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霞
摘 ? 要: 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以滿足老年人求知、進取、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為教育目的,使老年人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從而提高老年人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多年來,武進開放大學主動謀慮,因地制宜,在開展老年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一定的困惑,本文針對這些困惑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基層開放大學 ? 老年教育 ? 思考
武進電大是江蘇省首批縣區級示范電大之一,于2014年更名為武進開放大學,2016年8月成立社會教育處。2020年1月隨著武進職教資源的深度融合,學校成立繼續教育學院,原社會教育處更名為社區教育科。學校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八字方針,積極發揮“常州市武進區社會教育服務指導中心”的引領作用和示范作用,為推動全區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學習型社會創建而不懈努力。
一、老年群體教育需求側調查
目前,武進區區級層面主要有三家獨立的單位開展老年教育,分別是武進區老年大學(主管部門是區民政局),每年招收5000人次左右;武進社區培訓學院(主管部門是湖塘鎮和區教育局),每年服務老年群體1500人次左右;武進開放大學(主管部門區教育局),每年服務老年群體6000人次左右。三家單位各司其職,但遠不能滿足全區老年群體的需求。整合資源,打通條塊壁壘,引領鎮村、社區和文廣新單位共同開展老年教育,是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和方向。
此外,通過對武進區老年人走訪調查發現,不同年齡和不同學歷層次的老年群體對教育內容和形式的需求有很大差異。
(一)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的教育需求。
低齡老年人(一般指70歲以下),具備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便捷的行動力,對新的知識學習、興趣愛好發展、志愿活動參與等相對感興趣。中齡老年人(一般指70—80歲),年事日高、精力漸衰,對老年教育活動的參與更傾向于便利的要求。高齡老年人(一般指80歲以上),生活自理能力逐漸降低,需要接受特殊照顧,廣播、電視便成為主要的信息渠道,更多需要的是心靈疏導和生命關懷。
(二)不同學歷層次老年人的教育需求。
高學歷老年人(一般指大專以上)更傾向于靜態課程,如書畫、文學、藝術欣賞等,通過持續、深入地學習提高自身境界和修養,喜歡分析和參與高品質課程的學習,青睞自主自治的學習共同體的學習環境。低學歷老年人(一般指大專以下)傾向于動態課程,如健身類、歌舞類等項目,以休閑、鍛煉和娛樂項目為主,是社區中體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三)老人對教育內容的需求。
對目前所開設的社區課程,不同層次的老年人的喜好具有一定的趨同性。比如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強身健體、健康保健等課程比較受老年人歡迎。
二、武進開放大學老年教育供給側舉措
(一)理念引領,完善激勵機制。
以“學習,讓生活更美好!”為社區教育發展理念,定期開展“部門統一學習活動日”;創新出臺關于校級“社區教育先進工作者”評選、社區教育面授課程征集、微課程征集、終身教育論文評比、能者為師招募令等文件,旨在從機制層面進一步調動廣大教師參與社區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組織骨干教師參加各類會議培訓,與時俱進,緊跟時代前沿。
(二)夯實基礎,加強資源建設。
持續推進“能者為師”工程,招募專家、學者和各行各業知名人士、能工巧匠組成社區教育師資庫,不斷尋找社區好教師,力爭師資資源結構多元化。采用自建和引進的模式,遴選優秀老年區教育課程作為菜單,供社區居民點課,力爭課程資源內容更豐富。充分利用省市學習網、學校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提供豐富的數字化資源,作為線下學習的有力補充。
(三)拓展陣地,開展多元教育服務。
走進鄉鎮,成立武開大前黃鎮、湟里鎮社區居民學習點;走進永定社區、豐樂社區、十里社區、盧家巷社區等社區,成立“開大學堂”,共建普惠永定社區居民;走進企業,將常州方太城市體驗店打造成學校老年教育學習體驗基地;走進機關,如與武進文化館合作,開展各類教育惠民活動;走進養老機構,如以湖塘居家養老(殘)服務中心為志愿服務基地,開展志愿各類服務;走進愛心基金會,如與常州繁星公益基金共同實施“開大繁星計劃”,以失獨家庭為主旨,關愛特殊母親、孤寡老人、貧困殘疾老人等群體;走進學校,為退休教師開設講座、提供游學服務。
(四)以項目為抓手,推動品牌發展。
《2017中國老年消費白皮書》提出“新老年崛起”的概念,即身處61歲—76歲這一年齡段、有固定收入來源的群體。他們健康尚可,又有更多財富、更多時間、更開放的心態......“退而不休”成常態,追求“晚年幸福”是目標,在生活品質上講求高品質、與年輕人同步甚至超前。位于武進金東方老年社區的4000多戶居民就是這樣的群體。
1.“養教聯動”示范基地建設(案例)
武進開大“養教聯動”示范基地創新老年教育新模式
一是實施背景: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10年)》等文件精神,武進開放大學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于2017年3月在常州市金東方頤養中心打造了全省首家“養教聯動”示范基地,創新老年教育工作新模式。
二是案例描述:金東方頤養中心是一所高品質的銀發養生社區,入住老人已有三千多人。“養教聯動”項目是依托學校現有800多名教師為主體,社會能工巧匠為補充,結合線上線下資源,以滿足金東方老年居民的學習需求為目的,為他們提供學習、養生、保健、娛樂等一體化服務。
三是具體做法:“12345”模式:
1——堅持一個核心:優教樂學;
2——采取兩大方式:共建數字化學習平臺、共享教育教學資源;
3——提供“三精”服務:精心設計老年課程、精致提供志愿服務、精準搭建展示平臺;
4——實行“四師”模式:學務導師、課程導師、養老服務咨詢師、心理健康咨詢師;
5——達成“五有”目標:老有所養、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四是成效:自2017年9月以來,基地開展各類文體文化(課程)活動約928次,培訓參與總人次約26800人次,受到金東方居民的好評,多次送來感謝信和錦旗。人民網、光明網、江蘇網、武進新聞網等相繼報道,吸引國內外多家單位前來參觀,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引領了老年教育新風尚。
2.省級“學習苑”建設
學習苑是基于“終端取勝”的理念,激發社區教育的創新活力,尋求“政、校、企、社(區)”合作的有效模式與機制,開展多樣性的社區教育活動,及時推廣和實施社區教育創新成果和具有“社會化公共形象、標準化管理配置、品牌化教育體驗”為特色的社區教育基地。學校于2017年9月成功申報江蘇開放大學——金東方社區學習苑,并于2018年10月順利通過中期評估驗收,在學習苑建設中,積極探索“學習苑+”模式,融師資、學員、課程、游學、社會力量等于一體,助推老年教育向集約化方向發展。兩年來,學校為該社區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文化(課程)活動約1732次,培訓參與總人次約51200人次。
三、開展老年教育現存的問題
(一)普及度不高,尚不能滿足老年人需求。
總體來說,老年人對老年教育有強烈的需求,與目前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現實存在矛盾。很多老年人愿意且有能力接受各類老年教育,但現有老年大學、社區的教學資源無法滿足眾多人口的需求,尤其是農村老年人,沒有渠道和資源,這就將很多有學習愿望的老年人擋在了門外。
(二)滿意度不高,宣傳力度不到位。
一是現有的老年教育內容欠豐富。很多開發的課程資源并沒有真正從老年人的內在需求出發,缺乏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內涵和課程體系,與老年人對教育的多樣性和差異性需求相差甚遠。
二是缺乏有效的社區老年教育宣傳方式。目前社會對老年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覺得開展老年教育無非是讓老年人玩樂,主要在保健娛樂或閑暇教育層面做文章。在宣傳方式上只是以宣傳欄、小區自由活動形式為主,現代化宣傳手段沒有下沉,再加上互動性教育缺乏,無法調動老年人的積極性,久而久之,老年人便失去了繼續參加的熱情。
(三)社區老年教育保障機制不完善。
一是社區老年教育經費缺口較大。目前我國社區教育的經費以政府的公益性投入為主,但僅靠政府財政投入開展社區教育是不夠的,需要有好的激勵政策出臺,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進來,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否則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
二是民間力量參與度太低。由于社會對老年教育的認識和認同不高,對老年教育的關心和支持相對薄弱。再加上社會公共教育和文化資源參與老年教育的機制還不夠暢通,使得老年教育吸引力不高,融合社會資源的障礙較大。
四、建議
(一)提高宣傳提煉能力。
老年教育高質量,需要在制度化、規范化、項目化、品牌化建設等方面從自身做起,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學校要及時更新思路、凝練新點子、加大宣傳,共同推進;要拓寬宣傳渠道,在社會上營造老年教育的良好氛圍,充分利用網絡、報紙、廣播、電視,持續宣傳開展老年教育的意義,宣傳先進典型事跡,營造輿論氛圍,爭取外部有利環境,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老年教育的良好氛圍,促進老年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二)充分發揮學校引領示范功能,推動老年教育內涵發展。
課程資源建設要結合本地區的社區文化建設,主動嫁接包括社區大學課程在內的各類課程資源,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發和建設具有本地區特色的老年教育課程。特色品牌建設要形成本地區特色,積極探索社會廣泛認同的一些特色培訓項目和創新運行機制、管理模式,以取得最大效益。科研項目建設要采用項目實驗、論壇交流、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培育和不斷提高老年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研究水平,增強解決實踐工作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內驅力和服務能力。
目前適應老年教育的高素質專職隊伍和相對穩定、相當規模的兼職隊伍還不夠多,不能滿足多層次居民的需求。要盡可能有效地統籌各種社會力量,對老年教育干部隊伍、老年教育教師隊伍、老年教育志愿者隊伍實行分層培訓和培養,打通績效考核機制,給予相應報酬和待遇。
參考文獻:
[1]何鐵雨.城市老年大學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社區教育,2019(6):66-67.
[2]王雷.目前我國社會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終身教育研究,2018(2):44-50.
[3]王少華.新形勢下區級開放大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社區教育,2018(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