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斌
【摘要】中職學校學生大部分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好,落下的問題較多,導致散失了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師要多考慮學生的問題所在,想辦法解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筆者將對中職學生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提出對策性思考。
【關鍵詞】中職學校? 數學教學? 現狀? 對策
一、分析數學教學現狀
(一)中小學校教育狀況
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而各地的學生情況和教學水平又各有差異。初中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教師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中上的學生上,而忽視了部分基礎較差的同學。中考結束后,學習好一點的都選擇進入高中。中職學校為了招生,為了完成相關部門下發的任務,來者不拒。我在上課的時候發現,中考及格以上的寥寥無幾,40多人的班級只有4人的中考成績在及格分以上。
(二)學生自身狀況
1.想學用不上力
這些學生很想學習,但基礎差,來到中職學校后接受新知識、新課程的能力跟不上,上一個問題沒有解決,下一個問題又來了,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也就失去了興趣。加上社會的復雜,受到的干擾較大,學習的心越走越遠。這時段是他們轉向成年的過渡期,內心充滿了誘惑和疑慮。我們老師必須將他們正確引入正途,絕不能在這個時候讓他們無助。
2.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這部分學生在中學就已經養成了懶惰的習慣,其實他的內心很迷茫,他們對學習的動機很模糊,生活中無欲無求,能聽懂就聽,聽不懂也無所謂,作業只是敷衍了事,相互抄襲。其中有部分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的目的是怕孩子在外面玩世不恭,被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員帶壞,來了只想混個畢業證,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致使學生自己也是來混日子,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好。
3.家庭原因
這部分學生在中學時品學兼優,因家庭無力支付將來高中、大學學費而來到中職學校就讀,想盡快找工作。這些學生是班級中比較好的學生,作為老師應該大力鼓勵他們,給予他們信心,告訴他們是金子都會發光的。多舉例,比如:德國、日本、沿海發達地區,都是中專生比較好找工作。
(三)中職學校教育現狀
1.學校體制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以職業技能為主,是為社會和企業培養相應的專業技能人才,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由于當今社會就業形勢的嚴峻性,所以學校在教育教學中都強調實踐,在專業技能課方面較為重視,對于數學這門基礎學科就會忽視,數學課程的安排上就相對較少,不斷的壓縮,一個星期只有2節數學課,已經只是一鐘形式的存在,老師只能以書本為主,簡單的做一些介紹,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應用上已經形成了難于逾越的障礙,日復一日,學生也只會越學越厭,完全對數學失去興趣。
2.教師原因
對于中職學校教師來說,首先沒有升學壓力,其次是學生基礎較差,教師在學生的成績上沒有成就感。部分老師也就為上課而上課,沒有太多的教學創新。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們很多老師在課堂上慷慨激昂的講解,但學生不是睡眼惺忪,就是爬到一片,像這種缺乏學生參與的教學,老師其實是自己一言堂,這樣的上課有意義嗎?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在中職學校已經形成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要跳”,“不教不知道,一教就想跑”的現象,教學如臨大敵,越上越怕。
二、提出的相關對策
(一)激發學生興趣,更新教學理念
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讓很多人都會感覺枯燥、無味,讓很多學生都會望而生畏,學而生畏,失去興趣。興趣又是引發人們求知的心理傾向。心理學家布魯納曾指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著內在的興趣,通過這種興趣,就能刺激大腦活動的興奮性,保證對學習內容的有效感知。”興趣的培養其實可以通過老師對教學理念的轉變來實現,比如說:上課的時候可以創新一些情景變化,舉一些學生喜歡的跟數學相關的例子貫穿,特別是一些學生喜歡的生活例子以及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用一些通俗的語言告知,讓學生感到課堂的新穎,從而產生興趣,并具有主動性。比如說:“一個老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同時開兩個人的工資。甲每個月給1萬的固定工資;乙第一天給1分錢,第二天給2分,第三天給4分,第四天給8分……以此類推。讓大家考慮,一個月下來,誰拿的錢自多?”此題一出,有部分同學就說當然是甲拿的多。然而部分同學已經開始用筆在草稿紙上算起來了。5分鐘以后,大部分同學都說:“是乙拿的高”。這樣一個簡單的工資發放,把全班同學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了。最后我將答案公布出來了:一個月的工資幾十個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根本不算什么了!這一結果顯然讓學生目瞪口呆,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這是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助推劑。再比如說:買東西打折,10元打8折賣8元;10000元呢?如果打6.5折又是多少錢?這些都可以提起學生的興趣。
(二)順勢學生心理,優化上課方式
中職學生有部分從進入學校那天,心理上已經有了陰影。第一,中考的失敗。沒有進入高中已經給他們有了挫敗感,感覺自己不如其他同學,不敢告知其他同自己所在的中職學校。第二,內心灰冷。有些同學的父母可能會在后面說了一些過激的話,導致學生心理上對父母產生了抵觸情緒,出現“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在學習上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這種學生很需要有人來引導,并給他以肯定,當然這種肯定必須是實在的,不能飄渺,多表揚他的長處,少批評他的短處,用愛來感染他。中職學生的青春期大部分已過,心理已經不會像初中生不明事理,只要老師用心去對待他們,其實他們也同樣會感恩老師的,跟中職學生接觸快20年了,很多事已經證明。畢竟破罐子破摔的學生少之又少,特別是到了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全新的改變。他們已經會分辨,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三)視學生如子女,給予他們真愛
上課用愛去感染他們,從最簡單的開始,不要去打擊他們,要做好引導。教師要傾聽學生的內心,與他們談心,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愛屋及烏,當學生真心跟你交心的時候,說明這個學生喜歡你,進而就會愛上你的課了。我們老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教學課堂中來,多使用一些流暢幽默的語言來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邏輯推理的魅力所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