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貞
【摘要】隨著以德育人的思想貫徹落實,在德育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本文闡述了傳統文化對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并為兩者的合理融合創建出教學基礎,結合本省的傳統文化以及本校的教材知識,制定出一系列能夠進行滲透教學的策略,并針對當今的教學問題,研發出未來的教學規劃,意在能夠加強教學質量,完善教學目標。
【關鍵詞】農村中學? 德育教學? 傳統文化? 滲透方式
傳統文化的產生是中國先民在發展奮斗中形成的文化體系,其中包含了各種正能量的精神以及優秀的文化素材,能夠創建出完善多樣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教材之外、文化之內的思想意識和精神境界,并促使其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為德育教學的實行提供文化和精神方面的保障。
一、德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基礎
(一)構建教職工教學基礎體系
教職工的教學基礎涵蓋了教學意識、技能、知識水平等諸多方面,能夠成為衡量教職工質量的基礎元素,本校從2018年末,開展了階段性的教職工教學基礎革新工作,通過教學交流、課題鉆研、專業的學術講座等方式,加強教職工認識傳統文化的能力;通過技能培訓、網上課程、教學研討、成果分析等方式,加強教職工應用傳統文化的技術水平,全面做好教職工的工作,才能夠維持傳統文化滲透進德育教學的穩定發展。
(二)整合傳統文化中的教學素材
本校經過對教職工進行階段性技能提升實踐之后,在2019年初,針對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教學元素進行詳盡的提煉,連同檔案信息管理機構、傳統文化專業學者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等多個方面,整合了傳統文化中“能夠應用在德育教學中”以及“想要在德育教學中接觸到”的相關素材,例如傳統文化體系中的戲曲、書畫、傳統節日、歷史事件等教材中不具備的內容,本省特有的火神文化、夫子文化、永城芒碭山文化等進行初步的研究,借助本省傳統文化的優勢,意在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為實踐德育教學提供內容基礎。
(三)創建傳統文化融合的教學計劃
首先要求教師能夠良好的劃分課前導入、課中過渡、課后總結等環節的滲透力度。其次,堅持教學實踐決定德育教學質量的原則,擬定文化教育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參與文化主題演講、經典著作誦讀分析;組建文學社,鼓勵學生發表期刊論文;建立廣播站,來宣揚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娛活動、校外聯誼活動中,編排傳統文化內容的節目等。最后,結合網上教學案例,開展研討會議,整合教學領域中傳統文化滲透進行德育教學中的先進案例,并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分析其可行性,并完善教學計劃。
二、傳統文化在德育教學中的滲透實踐
(一)挖掘教材深意
想要確保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合理滲透,首先便要從教材中挖掘德育知識。例如語文學科中的神話傳說文言文,可借用《山海經》進行滲透融合;生物學科中的種族群落知識,可以結合傳統歷史中北京猿人的相關研究進行分析。諸如此類的教材挖掘方式,能夠精準的將傳統文化和德育教學的知識進行定位,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分析角度,也能夠增強其將知識與生活進行關聯的能力,從而達到在知識中解析德育意識,從學習中提升思想品質的目的。
(二)解析傳統文化精髓
教師應該具備從傳統文化中提煉精髓的能力,立足于本省的文化傳統和人文風情,開發教材中的德育知識,例如本省結合傳統的火神文化,創建了火神廟,以期能夠保佑民眾辟邪消災,迎祥納福,拋卻迷信思想的影響,這種文化的產生來源與原始民眾在生活中向往積極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文化思想發展中必要的一環。
(三)組建文化主題活動
從文化活動類型方面進行分析,院校組織了戲劇名曲賞析、參觀館藏經典等活動,跨越教師的課堂講解環節,直接帶領學生與傳統文化面對面,利用直觀的視覺、聽覺沖擊力塑造其文化涵養和文化意識;另外,積極的帶領學生物質/非物質遺產保護活動、民族活動管理策劃、民風民情調查、檔案資源管理等活動,形成文化傳承觀念、遺產保護觀念、社會服務觀念等意識,達到德育教學的目的。同時,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例如借助語文課文中的詩詞、文言文、神話傳說等教學素材,組建傳統詩詞賞析,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受到文學作品的熏陶,從而優化德育教學的質量。
三、傳統文化滲透德育教學的未來發展規劃
隨著本校在德育教學中的相應革新和研究,可以發現傳統文化對于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就課題研究的整體過程來看,由于師資力量、資源信息渠道以及研發專業技能的限制,還會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這是當前我們要進行解決的任務,也是未來教學發展中要注重的方向。
首先,大力的挖掘本省的傳統文化資源,優化當前的教材結構;其次,充分的分析缺陷和不足之處,合理的進行教學信息的交流探索;另外,教師要合理的按照自身的學科類型,制定融合方案,并將其應用在教學實踐中;從自身的傳統文化水平做起,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服務,從而完善其教學輔助職能。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農村中學的德育教學來講,因其受到教材內容、教學資源以及師資力量的限制,德育教學開展的效率并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而傳統文化的發展涵蓋了各個階層的學生,其傳播范圍廣,學生耳熟能詳,因此在學科教學中,將傳統文化滲透進德育教育中,不僅能夠豐富教學的內容,也能夠通過多樣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多樣的傳統文化內容能夠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提升德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施建平.利用傳統文化促進小學生德育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8(2).
[2]楊瑞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文化與德育教育的滲透[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8(9)
[3]譚旭紅,孫彥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教育融合的途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9(2):50-53.
[4]邢毅力.試析中學德育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應用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5(33):335-336.
[5]劉玉鴻.傳統文化在中職院校德育中的應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8):17-18.
[6]蒲國平.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思路[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6-67.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農村學生應用性教育科研課題《中華傳統文化在農村中學德育滲透中的應用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8-HJYY-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