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 ? 要: 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各領域的快速發展使各類文化之間交流逐漸頻繁,跨文化交流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快文化素養教育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重視。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之一,需要對跨文化教育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培養出大量專業型人才。本文對高職院校英語語言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結合高職院校英語語言跨文化素質教學要點,提出跨文化素養教育在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中的融入策略。
關鍵詞: 跨文化素養教育 ? 高職教育 ? 英語語言教學 ? 融合策略
英語在國際經濟發展與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一體化時代的來臨,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英語教育事業的發展,增加了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想,需要把跨文化素質教育理念運用到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跨文化素養教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合的意義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語言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形式。學生要想學好一門語言,除了學習相關的語言知識外,還要對該國家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有深入的了解。在高職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把跨文化素質教育理念運用其中,能夠讓學生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和底蘊,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西方國家語言文化、歷史背景和風土人情等文化差異有充分的認識。通過加強文化教學,不但能夠有效提高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更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今后英語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1](39-42)。
(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
首先,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以聽讀說寫為主。教師比較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具體體現在培養學生能在特定文化背景中流暢交流的能力。其次,跨文化素質教育讓學生通過學習語言文化,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真實感受語言學習內容,提高英語表達能力。此外,讓學生在特定語言環境下學習英語知識,不但鍛煉語言能力,而且提高英語語言素養。我院開展職業素養課程時,尤其注重學生語言文化素養的培養。除了正常的英語課程以外,學院還利用早晚自習,組織各類英語朗誦和演講活動。邀請外教開設英語文化講座,受到學生的好評。
(三)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溝通基礎。
語言作為民族文化的體現形式,各個國家民族文化有所不同。在跨文化交流中,我們需要對各個國家文化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明確各個文化之間的差異,讓交流活動能夠有序進行。因此,在高職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把跨文化素養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便于學生加深對漢語與英語語言文化之間差異的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強對跨文化的認識,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語言和文化修養基礎[2](126+128)。
二、高職英語語言教學現狀
結合當前高職院校英語語言教學情況,高職英語教學比較注重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的培養,不注重跨文化素質教育,導致高職英語語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影響教學效率和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
(一)教學理念落后。
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高職院校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比較注重英語詞匯及語法教學,不重視在英語語言教學中各個教學情景的設定,導致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比較關注詞匯和詞語的表達,忽略西方語言文化特點和語言差異,給學生今后步入社會進行跨文化交流帶來直接影響[3](39-43)。
(二)教學方式單一。
教學模式單一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傳統教學理念比較重,將自己當作教學主體,不注重對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的培養。在高職院校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依舊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按照自己的思路讓學生跟隨自己的步伐被動學習,這種教學方式不但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反而會讓學生形成特定的學習思維,阻礙學生思維發展,甚至會影響學生的語言交流。
(三)教學內容片面。
在高職院校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往往以教學材料為主,教學材料不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部分教學材料內容脫離實際生活,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和學生發展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英語交流能力較弱,不具備靈活應變的語言文化技能[4](33-36)。
三、高職英語語言跨文化素養教育要點
(一)培養目標。
目前,大部分高職學校在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比較強調英語教學的實用性,這是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主要目標之一。讓學生了解各國文化之間的差異,培養良好的國際意識,形成跨文化交流能力,是當前高職院校英語語言教學的重點內容。文化融入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通過和不同文化的交流,加深對各國文化的理解,把握各種文化的差異和基本特點。除了要求學生及時找出文化差異之外,還要明確文化之間的共同點。在初步文化融入過程中,部分學生會感到一定的不適應。這是文化差異導致的不良反應。在跨文化素質教育融入過程中,需要緩慢進行,為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的文化交流打下基礎[5](99-100)。除此之外,在高職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將跨文化素質教育融入其中,能夠讓學生跨文化交流技能得到提高。中國對外開放力度逐年增長,對跨文化交流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多人員具備基本的跨國交流能力和意識。當前高等教育培養體制下,不但需要在學校開設跨文化教育課程,而且要在校企合作的企業中設立跨文化技能培訓機構,為跨文化素質教育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
(二)建設方向。
語言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更包含豐富的文化素養內涵。大部分教育學者認為,跨文化素質教育的融入是傳統英語教學和現代英語教學的根本區別之一。換句話說,跨文化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英語語言教學中應該占據更重要的地位。語言和文化相輔相成,英語語言宗旨不僅在于教導學生如何熟練運用英語語言。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需要把文化教育作為核心,讓學生了解各個國家之間文化的差異。教師需要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作為教學宗旨之一,讓學生對文化差異和文化溝通有較強的意識,注重文化素養的培養,以語言實際應用為教學基點,設計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除此之外,還應該向學生講解英語母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地域文化,提高學生的跨語言交流能力,奠定學生扎實的英語基礎[6](177-178)。教師扮演著指導者的角色,是實現跨文化素質教育的實施者和組織者。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提高綜合素養,不斷學習跨文化知識,豐富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時,創新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應該將教材內容融入跨文化知識,讓學生逐步了解,不可過于急于求成。需要采取引導教學、互動教學、合作教學等多種模式,全面激發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欲望,通過比較英語語言國家文化和本國文化的差異,加深學生對跨文化英語詞匯和篇章的了解,提高學生跨文化英語語言應用水平和跨文化素養。
四、跨文化素養教育在高職英語語言教學中的融入策略
部分人對跨文化認知比較少,對其意義和重要性更是不夠重視。部分人認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英語語言技巧,就能夠熟練運用語言。但是僅靠常識和主觀意識,在面對文化差異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并且難以及時處理這些困難。每個語言都具有特殊性質,學習語言、詞匯只能掌握基本的技能,并不能熟練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換句話說,學會了英語也未必能夠和外國友人流暢交流。因此,在高職院校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對以英語為母語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才能靈活運用英語語言,這也是跨文化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課程體系的核心目標。
(一)更新教學理念,明確跨文化素養教學的意義。
在高職院校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教者與領導者,其教學理念將會給學生學習發展帶來直接影響。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貫徹跨文化素質教育理念,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的英語知識的同時,了解更多的英語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交流能力。為此,教師首先需要全面提高跨文化素養,強化跨文化意識。只有對中西方文化差異有較充分的理解,才能保證教育工作順利進行,讓學生深入學習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識,提高跨文化素養[7](28-29+43)。除此之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強化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一方面,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文化交流,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對西方國家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切入點,為學生創造不同的語言環境,注重學生文化差異敏感性的培養,提高學生欣賞文化差異的興趣。
(二)更新教學方式,創造跨文化教學環境。
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受到教學模式的影響。目前,部分教師采取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缺少創新性,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致最終教學效果不理想。為了改變現狀,需要適當更新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情景教學模式,根據某個教學內容給學生設定相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語言交流環境中學習,分析哪些內容產生于西方文化,哪些表達和問候是西方交際中不可使用的。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水平[8](130-131)。當前,大部分高校均配備網絡中心和虛擬設備,在這些設備的配合下,將其應用到英語語言教學中,能夠獲取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把所教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充分融合,將現階段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文化現象,利用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展示文化差異,通過和學生交流、探討和辯論,引導學生做出合理的判斷。
(三)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平臺。
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有條件隨時隨地進行語言學習。在網絡技術下,學生接收到的知識更加豐富,跨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優勢給學生創建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平臺,讓學生通過線上或者線下學習方式開闊眼界,豐富文化內涵,達到跨文化素質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慕課等形式給學生創建教學平臺,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和自身學習需求合理選擇,實現跨文化能力培養。
(四)豐富教學內容,全方位融入。
1.通過教材內容了解潛在文化內涵
高職英語教材包含諸多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或者區域文化知識,對高職院校學生今后學習和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具體講解,讓學生對教材中的文化內容有深入的認識。例如在講解有關“Thanks-giving Day”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收集一些和教材內容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向學生講解感恩節來源和歷史背景,不但能豐富教學內容,而且能讓學生對感恩節等跨文化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9](57-59)。因此,教材作為一個主題,應該結合主體內容進行文化探究,開闊學生視野。
2.在詞匯教學中融入跨文化教育
不管是哪種語言,詞匯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每一種語言中,每個詞匯都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大部分詞匯在各個環境和語言中有著不同的含義,如果不能精準掌握,則會產生誤解。例如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但是在一些西方國家文化中,龍卻代表惡魔和邪惡。所以,在每個文化中,詞匯表達的含義都有所不同。每種文化的詞匯所表達的含義也會各不相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格外注重詞匯教學,并融入跨文化素質教育。
3.英語教學中多進行課外活動
在課外活動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定期開展讀書活動,閱讀和欣賞并討論經典的英語文學作品,了解跨文化的含義和內涵。教師可以在課上給學生播放一些西方國家比較著名的影視作品,讓學生在觀看影片的同時,對西方國家文化有一定的認識,提高英語語言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定期給學生播放一些和英語相關的廣播,或者英語歌曲。學校也可以定期開展一些英語比賽活動,不但能夠消除學習的枯燥感,還能提高學生欣賞不同文化的能力。
4.側重聽力教學中融入跨文化教育
聽力教學作為跨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不但能夠讓學生通過聽力學習提高語言水平,而且聽力教學包含諸多西方諺語和文化特色等內容,通過聽力教學實現跨文化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培養學生跨文化素養[10](156-158)。
5.在閱讀教學中融入跨文化教育
閱讀作為學習英語的重要形式之一,將跨文化素質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能夠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各個場所下英語語言的不同使用策略和技巧;讓學生深入分析閱讀材料,強化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給學生今后英語語言文化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6.在寫作教學中融入跨文化教育
寫作教學是高職院校英語語言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經濟一體化時代的發展,大部分企業均開展涉外業務,在此過程中難免接觸一些英語寫作內容。寫作和閱讀一樣,無不是語言文化的展現,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將所學知識和英語教學充分結合,相互融入,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教育,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避免文化歧義和溝通誤會。
五、結語
在高職院校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跨文化素質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明確跨文化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必要性,通過創新教學模式,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建設跨文化交流平臺,豐富教學內容,從多個方面開展跨文化素質教育,在培養學生英語技能的同時,強化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為學生在校學習和職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呂巖.“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融入中國文化的策略研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8(02).
[2]曹敏.高職英語教育英美文化缺失及完善措施[J].知識經濟,2018(11).
[3]鄭弼權.中外合作辦學視角下高職英語課程的優化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2).
[4]張成偉.將中華優秀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評價與管理,2019,17(01).
[5]竇春燕.高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J].科技資訊,2019,17(16).
[6]王欣蕾.高職英語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8).
[7]李長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J].船舶職業教育,2019,7(04).
[8]楊仕芬.基于跨文化教育視域下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09).
[9]崔維,楊群,張榮靖.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和途徑[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08).
[10]張勵亢.“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英語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文化學刊,2019(12).
課題名稱:基于(Project-basedlearning)教學的行動研究
課題來源: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項目批準號:2016SJA74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