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雪寧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將語文教學分為寫話、習作和寫作這樣三個階段。其中,寫話是寫作的初始階段,也是低年級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在本文中,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引導低年級小學生寫話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訓練;實施對策
眾所周知,寫話是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開始,也是學生積累寫作經驗的關鍵階段。當低年級的小學生剛開始寫話的時候,由于不知道怎么寫話,導致寫話興趣不高,且寫話能力不足。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在組織寫話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嘗試從以下方面入手,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引導。
一、先說后寫,激發寫話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教學分為三個階段:寫話、習作和寫作,這是基于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的。此外,這三個過程是漸進的、密切相關的且缺一不可的。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寫作教學的實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中,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引導學生們建立寫作興趣,寫出他們想說的話。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的事情。我在組織寫話教學活動的時候,遵循課程標準要求,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先說后寫,激發學生們的寫話興趣。
首先,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我會引導學生們回歸生活和學習場景,就每天的經歷展開自由描述。比如,在和一名學生結伴上學的路上,我們看到一個婦女闖紅燈。據此,我鼓勵這個學生將這個闖紅燈的場景描述出來。因為有了生活經歷的輔助,這個學生從自己看到的那一刻起,詳細地描述這個婦女是如何在路口左顧右盼、飛速登上自行車穿過紅燈、警察叔叔是如何將這個婦女攔截下來的。在這樣的輕松描述中,這個學生不僅獲得了自由表達的機會,還切身地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寫話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在學生們經歷了日積月累的口頭表達之后,我會立足文本內容,鼓勵他們對文本語言進行積累和改造,進而掌握較為完善的語言結構。以《小蝌蚪找媽媽》為例,在閱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我鼓勵學生們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先遇到了誰,這個小動物長什么樣子,它告訴小蝌蚪,媽媽長什么樣子。在這樣的自由描述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可以加深對文本內容的認知,還可以掌握表達順序,積累寫話經驗。
二、規范訓練,豐富寫話素材
在寫話訓練之初,光是激發學生們的寫話興趣還是不夠的。此時,教師需要采用規范化的訓練幫助學生們積累豐富的寫話素材,為養成良好的寫話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一般情況下,我在組織低年級寫話訓練的時候,會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們進行規范化的訓練。
首先,部編版教材中的學習園地為我們為我們提供了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依據。由此,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會挖掘學習園地中的語言訓練內容,帶領學生們體驗標點符號的使用,以此在實踐操作臉中,積累語言表達經驗。
其次,隨著學生們語言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會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們親身體驗文本語言,借此實現語言素材的積累,語言表達經驗的積累。比如,在組織了《小蝌蚪找媽媽》之后,我鼓勵學生們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用語言、動作等展現文本場景,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積累寫話素材。
再次,立足學生們的語言能力發展實際情況,我會按照字—詞—句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們由淺入深地進行表達。比如,在組織了《黃山奇石》之后,我鼓勵學生們對教材中的插圖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看到畫面是什么,借此從不同的角度實現對事物的刻畫。
三、指導學生寫話,學以致用
經過由淺入深的寫作訓練,大多數學生都能積累寫話經驗。接下來,教師需要圍繞教學需要,為學生精心設計寫話活動,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在學以致用中提升寫作水平。雖然在我們使用的部編本教材中專門設置了寫話模塊,但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學生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利于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在組織寫話教學活動的時候,會打破教材的限制,為學生們創設極具生活性的話題,驅動學生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在自由表達中獲得樂趣。
在組織了《日月潭》之后,我指導學生們對本校的噴泉進行觀察,以噴泉為切入點,從噴泉的外貌、噴泉噴水的狀態等進行描繪。因為有教材文本的輔助,學生們在書寫的過程中,可以對文本中地道的語言和生動的描繪進行學習和模仿,自主地遷移語言知識,在讀寫結合中,寫出高質量的文章,增強寫話興趣,為實現有效寫作做好準備。
總之,在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幫助學生進行規范訓練,引導學生們體驗寫話活動,使學生們在興趣的驅使下,積累寫話素材,掌握寫話技巧,提升寫話水平,為有效實現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付紅宇.讓低段寫話教學綻放光彩——小學語文低段寫話訓練策略探究[J].教育觀察,2018,7(20):89-90.
[2]李容.小學語文“開放式”看圖寫話——論寫作能力的培養[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1):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