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芳
摘??要:本文立足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從“小組合作,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語文教學現代化”“發散思維,布置課后作業人性化”三個方面出發,對如何促進農村語文課堂多樣化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多樣化教學;小學語文;農村教學;發散思維;小組合作
引言: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廣,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也逐漸被人們所熟知,以往的課堂多采用填鴨式教學,將知識重點刻板地灌輸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并無好處,也無法從根本上帶動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多樣化的語文課堂,旨在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將知識點與趣味性相結合,進而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增強語文能力的目標。多樣化教學對于語文課堂質量提升是至關重要的,農村條件教育之于城市還有部分欠缺,因此在日常教學之中,教師應立足教學實際情況,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發掘課堂的趣味性,從而達到全面提升課堂質量,給語文教學注入新鮮活力。
一、小組合作,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每個人因為受教育程度不同,對于文學的認知與知識儲備也各有差異,開展小組合作有助于學生達成彼此間知識共享,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達到引導學生快樂學習、主動學習的重要目標。以《盤古開天地》一文為例,文章講述了在很久之前天地還沒有分開,有個巨人叫盤古,他掄起巨斧將混沌分開,頭頂輕巧緩緩而生,這就形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盤古防止天地再次結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身軀支撐起了天地,他終于類得倒下,他的身體化山峰、云朵、太陽、月亮……課文學習之后,學生們對于神話故事的興趣大大提升,此時引導孩子們開展小組合作講述自己知道的神話故事,有學生說道:“炎帝的一個女兒淹死在東海后,魂魄化為一只叫精衛的鳥,晝夜不停銜物填海,誓將東海填平。這就是精衛填海的故事。”諸如此類的故事還有很多,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女媧造人、嫦娥奔月等等,學生們在小組合作之中,既能增進知識能力的提升,又能最大程度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
二、多媒體教學,語文教學現代化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逐漸普及,作為新形輔助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學是語文課堂的新嘗試,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多媒體課件因生動、豐富、即時反饋等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資料,能夠更加清晰地明白教師所要傳達的知識要點。以《蝙蝠和雷達》一文為例,這篇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學生大概了解文章內容后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教學,尋找該題材的教學視頻,幫助學生更加深刻文章理解,視頻中可以看到科學家們采用對比實驗,一開始科學家們將蝙蝠的眼睛遮擋住,蝙蝠在黑夜之中仍舊自由飛行;第二個實驗將蝙蝠的耳朵和嘴巴封住,蝙蝠失去了方向四處亂撞,通過觀看這個實驗,學生們會明白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學生能夠迅速掌握文章重點,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三、發散思維,布置課后作業人性化
課后作業作為回顧課堂知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作業設計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學習之中。以《蟋蟀的住宅》一文為例,文章詳細講述了蟋蟀的特征,他有兩個大大的牙齒,不僅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樂,還能建造出干凈整潔的住穴。蟋蟀作為農村常見的昆蟲之一,學生聯系自身生活對于文章理解會更加深刻。在課后教師可布置下課后作業,以身邊的昆蟲為啟發寫下一篇小作文,有學生寫道:“我很喜歡蟈蟈,這是在田間地頭也能看到的一種昆蟲,它的體型碩大,并且很喜歡吃喜歡吃瓜果、豆類的食物,在溫度高的時候會發出清脆悅耳的叫聲,爺爺用葫蘆做成了一個養蟈蟈的罐子,這么可以隨時隨地聽到蟈蟈的叫聲。”也有同學寫道:“我很喜歡蝴蝶,每到花開的時候,就可以看到許多漂亮的蝴蝶,她們身上披著絢麗多彩的外衣,隨著微風翩翩起舞,漂亮極了。”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不僅僅加深了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喜愛,還能提升學生寫作水平,達到全面提升語文素養的教學目標。
四、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調整和改革語文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多樣化的語文教學有助于教師將繁雜的知識點變得生動有趣,進而達到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未來的學習當中。筆者將持續關注“多樣化學習給農村語文課堂注入新鮮活力”這一重要課題,立足農村教學實踐,洞察學生內心發展變化,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旨在為提升農村教學質量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曹惠珠.農村語文教學中的教學資源與多元化小議[J].文學教育(上),2010(6):23-25.
[2]韋芳,石柳蘋.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與對策──基于廣西大化縣、羅城縣4所農村小學的調查分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28(4):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