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摘要:小學教師德育教育的效果與他們所選擇的德育素材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得就是這一道理。因而小學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的時候,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選擇合適的德育素材。傳統文化就是教師的首要選擇,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本文筆者基于此,就對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德育滲透策略展開了研究,并將研究的結果從選擇德育主題、擴展滲透途徑和促進學生應用三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傳統文化;德育教育;小學
在素質教育的春風中,小學教師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在具體的實際行動中去就是教師不光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要對學生的道德品質進行培養,也就是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為了保證自己的德育教育效果,小學教師就需要將傳統文化納入德育教育內容的范疇之中。不僅如此,教師在實施具體操作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學習需求,這樣才能夠將傳統文化知識順利地傳遞給學生。
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德育主題
小學教師要想順利地將傳統文化滲透給學生,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和分析,這樣才能夠找出學生所需要的傳統文化知識,進而確定自己德育教育的主題。但教師并不能夠隨時隨地跟在學生身邊對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此時教師就需要讓學生之間彼此觀察和監督。這樣的話,教師就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進而使得接下來的德育教育活動十分有意義。例如:筆者每周都會對學生的日常表現進行觀察,并且讓同桌學生相互督促對方的行為舉止,將對方不恰當的行為記錄下來,如上課不認真聽講、不尊重老師等。每名同學每周都必須要向筆者說出對方的兩條不恰當之處,筆者則會在此基礎上結合對學生的觀察來確定本周的德育主題。如有一周筆者發現有的學生在遇到筆者的時候會裝作看不見,大部分同學的反應也顯示出了這一情況,那么筆者就會將該周的德育主題確立為“謙虛禮貌”。其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傳統文化,接下來筆者要做的就是針對這一主題去進行資料的搜集,游戲的設計等操作,進而讓自己所舉辦的德育活動能夠順利地被學生所接受。
二、選擇趣味主題故事,擴展滲透途徑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活潑的性格,如果教師德育滲透的途徑過于單一,學生根本無法對其產生學習的興趣,也因此無法積極地配合教師的德育教育工作。此時教師就需要為學生選擇一些符合德育主題的趣味故事,并且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展示給學生。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進而對趣味故事所涉及到的傳統文化知識有著十分深刻的印象,進而為接下來的應用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筆者發現有一周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現象急劇增加,就會將德育教育的主題定為“珍惜時間和刻苦學習”。為此,筆者還搜集了很多能夠體現這一方面的小故事,如聞雞起舞的故事、鑿壁偷光的故事、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在對學生進行展示的時候,筆者并沒有選擇口述的形式,而是提前在網上搜集到了這三個故事的動畫小視頻,并且利用多媒體呈現給學生。這樣的話,生動鮮明的畫面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能夠因此對這三個小故事充滿興趣,并且認真地去探究其中所蘊含的德育知識。接下來筆者就可以引出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的不恰當表現,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進而讓學生有著深刻的印象。
三、組織實踐類型游戲,促進學生應用
小學教師要明白的,他們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將所學的德育知識體現到具體的實際行動中去。因而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的時候就需要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組織實踐類型的游戲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因為游戲是學生都喜聞樂見的活動,能夠讓學生專心地投入其中,并且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就需要在實踐游戲中融入生活因素。此時教師就需要考慮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表現。例如:愛國精神是筆者必須要向學生進行傳授的,當筆者經過自己的觀察和學生的監督發現學生出現不愛國的行為時,筆者就會立刻向學生展開以“愛國精神”這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德育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當筆者向學生滲透了愛國精神之后,就會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不恰當表現融入選擇游戲中,此時筆者就會為學生創設類似的情境,讓學生進行重新選擇。與此同時,筆者為了激發學生做游戲的動力,就會為他們設置競爭關系,并且為他們提供獎勵和懲罰,進而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促使他們以積極的狀態來面對筆者所設置的實踐類型游戲。
總而言之,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價值,如自強、自立、自尊的民族精神就是需要學生學習的。因而小學教師在滲透德育教育的時候,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德育主題;然后在此基礎上去選擇趣味的德育故事,進而吸引學生的興趣;最后再組織實踐類型的游戲,進而促進學生的應用。相信在教師的努力下,他們終將能夠培養出有著高尚道德品質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陳甜甜.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68-69.
[2]龐敬華.小學德育教學策略分析[J].基礎教育參考,2018(2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