過一次上臺繪制思維導圖后,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的繪制布置成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在筆記本上依據自己的學習認知情況繪制當日所學知識點的思維導圖。
三、通過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初中的數學學習過程中,發散性思維是學生需要具備的重要數學思維能力之一,繪制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初中數學的知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有關聯的。教師需要將思維導圖設計成重要的教學環節,僅僅在課堂上花費幾分鐘時間用于課堂內容的思維導圖繪制只是思維導圖價值體現的方法之一,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繪制更復雜內容的思維導圖。繪制當日課程的思維導圖只能夠幫助學生梳理當日課堂所學知識點的知識結構,而繪制一個章節的思維導圖或者是一個大類的思維導圖則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例如,在初三的數學總復習中,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清楚自己的數學知識漏洞是什么,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思維發散過程中,找到自己數學知識的漏洞。以函數為例,在初中數學中,函數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求學生先發散思維繪制一張以“函數”為中心關鍵詞的思維導圖,在繪制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繪制出第一層的知識點,如“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但在第二層、第三層的知識點繪制過程中,學生便開始遺漏知識點,如遺漏了銳角三角函數之間中的商數關系公式。由此可見,在綜合性的思維導圖繪制訓練中,教師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還能夠引導學生發現自己沒有掌握或者記憶、理解不深的數學知識。
四、使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對不同知識點的混亂認知
為了適應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能力,初中數學教材在編纂的過程中會將相互關聯的知識點依據學習難度編纂在不同的年級中,這些知識點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在解題方法、概念、定義等方面都有相似之處。因此,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教師通常會在進行新內容的教學時,使用相似的基礎內容進行引導式教學。在教學之后,部分學生由于對原本知識點掌握程度不足或者對新知識的學習理解不夠等原因,會將新知識和舊知識的定義、公式內容混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這些知識點的思維導圖,在不同知識點思維導圖的繪制完之后,學生能夠將不同知識點的知識結構梳理清晰。隨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不同知識點的思維導圖,通過對思維導圖的對比分析,學生能夠發現這些知識點的區別和聯系。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章《一次函數》的學習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生能夠理解“一次函數”的知識點,通常都會使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這樣雖然能夠減輕了學生的理解難度,但也容易使學生將二者的知識點混為一談,將兩個知識點的公式、定義相混淆。教師要求學生繪制“一次函數”的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理清“一次函數”知識結構,在繪制完成后,對“一次函數”、“二元一次方程組”、“一元一次方程”三個章節的思維導圖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其中相互關聯的點。而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與比較,學生能夠理清三個知識點內在的聯系,對這三個知識點的數學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便是學生思維的直觀體現過程,并且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的多個環節中加入思維導圖的應用,通過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度量自己的數學綜合能力。在思維導圖的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應當引導學生掌握并主動將思維導圖應用在學習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實現思維導圖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奪.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林區教學,2019(03):103-105
[2]黃文波.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54-55
[3]曹連華.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0):126
[4]趙愛萍.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8,5(40):368-370
[5]邵前進.淺議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123
(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教師發展中心,江蘇 泰州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