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英
摘要:初中歷史教學能夠使學生養成從客觀角度看待歷史事件的態度,對學生的思維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初中歷史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復習指導。文章主要圍繞初中歷史知識復習課有效指導方法展開探究,介紹了抓住重要事件,構建知識框架;重視歷史細節,充實歷史思考;教授答題模板,提高解答效率等幾種有效指導方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知識復習;有效指導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輸入過程十分重要,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此同時學生的知識復習過程也相當重要,決定著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效率。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歷史事件較多,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知識復習的方法與效率對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影響更加明顯。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到這一現象,在探索有效教學方法的同時不忽視知識復習方法的探究,向學生傳授有效的知識復習方法,使學生掌握正確復習歷史知識的方式,提高歷史知識的識記效率。
一、抓住重要事件,構建知識框架
歷史課程的學習是由一件又一件歷史事件串聯起來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歷史事件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基礎。同樣,在知識復習課開展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重視歷史事件并對歷史事件加以有效利用是提高學生知識復習效率的有效方法。歷史事件在歷史復習中起到枝干的作用,幫助學生將歷史整個過程串聯到一起,歷史事件成為學生的知識記憶節點,節省學生的記憶時間。學生只要對重要歷史事件加以牢固記憶,準確定位歷史事件知識的聯系就能夠構建起歷史知識的框架,不斷豐富,提高知識復習效率。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知識復習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復習的主要思路為歷史事件串聯法,即以這一單元的時間敘述為主要脈絡,以其中出現的重大歷史事件作為主要節點,確定出這一單元的整體框架,指導學生按照歷史事件進行知識填充,形成對歷史知識的順利回憶。學生在這種知識復習方法中感受到歷史發展的清晰過程,在整體層面上掌握所學的歷史知識,為學生后續的知識復習奠定良好基礎,保證復習效率。
二、重視歷史細節,充實歷史思考
歷史事件是學生構建自身歷史學習的框架,歷史細節則是促使學生產生深入歷史思考的內容,同時也是豐富學生歷史框架的必備元素。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對歷史細節的重視,使學生能夠養成認真閱讀歷史材料的良好歷史學習習慣,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歷史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對歷史細節的聯系思考,從歷史細節當中的不同聯系出發增加對相應歷史事件的思考,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對學生的學習層次而言具有很好的擴充效果,使學生在充實的歷史思考中掌握歷史知識。
初中歷史教師在知識復習課程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歷史大事件,形成全面整體認識,還需要增加學生對歷史細節的具體認知,對初步形成的歷史框架有進一步的豐富,逐漸完善知識復習網絡。比如,在“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知識復習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展示一定的文獻資料,使學生對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況以及各個朝代的更迭有更直觀印象,還能夠對各種歷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在豐富的歷史思考中形成層次豐富的歷史知識層次。教師指導學生重視歷史細節的復習方法對學生的整體復習效率能夠產生積極作用。
三、教授答題模板,提高解答效率
初中歷史教師在知識復習課程當中需要向學生傳遞一定的復習方法,不論是根據歷史事件構建歷史知識框架還是根據歷史細節充實思考過程都能夠讀對學生的歷史復習產生良好作用,但教師還要認識到學生知識復習是要應用到答題過程中。因此,不同的答題模板就成為了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學習技能之一,對學生的解答效率產生積極促進作用。歷史問題的解決依賴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但也與學生的解題模式息息相關,完善的解題思路能夠幫助學生檢查思考問題的過程是否有所遺漏,對學生的思考具有完善作用。
初中歷史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答題模板過程中,既需要注意到答題模板的固定性,還需要注意答題思路的靈活性,使每個學生最終能夠掌握一套適合的答題模板。學生在面對解答題時最重要的是答題邏輯,不同的解答題有不同的答題邏輯,學生掌握答題邏輯就是掌握了解決歷史問題的關鍵。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看二定三思考”的答題模板,首先閱讀題目,其次定位其中知識點,最終在思考中得出答案。學生在這種模式下都能夠在一定的答題邏輯中形成解決歷史問題的個人方法,解決問題的效率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知識復習課程過程中,需要根據歷史知識向學生提供全方位復習指導。教師指導學生抓住課程中出現的重要歷史事件,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框架,在歷史細節知識的幫助下進行深入思考,豐富知識網絡,并在一定的答題模板中探索學生自身的答題技巧,增進解答效率。學生在上述方法中能夠增強歷史學習的整體效率,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鄭潤權.初中歷史“聯想互動復習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254-255.
[2]康鴻鑫.識記在初中歷史復習中的應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