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昌磊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第二小學 內蒙古 赤峰 025450)
《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有一個篇章是潤澤的教室,什么是潤澤的教室是安全的、讓人安心的,在這樣的教室里學習,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值得關注,每個不同的生命都能得到應有的成長。
林麗瑩老師執教的三年級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問題一課。探究新知的部分,老師放手讓孩子們自己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展示,孩子們通過畫圖直觀的方法還有抽象包含除算式的方法,自信的、條理清晰的表達了自己的解題方法,四十多雙小耳朵聚精會神的聆聽,及時的補充、質疑、評價,哪怕一點點的小問題都逃不過他們的火眼金睛,老師的語言中透露著對孩子們的尊重和喜愛,“一凡你來說”“麗娜的方法真形象”“感謝雪佳的講解”“里喬同學太會傾聽了”……一節課那一雙雙靈動的小眼睛、那活躍的思維、主動學習的課堂氛圍,讓聽課的老師們不禁感嘆。整節課林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平等的教學風格,孩子們精彩的、大膽的展示,良好的傾聽習慣,及時、到位的追問,讓我開始懷疑這是三年級的孩子嗎?也讓我更加憧憬這個班級的孩子今后的數學學習能力,這個民主尊重、積極思考、自信表達、專注傾聽的“學共體”將會怎樣優秀?
佐藤學教授說:“現在所提倡的共同體學習,就像交響樂團,每個人都能夠在樂團中發揮作用,就像我們有不同的樂器,但是這些樂器匯集在一起,才能產生非常好聽的聲音。”
在單老師執教的六年級分數乘法復習課的教學時,小組交流時,因為是復習課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的數學收獲,所以組內交流的時候都是從學困生開始的,其他學生再進行補充、完善,做到了人人都發言,盡量給學困生表達的機會。這足以見得單老師在平時的課堂中關注了每個人的學習和發展,甚至更見偏向學困生的發展。在展示匯報時,這個班級有一個數學學習相對吃力,語言表達特別遲緩的小男孩,他高高舉起的小手充滿了期待,這個孩子我們都特別熟悉,如果讓他回答一個問題的時間,估計別的孩子能回答好幾個了。但出乎意料的單老師溫柔的眼神注視著他,并請他來匯報,雖說匯報時耽誤了很多時間,但是他匯報的越來越自信,聲音越來越大……整節課他倍受鼓舞,連續回答了兩三次的問題,甚至有些深度思考的問題他說的也頭頭是道。
課后單老師說:“我就想在這種大型展示課上讓他建立自信心,從而鼓勵這個孩子今后學習的興趣。”是呀,學共體就是不放棄、不拋棄任何一個可愛的孩子,我們的目標就是關注每一人,發展每一人。
佐藤學教授說:“在教學中能否形成共同體學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尊重每一個兒童的尊嚴。”
王歡老師執教的是五年級小數除法解決問題中的去尾法和進一法。整節課的教學都是圍繞著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為主,從閱讀分析題目到獨立思考交流,再到展示。學生想到了三種方法,方法一2.5÷0.4=6.25(個)方法二2.5÷0.4=6(個)……0.1(千克)6+1=7(個)方法三2.5÷0.4=6.25(個)6.25≈7(個)當三個學生匯報完后,學生進行了質疑,一個學生問方法一的學生“問題是需要準備幾個瓶子?幾個?那6.25個該怎么準備?”其實在其他同學匯報的時候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現在被自己的同伴質疑,他撓撓頭,看起來局促不安,臉也紅了,很明顯已經是無言以對。另外一個同學又問“既然問題是需要準備幾個瓶子,那么這個瓶子的個數一定是整個的才行。”他聽了同伴的補充趕緊點頭,手足無措的更加厲害了。
王老師微笑著向他走過來,摸摸他的頭,然后對同學們說“因為有了李偉同學的答案,我們通過對比的方法才更明確了結果必須是整個的才行,雖然是錯誤的但是卻是非常有價值的。”然后轉過頭來對李偉說“你能把它改正確嗎?”李偉的小臉已經露出自然的微笑,他使勁點著頭,趕緊拿起粉筆把題改好,一臉輕松的回到了座位。
王老師的寬容和鼓勵,讓錯誤帶給了孩子們啟示,點亮了課堂,促進了生成。在這樣真誠、安全、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共同體的發展才更活躍、更和諧。
作為一線教師,學習共同體的落實迫在眉睫且任重道遠,首先改變我們的教育理念,將學共體的理念植根于課堂中,在實踐中去完善、去落實學習共同體的真教育,相信學共體會帶給師生更多的幸福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