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愛


[摘要] 目的 探究精細化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56例呼吸內科病房中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按照不同護理方式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例數均為28例。常規護理方式應用在對照組,精細化管理應用在觀察組。將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以及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的基礎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等護理質量評分分別為(96.7±7.3)分、(97.6±4.3)分、(97.8±5.5)分。對照組的基礎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等護理質量評分分別為(83.5±6.3)分、(85.6±8.2)分、(86.8±7.2)分,觀察組在護理缺陷、護理投訴、護理意外等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7.14%)方面也要低于對照組(28.57%),兩組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精細化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精細化管理;呼吸內科;病房管理;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1(a)-012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ine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respiratory wards. Methods A total of 56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respiratory medicine ward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each group of patients with 28 cases. Routine nursing methods were appli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refined management was appli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quality of care score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e events were scored for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quality of ca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uch as basic care,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and ward management, were (96.7±7.3)points, (97.6±4.3)points, and (97.8±5.5)points, respectively. The quality of care scores for basic care,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and ward manage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83.5±6.3)points,(85.6±8.2)points, and (86.8±7.2)points,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e events (7.1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nursing defects, nursing complaints, and nursing accidents, also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28.57%), and the comparison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efined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respiratory ward is significant, and 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Refined management; Respiratory medicine; Ward management; Nursing management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以及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自身對于護理模式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推進了我國目前護理工作的轉變和更新,由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轉變成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1]。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責任,進一步提高疾病護理以及遵循醫囑的主動性,保證自身的護理服務能夠針對患者身心健康出發,在護理過程中需要考慮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程度,保證根據自身所掌握的護理技巧[2]。進一步維護患者的各方面健康。該次研究以該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56例患者為例,針對精細化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一共為56例,均是該院收治的呼吸內科病房內的患者,根據不同的護理方式將患者分成了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的男性患者為16例,女性患者例數為12例;年齡范圍在24~69歲,中位年齡為(45.67±1.43)歲,對照組中的男性患者為17例,女性患者例數為11例。年齡范圍在23~68歲,中位年齡為(45.84±1.4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進行精細化管理。增強護理人員的精細化服務理念。全體護理人員都要在相關人員的領導下進行精細化管理理念的教學,幫助全體護理人員樹立一個良好的理念。另外還要告知護理人員精細化護理服務的管理方向。另外護理人員還要對精細化護理服務的具體流程和工作進行完整的掌握,保證按照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進行工作,最后在例會上將精細化管理進行總結。另外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還要進行評估和監督,保證精細化管理能夠順利進行。 加強對藥品的精細化管理。護理人員要對醫院相關護理藥物管理標準進行準確了解,其中主要包括:藥物過敏電腦錄入、藥物儲存定量、藥物分類放置、專例保管、單獨放置、標志清楚、保險柜加鎖放置、藥品定量、警示標識、高危藥物賬務相符等。在進行護理藥物配置的時候,護理人員一定要安排兩例以上進行核對,避免核對失誤的出現。當患者需要多途徑用藥的時候,護理人員還要將不同途徑用藥的種類分別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同時標記上不同的用藥途徑,以免出現藥物混淆的情況。最后患者在進行用藥的時候,護理人員還要將藥物的注意事項以及不良反應告知患者,以免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和過敏情況。指導患者在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上進行入院治療。首先護理人員要接到住院通知的電話,同時通知患者住院治療,其次指導患者直接入住到呼吸內科病房中,根據辦公班的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刷卡入院以及住院費用的繳納,隨后由負責護理人員進行對癥護理,將醫院的環境以及注意事項進行詳細的講解,并且對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檢測,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預、防跌倒教育、預防壓瘡教育等,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3]。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以患者為中心,針對患者出現的心理情緒進行進一步的干預,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從而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依從度和效果。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的工作時間。呼吸內科在進行排班時主要是按照彈性排班和連續排班相結合的方式,在保證患者能夠享受連續性護理服務的同時,也能夠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在護理人員排班的時候需要根據呼吸科室每天收治的患者數量進行安排,每位護理人員需要護理5~7位患者,對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指導、治療、病情觀察、護理等工作。如果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可以安排專業能力較強的護理人員進行看護。進一步改善精細化管理的流程。在進行護理工作時,需要對每一個護理流程進行整體化、專業化、人性化的管理,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個性化的精細化管理計劃,另外在進行護理程序制定時還要按照整體護理人員的情況制定適合所有護理人員的護理流程,主要原因是精細化管理是整個護理團隊的工作,不能夠只依靠一個人的需求進行整體護理工作的安排。另外,呼吸內科護理人員還要重點關注患者的身體情況,在患者入院治療之后直到患者出院都要對患者進行精細化管理,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改善。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基礎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等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缺陷、護理投訴、護理意外等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進行觀察。
1.4? 統計方法
數據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x±s)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評分
觀察組在基礎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等方面的護理質量評分均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
觀察組在護理缺陷、護理投訴、護理意外等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的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對呼吸內科患者進行精細化管理主要是在遵循醫院以及護理標準原則為基礎,為了實現醫院以及呼吸內科的管理目標而進行的提高護理質量的護理工作。護理工作的中心是要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了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目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精細化管理工作也更加適應當前護理工作的需求[4]。在傳統的護理治療中,主要通過不同種類的護理人員進行患者各項住院流程的處理,不僅住院流程復雜,人力資源利用率也比較低,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患者以及家屬在等待安排住院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不良情緒,容易引發護患糾紛[5]。該次精細化管理工作主要進一步改進了住院流程,大大增加了患者住院的效率,也節省了患者的等待時間,護理人員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患者辦理住院手續,進一步提高醫療工作的效率,也能夠提高護理工作的效果,同時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另外由于患者以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效果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對于醫療治療結果的期盼程度比較高,而且患者對于疾病的相關知識認識不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不緊密,所以患者不夠信任護理人員,因此也很容易出現護患糾紛[6],對臨床護理工作以及治療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需要進一步落實精細化管理工作,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呼吸內科患者臨床護理工作的效果。
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基礎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等護理質量評分分別為(96.7±7.3)分、(97.6±4.3)分、(97.8±5.5)分。對照組的基礎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等護理質量評分分別為(83.5±6.3)分、(85.6±8.2)分、(86.8±7.2)分,相比具有較大的優勢,另外觀察組在護理缺陷、護理投訴、護理意外等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為7.14%,對照組的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為28.57%,觀察組的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精細化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以及護理效果,同時還能夠將護理責任落實到個人頭上,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和綜合專業能力,能夠提高整體護理工作的質量,從而提高患者以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曉英,鄭秀云.精細化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2):118-119.
[2]? 程恒金.精細化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32):132-133,146.
[3]? 張晨霞.精細化護理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特別健康,2017(20):266.
[4]? 谷紅明,朱鐵艷,李琴,等.精細化管理在呼吸內科患者正確使用氣霧劑中的應用[J].健康之路,2017(10):224.
[5]? 李小青,李婷婷,張晶瑩.精細化管理在減少多重耐藥菌院內感染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7):182-183,186.
[6]? 王穎.精細化護理管理對呼吸內科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4):221-222.
(收稿日期: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