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婷
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職業教育就呈現出教育優先、就業優先的發展趨勢,完善職業教育教學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文章通過探索新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校企“雙元”協同育人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促使企業真正成為育人主體,最終達到“知識—技能”“工作—成果”一體化育人模式。
關鍵詞:職業教育;校企“雙元”;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2-0391-02
2019年,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強調要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提出要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等措施。“雙元”協同育人模式旨在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學生以準員工的身份前往職業院校和企業進行學習和工作,最終達到一種產教深度融合,以企業為開發平臺,職業院校為實施平臺的校企“雙元”協同育人長效機制。
一、新時代背景下校企“雙元”協同育人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重在為社會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要求培養出的人才能勝任社會的生產、建設、服務等技能型工作崗位。職業院校和企業是培育人才的兩個主體,二者有著共同的責任和目標。這就需要企業以育人主體的身份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
(一)順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之需
新時代背景下,社會需要技術更精、水平更高、技能更硬的專業人才,而這種需求是以校企深度合作為根本的,這樣才能滿足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需要,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為企業輸送合格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校企“雙元”協同育人是平衡高職院校“供給側”與企業“需求側”的必然選擇。堅持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遵循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政策,做好校企“雙元”協同育人工作。
(二)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之需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是根據市場需求為企業輸送能勝任崗位的準員工,而企業需要招收能生產、會操作、懂技術的綜合型人才。這就需要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促使學生在學校學的知識最終會用,實用,能夠滿足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校企“雙元”協同育人模式正是順應這種要求,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操的平臺和資源,契合社會發展趨勢,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新時代背景下校企發展的大勢所趨
在新時代背景下,校企“雙元”協同育人不僅僅是對人才的培養,還需要不斷契合院校和企業的發展趨勢。例如,院校和企業之間資源共享、共研項目;高職院校為企業培訓員工,企業為高職院校教師提供實踐場所,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升雙方的社會形象等。總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個互利共贏的過程,也是順應新時代高職院校和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高職院校校企協同育人現狀
雖然高職院校都在積極展開校企合作,但效果卻不盡人意,普遍存在“高校熱,企業冷”的現象,即所謂的“校企合作失靈”。另外,由于合作不深入,也出現了校企各自為政的情況,導致企業方面招不到合適的員工,而院校方面培養出的畢業生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從而出現“招工難,就業難”的尷尬局面。
(一)缺乏政府政策保障
政府在整個校企合作過程中發揮著主導、協調和監督的作用。雖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但目前并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來界定校企雙方的責任與義務,雙方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同時,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政府也沒有明確雙方的優惠政策和便利條件,因此雙方合作的積極性不高。由于相關政策法規不健全,各種激勵政策、服務體系不完善,導致校企合作缺少動力和穩定性,未能深度合作育人。
(二)校企合作模式單一、不深入
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項目只局限于學生實習實訓、企業宣講、企業到院校做兼職教師或是院校教師到企業參觀考察等。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也很少會有企業指導老師親力親為進行指導,院校的實習指導教師也只是“學生問,教師答”的狀態,或者隔三岔五地去企業看望實習生。這樣的校企合作模式比較單調,效果不佳,長此以往,只會挫傷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三)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
企業主要以盈利為目的,追求經濟效益的增長。而高職院校培養出的人才不能直接滿足企業的需要,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培訓成本,影響其生產和運行。同時,由于政府缺少相關政策的扶持,企業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很難激發企業的積極性。高職院校以學生培養為最終目的,更多的是注重社會效益。二者的側重點不同,從而難以建立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
三、新時代職業教育校企“雙元”協同育人模式路徑選擇
校企協同育人是在政府主導下,院校、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等之間的協同創新,通過資源共享和能量積聚,構建人才培養共同體。院校不單單局限于校內教學活動,而是基于通過系統整合,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的協同創新模式。通過校企“雙元”協同育人創新模式激發企業育人主體的積極性,促進產教融合,實現校企雙方互利共贏,最終實現長效發展。
(一)校企協同共育人才
校企“雙元”協同育人要求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首先,深入市場和企業進行調研,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共同論證人才培養方案。其次,在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行業的變化進行調整,使之不斷適應產業需求。再次,校企需要充分利用雙方資源,共建實訓基地,為學生實訓提供真實良好的場所。最后,校企協同育人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引導和保障,應盡快完善相關政策體系,保障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加大校企合作的扶持力度,激發積極性,實現人才共育。
(二)校企協同共建課程
校企雙方以共同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為藍本,協同共建課程體系,理論與實操相結合。按照“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需求相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對接、教學情境與工作情景相對接”的課程建設思路,科學設計課程體系;合理分配理論與實踐教學課時;校企協同開發教材;共同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確保理論與實踐的有效銜接,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三)校企協同共組團隊
建立一支由企業行業專家、能工巧匠、專任教師組成的教師隊伍是實現校企“雙元”協同育人的關鍵。企業為高職教師提供實踐經驗,高職院校為企業員工進行理論供給,共組“雙師型”教學團隊,并建立健全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考核制度。專任教師在企業積極參與技術研發,企業專家將企業內部高精尖的技術帶入高職院校。同時對企業專家與院校專任教師實施“雙崗雙薪”,激發團隊合作的積極性。
總之,新時代職業教育校企“雙元”協同育人是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路徑。高職院校與企業通過協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課程體系,共組師資團隊,齊抓共管考核評價制度,資源共享,雙方優勢互補,共同促進校企“雙元”協同育人模式的實施,深化產教融合,進而譜寫新時代職業教育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19-08-1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王要令.“新工科”下地方應用型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探索[J].化工時刊,2019,(05):42-45.
[3]徐平利.試論高職教育“協同育人”的價值理念[J].職教論壇,2013,(0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