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霞
[摘 要]數學閱讀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注重閱讀習慣的養成,通過閱讀提高學生提煉處理信息以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整合課內外知識,通過“巧遷移”引導學生愛閱讀;關注生本數學課的生成,通過“抓根本”引導學生會閱讀;聚焦生本數學課堂,通過“重習慣”督促學生愿閱讀。
[關鍵詞]初中數學;閱讀能力;習慣養成
在教學實踐中,師生都容易忽視數學閱讀。很多學生認為閱讀是語文學科的“專利”,數學只要思路對、計算準確就可以了;一些教師也常常忽視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只注重講解和大量練習,這樣不利于學生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閱讀十分必要。
一、培養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必要性
數學閱讀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取基本信息和基礎知識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扎實組織學生做好數學閱讀的實踐和指導工作。
1.數學閱讀有利于學生準確地掌握基礎知識。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先掌握數學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內容,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運用和創新,而這些概念、定理、公式等一般都是以文字或符號等方式呈現的。因此,數學閱讀是學好數學的基礎。
2.數學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數學學科具有抽象和概括的特點,學習數學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人知識框架構建的過程。因此,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還需要通過理解題目、計算數字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找到規律,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實踐運用意識。
二、培養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幾點做法
1.整合課內外知識,通過“巧遷移”引導學生愛閱讀
(1)利用好教材中的基本教學資源,對課程進行整合與再造
人教版教材每個章節都設置了“思考”“探究”“歸納”“閱讀與思考”“小云朵”“小貼士”“小結”等有助于學生理解與思考的板塊,我充分利用這些閱讀資源,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在小組或班級內交流閱讀所得,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和內容的認識與理解,拓寬數學知識面。在課堂教學時,我對有內在聯系的閱讀內容進行整合,真正發揮閱讀材料的作用。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時,對于勾股定理的探索并證明是難點,教材正文中只給出了“趙爽弦圖”一種證明勾股定理的例子,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勾股定理證明的基本思想與方法,提升探究能力,課上我把本章后面的《閱讀與思考:勾股定理的證明》與正文中的探究證明勾股定理進行整合,讓學生了解其它幾種證明勾股定理的例子。從正文的學習到“閱讀與思考”的拓展,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層次性與多樣性,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
(2)課內外結合,通過拓展遷移閱讀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除了利用好教材,我還注重開發課外教學資源,通過課內外結合的方式進行遷移閱讀。例如,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些數學家的簡介或事例,讓學生感受數學家的品質和精神;選擇一些數學定理、性質的由來以及發展史等內容,引導學生拓寬學習的寬度與廣度;選擇一些數學課外讀物,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我還經常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組織講數學家的故事、結合學習談感悟、設計數學手抄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在交流互動中取長補短,感受數學無窮的魅力。
2.關注生本數學課的生成,通過“抓根本”引導學生會閱讀
生本數學課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先自主預學,然后在小組或班級內對前置小研究進行交流展示,最后通過總結提升實現“先做后學,先學后教”。教師可以利用生本課的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指導。
(1)抓住關鍵詞語進行閱讀
在數學閱讀中,學生常常一目十行,不認真,不走心,因而導致對閱讀內容不理解,影響做題的準確性。針對這一問題,在教學中我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重點是要抓住關鍵詞這個閱讀的根本,盡快從閱讀中篩選有價值的信息。在學習數學概念、定理、術語時,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梳理主要內容,找到核心詞語,準確地理解概念或定理。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同類項”概念的時候,書上的概念是:“同類項是指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同類項?!痹诮涣髡故经h節我讓學生舉例子,有的學生由于閱讀不仔細將6m2n、5mn2誤判為同類項,認為這幾個單項式都含有相同的字母,而忽略了“相同字母的指數相同”這個表述。發現錯誤后,我立刻讓學生板書概念、仔細閱讀,于是學生得出結論:同類項不僅要求字母相同,而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必須相同,必須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是同類項。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展示交流環節如果教師發現學生出現錯誤,就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之后再給予指導,以達到解惑的目的。
(2)抓住數學思維形成(建模思想)這個數學學習的根本進行閱讀
在數學概念、定理等敘述中,常常包含一定的內在邏輯關系,因此,在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辨析,抓住“數學思維形成”這個根本進行閱讀,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二次根式時,對于二次根式的加減運算,教材中給出的方法是:“二次根式加減時,可以先將二次根式化成最簡二次根式,再將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進行合并?!苯處熆梢越璐艘龑W生通過反復閱讀梳理出二次根式進行加減的信息:前提是二次根式要化成為最簡的二次根式;什么樣的二次根式可以合并(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怎樣合并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依據什么運算律進行說理)。只有認真閱讀,才能掌握二次根式的加減運算方法。同時,也要讓學生再思考:還有哪一類計算也是先化為最簡形式再進行合并計算?引導學生總結規則,發現規律,逐漸形成數學思維。
3.聚焦生本數學課堂,通過“重習慣”促進學生閱讀
(1)利用好前置性小研究,進行整體閱讀實踐
數學生本課之前,教師要設計前置性作業,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實踐。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前,我設計這樣的前置小研究題目:閱讀教材中關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內容,然后給一元一次不等式2x+3≥10賦予實際意義,并進行解答。在本活動設計中,既要求學生對活動設計的整體性、目的性有深入了解與認識,以便準確靈活地進行信息轉換,還要求學生對信息進行加工與提煉,明確自己要做什么,以免出現丟題落題等問題。這也是對整體閱讀的一種延續。
(2)利用好課堂學習時間,進行整體閱讀實踐
有的學生在閱讀稍長一點的材料時,往往還沒讀完就不愿意再讀了,導致對題目中包含的信息獲取不全面,影響做題的準確性和數學思維的形成。學生只有對一些文字表述較多的題目或教材中的介紹類文字進行整體閱讀,找到關鍵的詞語,準確把握內容,才能讀有所得。
近幾年來,閱讀分析題是中考的熱點,由于此類題篇幅較長、信息量大、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因此,學生的失分也比較多。在日常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接觸這樣的分析題,找一些閱讀量較大的題目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幫助學生養成對材料整體閱讀、深入思考的良好閱讀習慣。
(3)優化生本復習課,整體閱讀后學以致用
在生本復習課中,應放手讓學生對一個章節或一冊書、幾冊書的內容進行梳理。在梳理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再次整體閱讀教材,然后從概念、定理、推論、整合類比、代表題型、易錯題等不同方面進行整理和歸納,最后重難點設計編寫題目。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還常常采用畫單元知識樹、做對稱圖形手抄報等形式,讓學生在閱讀和實踐中養成學以致用的好習慣。例如,在復習“平行四邊形”時,學生先通讀本章節的內容,然后以結構圖等形式選擇一個角度整理知識點或類型題,最后根據整理內容和重難點設計幾個問題考其他同學。
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與數學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宏.數學解題從閱讀開始[J].文理導航,2017,(20).
[2]張志翔.巧用閱讀期待,提高閱讀效率[J].教書育人,2017(04).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