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慶英
摘要:美國喬治·盧卡斯教育基金會的創辦人喬治·盧卡斯說:“不管你喜歡與否,電子產品將全面革新教育體系。”當越來越多的手機、電腦、iPad、“互聯網+”已經涌入學校生活,我們到底是該禁止還是迎接?網絡對于學生,到底是洪水猛獸,還是幫助成長的工具?如何賦予廣大青少年在網絡時代應有的判斷力與思辨力。養成健康、文明、理性的網絡素養,成為家庭、學校、社會需要共同肩負的責任。基于此,本文將從當前中職生網絡素養的現狀與不足、提升中職生網絡素養現狀的策略兩方面進行探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生;網絡素養;雙刃劍
2019年2月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9.6%。手機技術和應用的飛速發展,使得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青少年人群占60%以上,學生已成為中國網民中的最大群體。網購、慕課、事務辦理、即時通信…..青少年們在享受網絡給生活帶來的極大便利的同時,也遭遇層層誘惑和巨大沖擊。“境外敵對勢力網絡策反大學生利誘恐嚇竊取情報”、“95后大學生網貸自殺去世后家人仍遭電話催債”、“大學生網絡賭博輸掉130萬,父母賣房沒還清,無奈想自首”、“超1/5大學生存在手機成癮風險”,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標題頻頻刺眼,讓我們不禁感嘆:網絡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
一、當前中職生網絡素養的現狀與不足
1.網上誘惑太多,中職生明辨是非能力弱
首先,大多中職生多多少少都存在對自己的不自信的缺點。以前初中每次考試都不那么理想,排名總是在后半段,在只重視學習成績的初中階段,考試帶來的打擊也很大,對于中職生的自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因此,有的中職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不愿意與現實有過多的接觸,喜歡在網上尋找慰藉。但是網上誘惑太多,中職生明辨是非能力較弱,容易在網上輕信他人,導致一次次慘劇的發生。其次,中職生在家中,有的家長視電子產品為洪水猛獸,不讓他們蓬=碰電子產品,這樣容易使他們造成逆反心理。到了學校,脫離父母的掌控,便無節制撒開了玩。這樣一來,沒有父母的管教,教師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看著學生,導致學生整天沉迷網絡,毫無節制,不僅耽誤學習,還影響生活和身體健康。
2.對現實生活迷茫,是逃避現實的表現
中職教育中,學生進入中職院校學習,是為了早日步入社會。但在實際中職教育中,學生大多處于迷茫狀態,不知道自己畢業以后該做什么、能做什么。加上,整個社會大環境對中職教育的不重視,導致他們對未來生活更加焦慮,所以他們將時間用在網絡上,是逃避現實的一種表現。他們沉迷網絡游戲、喜歡在網上和他人聊天,用網絡獲得安全感,但是卻沒有學會好好利用互聯網資源,充實自己豐富內心,加強自己的技能。如,在網上可以看許多名校錄制的慕課、各種學習視頻,學生可以多學習用以彌補中職院校教師教學的不足,在線上線下兩條線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重拾自信。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教師也沒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的意識,并且班級學生眾多,教師也做不到看著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的上網情況。
二、提升中職生網絡素養現狀的策略
1.強力部門設立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基地
強力部門可以“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基地”將打造“1+N”模式,“1”即堅持以網絡防沉迷為中心,“N”即書法、繪畫、體育、勞動、采訪等多種替代“屏幕時間”的健康特色活動,旨在給中職生沉迷手機等媒介外的多一種選擇,通過改變青少年一點一滴的日常習慣,呼吁更多的學生放下手機,投入到多彩陽光的健康活動中。不斷推出成體系的網絡素養教育內容,既培養學生生存于網絡時代的技能,又減少網絡不良信息的傷害,從而引領信息時代的學生們穿越“信息迷霧”并走上良性的健康軌道。
2.家長正確疏導,使中職生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中職生年紀尚小,家長仍對其管教頗多。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曾說過:“不要用自己的學識限制孩子,因為他出生在與你不同的時代”。電子產品已經超越了它本身的屬性,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把電子產品變成了利益和誘餌,使之成為控制孩子、約束孩子行為、與孩子談條件,做交換的籌碼。這樣做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認知,也會混淆孩子的是非觀,同時讓孩子在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網絡素養”所需要做的包括:幫助孩子適應新時代的網絡技能和素養,教會孩子網絡相關的安全知識。如果家長用強硬的態度完全割斷孩子與網絡的關系,最終帶來的往往不是成長,而是因噎廢食,這無異于剪斷孩子飛向未來的翅膀。科學的引導,設置合理的規則,教會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才是父母應該學會的事。
3.教師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正確利用互聯網
作為老師,在教給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要時刻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培養訓練。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校的集體活動,從中獲得一些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本領,而且增強他們的有意識性和自覺性。首先,教師應該通過新生報到、學生體檢、學校召開運動會等時機,摸清全班學生的情況,特別是注意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排查出特別沉迷網絡等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情況,并建立“需重點關注學生”檔案,平時多給予關愛照顧。并且一入學時,就召開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等警示教育講座。其次,教師要在日后的生活中,積極幫助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帶領他們關注就業信息,明白自己與社會所需人才的差距,找到努力的方向,使自己的面臨畢業時,不迷茫不焦慮,更不會逃避現實,沉迷網絡。
三、結語
中職學生也是我國教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對中職學生的教育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尤其是在當前互聯網大背景下,教師應該做好正確引導學生使用網絡,樹立正確的網絡觀,使他們能在上網時,避免沉迷網絡游戲,多用網絡資源充實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重拾自信。
參考文獻
[1]王敏.網絡環境下的中職生情感教育[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2):64.
[2]戴文忠.淺談中職學生網絡素養[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3(10):58-60.
[3]劉倩云.淺談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與教育策略[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06):198-199.
[4]鄭麗生.淺談如何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堂上培養中職生學習成就感——以《IP地址》課堂教學為例[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12):14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