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憑借自身的先天性優勢,已經席卷了整個教育界。當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種種弊病,通過應用微課都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基于此,文章具體分析微課教學的優勢,總結微課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實際運用策略,以幫助初中物理教師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微課,打造高效物理實驗教學課堂。
關鍵詞:初中物理;微課;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3-0026-02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運用微課的意義
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初中物理知識抽象性強、邏輯性強、理解難度大,而試驗可以通過直觀的展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實現教學目標。但是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由于條件和時間的限制,并沒有完全擺脫枯燥的理論教學模式,教學效果也不理想。運用微課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微課的設計流程
1.設計原則
微課即“微型視頻課例”,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形成了基本的設計原則。一是以學生為主體。微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的有效延伸。因此,微課設計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進行深入的調研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地設計微課。二是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目標。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因而,微課的設計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和目標,否則就失去了教育價值。三是優化內容設計。微課內容比較簡短,需要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十幾分鐘內。為保證教學效果,微課設計不能“換湯不換藥”,應注重情境的創設,將實驗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2.設計步驟
一般而言,微課設計主要有兩大步驟。
第一步是合理選題。微課只有5~10分鐘,能夠容納的教學內容比較少,因而不能采用“滿堂灌”的方式。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難點,選擇某個具體的教學知識點作為微課設計主題。這就要求教師深入、全面研讀教材,選擇適宜的環節或知識點,并對其進行二次加工。
第二步是制作微課。微課一般以課件形式呈現,教師在制作課件內容時要保證聲畫同步且畫質、音質清晰,給學生帶來舒適的感覺。對于重點難點內容,可以用紅色筆或特殊符號標出,達到醒目的效果。另外,教師還可設置一些微練習題,作為微課輔助資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強化新知。
三、微課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1.新課導入
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讓學生在“導入”內容的吸引下興趣盎然地參與新課內容的學習。然而,在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新課導入方式比較枯燥、呆板,難以充分發揮和體現新課導入的作用。最常見的是教師用口述方式向學生講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或物理學史相關知識,這不僅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而且無法給學生帶來直觀的感受,無法激發學生的試驗興趣和熱情。在新課導入環節應用微課,可以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以“大氣的壓強”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新課開始前把常見的大氣壓強的實驗錄制下來,并進行巧妙的剪輯,然后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生動直觀的視頻演示不僅可以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課堂學習,為下一步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課堂教學
由于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限制,初中物理實驗課通常一周只有一至兩次,且采用大班教學。因而,在實驗課上,很難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親身參與整個實驗過程。這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消部分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還會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利用微課不僅能夠解決實驗器材不足、課堂時間有限的問題,還可以達到與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相同的教學效果,可謂一舉兩得。比如,在講解“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這一課時,考慮到該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可以從班級中挑選幾名學習態度端正、做事比較謹慎的學生,對其進行專門的實驗培訓。然后在實驗室指導這幾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則用攝像機將整個實驗過程錄制下來。課堂上教師可以直接為學生播放提前錄制好的視頻。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利用微課內容的試聽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晰、細致、全面地觀看到整個實驗流程,并體會和掌握相應的實驗步驟、方法。
3.難點突破
初中物理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必須對學科知識點有一個系統的掌握,才能更好地支撐試驗,反過來通過實驗操作進一步促進知識的內化。但是不少學生個別知識點掌握不牢固,導致新舊知識鏈斷裂,從而給后續的學習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便捷性的特點,把教學重點難點制作成微課,在課堂上反復放映,或讓學生在課下反復觀看微課內容,幫助其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利用微課講解重點難點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對微課內容進行優化設計,可以用視頻、動畫形式向學生展示知識點,并將其與學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邊思考、邊學習,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以“光的色散”實驗教學為例,該節課教學很容易受客觀條件限制,學生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選取陽光較強的一天,錄制光的色散實驗,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具體可以用裝水的水槽、平面鏡以及A4白紙(光屏)作為實驗器材,向學生展示光在通過不均勻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的現象。同時,借助慢鏡頭、長鏡頭等視頻特效突出強調不同的色光偏折的角度不一樣。
4.課后復習
利用微課輔助學生的課后復習,不僅能夠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進行有效的檢驗,還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筆者在設計課后復習的微課時,習慣采用“三部曲”設計模式,將課后復習內容劃分為三個部分。以“升華和凝華”教學為例,課后復習第一部分是對課堂知識的梳理和總結,幫助基礎比較差的學生鞏固知識點;第二部分是習題精選,選擇與課堂知識契合度比較高的習題,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第三部分是知識升華,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的物理問題。比如,碘受熱會發生熔化還是汽化現象?碘能不能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如何驗證碘能夠升華呢?通過“三部曲”式復習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效果,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
與傳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相比,微課教學更具形象性和趣味性,這不僅有利于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是,微課只是傳統物理實驗教學的有益補充,并不能完全取而代之。適度、適量地應用微課可以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果。因而,教師要根據實驗教學目標和內容,有選擇性地應用微課。
[參考文獻]
[1]鄧雪峰.創新讓物理教學更“活”——初中物理課堂創新教學探討[J].學周刊,2017(3):33-34.
[2]賀宗筠.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180.
[3]趙永茂.論初中物理有效教學與多媒體的結合[J].群文天地,2012(10).
[4]婁溥仁.目標、過程、結構——兼論初中物理教材建設[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版),1989(1).
[5]白 然.協作探究 寓教于樂——網絡環境下初中物理《探索宇宙》教學設計[J].中小學電教,2006(4).
[6]牛 躍.淺談多媒體與初中物理的有效整合[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3(11).
[7]祁家模.學習“實驗、綜合、引探式教學論”的幾點認識[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S2).
[8]盛建國.論現代教育技術與初中物理實驗的有機結合[J].技術物理教學,2012(3).
[9]王培強.初中物理實驗與多媒體技術有效整合淺探[J].資治文摘(管理版),2009(8).
[10]胡祥靜.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課堂[J].家教世界,2014(2).
[11]祁旭生.初中物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淺論[J].學周刊,2014(17).
[12]崔茂坤.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新課程教學的整合[J].中小學電教,2006(4).
[13]蒲桂娟.微課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5.
[14]吳中榮.“翻轉課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4.
[15]魏 燕.初中物理網絡課程教學的設計和應用[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
[16]林道武.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歐志佳(1977—),男,廣西桂平人,中學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