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霞 姚娟
摘 要:在“互聯網+”的浪潮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創造出許多新的經濟形態,社會也亟需大量創新型電子商務人才。為此,結合電子商務專業目前的教學現狀,分析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指出高校應通過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師資建設和推進環境建設等途徑來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
關鍵詞: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5-0056-02
引言
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等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所形成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近年來,我國政府和教育部門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高度重視,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并先后啟動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項目,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量傳統企業開始爭相涌入電子商務領域,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2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當前電商行業人才缺口巨大,87%電商企業存在人才缺口。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既通曉電子商務理論知識,又掌握電子商務實踐技能,同時擁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非常缺乏。因此,在“互聯網+”浪潮下,高校如何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有機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電子商務“雙創”型人才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現狀
近幾年,網絡經濟發展迅猛,電子商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在推動電子商務教學的同時,也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中仍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實踐教學與社會需求脫軌、校企合作困難等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還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導致學生就業后難以勝任崗位需求。
(一)師資力量薄弱
電子商務專業的很多教師并非來自本專業,大多數都是相關專業的教師,比如計算機專業、信息管理專業等,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夠系統、全面。大多數教師是一畢業就直接走上了講臺,缺乏電子商務的實踐經驗,對電子商務的理解還停留在理論認知的層面上,加之電子商務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學中難免存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情況。
(二)實踐教學與社會需求脫軌
電子商務專業是實戰性非常強的一個專業,因此實踐教學環節在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中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多以實驗室模擬軟件為依托,教師進行演示和講授。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讓學生快速了解電子商務的一些基礎知識,但是這種封閉的、與實際脫軌的實踐教學方式缺乏市場靈活性與適應性,難以與真正的電商運營環境相匹配,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
(三)校企合作難以真正實現產教融合
如今電子商務發展迅速,高校培養的人才要想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要,就要加強校企合作,與企業發展接軌。校企合作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幫助高校準確定位企業需求的重要途徑。目前校企合作育人普遍存在學校有熱情但企業缺乏積極性的情況,難以實現真正的深度合作。究其原因,主要是校企雙方的利益訴求點不同,學校看重的是對學生的培養,而企業更重視高效完成工作,另外,企業擔心學生能力達不到,不放心讓學生接觸企業的核心業務。
(四)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得不到激勵
近幾年來,教育部出臺多項措施鼓勵學生創業,大學生選擇創業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畢業生20%—30%的創業率,我國大學生的創業率仍然較低。目前,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依舊局限于研究型、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主要以專業教育為主。地位的邊緣化,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游離于“正規教育”之外。受到課程考核機制與激勵機制的制約,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積極性非常有限。加之大學生創業經驗不足、資金短缺,創業成功率較低,容易挫傷學生創業的積極性。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2002年,教育部開始推行創業教育試點工作,并且在幾個試點高校中逐步推廣,目前已經形成了創新創業競賽營造氛圍、課堂創業教學為主、創業園孵化推動落地等方式。近幾年,我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就,并且也得到了大多數高校的認可。特別是在中央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發展速度日益加快。
(一)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是促進學生全面自由發展的需要
在電子商務專業教育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將人才培養方向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能夠促進學生樹立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生競爭力,促進其全面發展,同時也是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
(二)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是促進學科交叉、滲透的需要
任何學科建設和發展都離不開與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這種交叉融合對學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創新教育是一門涉及經濟學、法學、教育學、哲學、心理學等多學科內容的交叉學科,其與專業教育的融合,能夠促進不同學科間的交流,使不同學科的知識交叉融合甚至重構,這種融合有助于科學研究取得更多的創新性成果。
(三)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教育的理念、模式等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脫節,導致高校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求。將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融合,培養出既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又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這是教育改革的內在本質要求,也是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水平的有效途徑。
(四)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
創新是第一動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依靠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創新型人才等目標的實現,需要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緊密融合。專業教育是創新教育的基礎,兩者有機融合能夠促進創新創業知識與專業知識的相互滲透,使專業知識更加直接高效地融入社會生產實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途徑
(一)優化課程體系,推動創新課程與專業課程相互滲透
專業教育和創新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但目前創新教育還處于高等教育的邊緣地帶,并未真正與專業教育體系深度融合。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將創新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使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塑造扎根于專業教育之中。從學生入校開始,就要全方位、立體化地將創新教育理念全面融入到專業教學當中。從電子商務專業認知到課堂實訓、從職業生涯規劃到畢業實習、從第一課堂到第二課堂,讓創新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
(二)加強師資建設,提升創新教育的教學質量
創新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它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要求教師能夠巧妙地將創新活動融入“電子商務”教學當中,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意識,深度發掘學生創新潛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但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師資嚴重匱乏,師資培養路徑模糊不明。一方面,高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通過參加培訓、掛職鍛煉、社會調研等多種形式提升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應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應用到企業實踐和真實情境中,同時學生也能夠得到來自企業內導師的經驗分享和專業指導,在實踐中提升創新能力。
(三)推進創新環境建設,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活力,需要政府、企業和高校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各高校應以校內實驗室、研究所及校辦高新技術企業為平臺,同時積極爭取與政府機構、社會企事業等單位合作,共同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基地,推進各類孵化中心、實訓基地等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全面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其次,高校應積極組織和開展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培養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如舉辦并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以及全國高校“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通過比賽,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也使學生得到系統的鍛煉,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永彬,歐陽純萍,陽小華,劉志明.“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教學刊,2016,(14).
[2]? 劉云.創新型人才培養與成長研究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3]? 強亞男.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6).
[4]? 何建華.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電子商務教學模式創新[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9,(1).
[5]? 湯波.環境專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途徑研究[J].安徽化工,2017,(5).
[6]? 袁川.適應與務實:日本東京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經驗分析[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