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楓
摘 ?要:語文作文是培養小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其不僅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詞匯儲備,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小學生未來的語言、文化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即是從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注重素材積累、反復鍛煉和實踐三個角度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論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寫作;作文教學
作文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許多學生對于語文作文寫作總是感到頭疼,不知道該寫些什么,或者自己感覺自己內容有千言萬語,可是真要落筆的時候發現也只有幾句話而已。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總結,認為做好小學生的語文作文教學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起學生自己對寫作的興趣,學生們的作文寫作能力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具體而言,語文老師應當先從寫作方法的角度入手,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興趣。因為多數學生對寫作喪失興趣,主要是由于其不知道該如何寫作。一旦學生能發現作文寫作的途徑,其就會不由自主地煥發出自己對作文的寫作興趣。
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老師在帶領學生翻譯和講解課文之后,老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覺得《晏子使楚》這篇文章寫得好不好?”學生:“好。”老師:“好在哪里?”學生:“故事編排巧妙。”老師:“這篇文章的故事是按什么順序編排的?”學生:“時間順序。” “事情發展順序。”老師:“同學們說的很正確,這篇文章就是從晏子進入楚國大門開始寫起,對不對?”學生:“是的。”老師:“如果讓你們寫這篇文章,你們從哪里寫?”學生:“也從晏子進門開始寫。”老師:“是的,這在作文寫作中叫做扣題,也叫作開門見山。就是在寫作文的時候,文章要緊緊圍繞著題目寫。同學們想一想,你們在寫作文的時候有沒有犯過這種文不對題的錯誤呢?”學生:“犯過。”老師:“是的,你們作文丟分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文章跑題。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文章緊扣題目的代表作品,同學們要掌握作者的這種寫作方法,并且你們課下可以寫一篇《晏子使楚》番外篇,編想一些晏子使楚的其他趣事,但是要記得扣題。”
二、注重素材積累
正所謂厚積方可薄發,導致小學生寫作時筆下無文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自己肚里沒有素材。這與學生們自己的日常積累是分不開的。但是在多數學生都不注重或者注意日常積累的情況下,老師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只有讓學生的大腦之中填充滿各式各樣的寫作素材,學生才不會害怕寫作,也才能夠下筆成文。
日常素材積累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素材分享和記錄。具體而言,老師可以先抽一節課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始一場名言警句比拼大賽,通過分組PK的形式,將學生掌握的名言警句全部掏出。但這并不是結束,而是開始。老師在開發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可以在課程教學開始之前,抽取2-3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分享自己最新學習的名言警句或者趣事經歷。這既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又是“逼迫”學生不斷學習和積累的有效方法。其次,老師還要引導學生養成及時翻看作文素材的好習慣,這也是素材積累的重要方法和環節。因為素材的分享只是我們的短暫記憶,而要將其真正轉化為自己的寫作素材,則需要學生自己下一番功夫學習才能實現。其三,老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讓學生記錄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不僅可以作為學生作文寫作時的寫作素材,而且其也是一種提高學生作文寫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三、反復鍛煉和實踐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語文老師在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積累素材之后,其就需要引導學生多多進行作文練習與實踐,否則學生的寫作水平依舊難以提高。盡管寫日記也可以作為一種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日記多是短篇內容,其與長篇作文寫作之間還存有一定的不同。因此,語文老師不可忽視作文的反復鍛煉和實踐。具體而言,老師可以在學習每篇課文之后,讓學生自選角度寫一篇讀后感或者其他任何體裁的小作文。這種小作文并不需要消耗學生太多的時間,也就不會引發學生們的寫作反感。而且經常性的練筆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積累素材的運用,并且還能夠進一步刺激學生繼續加大自身的素材積累程度,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其次,通過學生們作文的練習,老師可以發現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為老師后期的寫作指導提供方向。通過長時間的反復實踐與鍛煉以及老師持續的跟蹤指導,學生們的作文寫作水平必然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
影響小學生語文作文寫作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本文所闡述的興趣、素材和實踐三個因素之外,老師在開展小學生語文作文寫作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對學生們的精神鼓勵,要讓學生始終堅定自己的寫作信心。因為只有學生不放棄寫作,老師的作文教學策略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曾莉.淺談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64.
[2]張秀賢.小學作文教學策略談[J].甘肅教育,2019(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