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耿芬 陳林
【摘要】本文針對教師介入中班幼兒建構游戲的指導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論述從注重提升對建構游戲的觀察質量,適時介入指導;塑造并踐行健全的建構游戲觀,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維持良好的師幼互動氛圍,增強建構游戲指導技能;優(yōu)化評價結構,推進多元評價等提升介入指導建構游戲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建構游戲 教師介入 中班幼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A-0019-02
建構游戲是指兒童利用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如積木、積塑、泥沙等)來建構物體的游戲[1]。教師介入指導是指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通過表情、動作、語言、示范等方式對幼兒施加影響。本文基于對中班幼兒建構游戲中教師介入指導現狀進行觀察研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與分析,提出中班幼兒建構游戲教師有效介入指導的建議。
一、幼兒園中班建構游戲中的教師介入指導現狀
本文選取玉林市某公辦幼兒園中班建構區(qū)中教師的介入指導行為作為觀察對象。研究者在該幼兒園中班建構區(qū),一共觀察記錄了142次教師介入指導行為,并對相關幼兒園教師進行訪談。在此基礎上,從教師介入指導的時機、內容、方式、評價四個方面,梳理了該幼兒園中班建構游戲中教師介入指導現狀。
(一)教師介入指導時機現狀
教師介入指導時機,是指教師根據幼兒實際游戲情況決定何時介入指導。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華愛華認為,介入時機的適宜性有以下幾種情形:當幼兒并沒有投入自己所構思的游戲情景時;當幼兒與別人溝通困難時;當幼兒進一步延伸和擴展有困難時;當幼兒因缺少材料,游戲難以繼續(xù)時;當幼兒出現游戲技能的困難時;當游戲中出現負面行為表現時[2]。筆者根據上述觀點以及在幼兒園觀察到的教師介入指導時機情形統計后發(fā)現,當前該中班幼兒園教師在幼兒建構游戲活動的介入指導時機中,60%以上的介入指導情形為幼兒在游戲出現負面行為時,其余適宜教師介入指導的情形次數相對較少。
(二)教師介入指導內容現狀
區(qū)域活動中教師指導內容具體為生活常規(guī)、社會交往、知識技能、目的堅持性、創(chuàng)造性和其他6個方面[3]。結合建構游戲特點及觀察到的教師介入指導內容情況,研究者將教師的介入指導內容分為:識別材料、建構技能、造型布局、創(chuàng)造性、堅持性和紀律維持。經調查發(fā)現:教師的介入指導內容,主要集中在“紀律維持、造型布局、建構技能、識別材料”這幾個方面,而關于創(chuàng)造性、堅持性的學習品質方面指導較少。
(三)教師介入指導方式現狀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根據教師介入時借助的媒介,將教師介入指導方式分為三種:以教師直接的介入,借助材料媒介的介入,以游戲伙伴身份的介入[4]。本文結合實際觀察情況,將幼兒園中班建構游戲中教師的介入指導方式分為直接介入指導、提供作品范例、參與建構活動提示幼兒、講解示范及其他。經調查后可以明顯發(fā)現:該幼兒園中班教師在建構游戲中介入指導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直接介入指導及講解示范,占比87%;其余三種介入指導方式較少,僅占13%。
(四)教師介入指導評價現狀
教師對建構活動的介入指導評價是指游戲結束后,教師引導幼兒對建構游戲過程及結果進行評價,幫助幼兒樹立信心,獲得進一步發(fā)展。本文將對20次有效完整的觀察進行梳理后得知,在建構游戲結束環(huán)節(jié),教師大多能進行評價,但通常評價時間較短;評價主體以教師為主,評價的內容集中于對幼兒建構作品進行評價。
二、幼兒園中班建構游戲教師介入指導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通過現狀分析可知,該幼兒園中班教師在介入指導建構游戲中,仍存在以下不同程度的問題。
(一)介入指導時機不當,阻礙幼兒身心發(fā)展
該幼兒園中班教師介入指導的總目標,在于通過控制紀律讓幼兒順利進行建構游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幼兒建構游戲的發(fā)展水平。教師察覺幼兒在建構游戲中出現負面行為時,快速給予介入指導,但教師并未就這些負面行為進行觀察及預判就盲目介入,如幼兒正建構起興時被教師中斷去撿材料,不利于幼兒獲得積極的游戲體驗。而在幼兒有需要時,教師未及時介入指導,比如某幼兒出現連續(xù)幾天低水平重復搭建行為時,教師往往會忽略;幼兒主動請求教師幫助時,教師有時忙于其他工作并未及時回應。可見,當前教師在介入指導幼兒建構游戲的過程中,介入指導的時機不恰當,存在介入過早或不及時的現象,阻礙了幼兒身心發(fā)展。
(二)注重建構技能指導,忽視對幼兒發(fā)展整體性的指導
當前,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建構游戲的指導內容,集中在紀律維持的基礎上進行建構及空間能力的指導,對建構活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專注力、新思考、社會性發(fā)展、堅毅性、審美能力、自主性等缺乏關注與指導。如在對教師介入指導過程的實際觀察中發(fā)現,教師會關注幼兒搭建的作品是否完整、合理與否、用的材料如何,而對于他們在搭建中是否有新奇的想法、創(chuàng)作情感等不太關心。因此,教師在實踐中對幼兒的建構游戲內容進行指導時,過于注重建構內容上的指導,而忽視對幼兒發(fā)展整體性的指導,窄化了建構游戲的價值。
(三)介入指導方式不佳,缺乏有效指導技巧
筆者在實際觀察中發(fā)現,教師較多使用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介入指導。如在講解示范中,要求幼兒仔細觀察老師是如何搭建的,而不是平行式介入或是友好的交叉式介入。在幼兒建構游戲中出現不如老師期望的行為時,教師較多采用垂直介入的方式進行指導,如幼兒之間出現矛盾沖突時,教師就會嚴厲地批評他們,要求幼兒承認錯誤;或是幼兒的行為不符合教師的標準時,教師立刻指出讓其改正。顯然,教師在介入指導游戲中與幼兒的關系是相對不平等的,教師缺乏有效的介入指導技巧,讓幼兒更好地接納并取得良好效果。
(四)介入指導評價主體單一,評價重結果輕過程
當前,教師介入指導評價主要集中在教師的主體評價,忽略了讓作為游戲主體的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及同伴評價。此外,教師總是用統一的標準去評判幼兒的建構作品,把幼兒作品的好壞作為評判的唯一標準,這也導致幼兒為了迎合教師的喜好和獲得教師的表揚,而搭建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教師的評價受其對建構游戲觀的影響,教師介入指導評價主體單一,不利于幼兒自主發(fā)現問題與進一步思考;教師評價重結果輕過程,易導致幼兒在建構游戲中機械建構,而不注重建構的過程性體驗及作品的靈魂。
三、幼兒園中班建構游戲教師介入指導的改進建議
建構游戲對幼兒整體性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建構游戲的質量離不開教師的有效介入指導。針對當前教師介入指導幼兒建構游戲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改善建議。
(一)注重提升對建構游戲的觀察質量,適時介入指導
教師觀察并介入指導幼兒建構游戲,能從立場上支持幼兒游戲,親近幼兒并促進幼兒游戲及自身專業(yè)發(fā)展。教師介入指導幼兒建構游戲時機過早或不及時,原因在于教師對幼兒建構游戲觀察質量不高。教師要提高游戲觀察質量,首先要保證一定量的時間進行觀察;其次,要能從觀察到的眾多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幼兒游戲的意愿、規(guī)則、計劃、情緒體驗等是什么,觀察了解這些信息之后,才能更好地判斷是否需要介入指導。因此在介入指導幼兒游戲之前,教師要先注重自身對建構游戲進行觀察,明確觀察目的及采用適當的觀察方法,盡量客觀地評判幼兒的建構游戲,然后進一步抉擇介入指導的時機。
(二)塑造并踐行健全的建構游戲觀,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健全的建構游戲觀認為,建構游戲既能滿足幼兒對搭建的需求愿望,也能促進幼兒動手能力和建構技能、思維、創(chuàng)造性、情緒情感、社會性等多方面的和諧發(fā)展。可見,材料的運用、建構形式、主題目的性、情緒專注力、社會性水平、創(chuàng)造表現力、游戲常規(guī),均可作為教師指導建構游戲的內容。塑造健全建構游戲觀并在實踐中積極踐行,才能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fā)展。教師在介入指導幼兒建構游戲的過程中,不應只對幼兒的建構技能進行指導,還應該結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多方面的關注及指導。如幼兒在建構過程中能否與同伴協商、配合完成作品建構等,是否存在問題需要介入指導。
(三)維持良好的師幼互動氛圍,增強建構游戲指導技能
教師介入指導的方式是否得當,對教師介入指導的效果有直接影響。影響介入方式的因素,主要有教師在中班幼兒區(qū)域游戲中的角色定位、日常師幼互動的關系和教師日常工作狀態(tài)。教師在介入指導中班幼兒建構游戲的過程中,要找準自身的角色定位,營造、維持良好的師幼互動氛圍,并保持積極的日常工作狀態(tài)。在建構游戲的介入指導過程中,教師應在觀察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專業(yè)積累,判斷是否介入指導幼兒游戲,如需介入時盡量采用交叉式介入,或平行式介入的方式,慎用垂直介入的方式。在此基礎上,教師積累并增強關于建構游戲指導技能,可進一步提升介入指導的效果,如思考幼兒建構過程混亂是否與缺乏合理必要的規(guī)則有關等。
(四)優(yōu)化評價結構,推進多元評價
在評價方面,教師要不斷樹立建構游戲的多元評價觀。評價主體應該是多元的,教師、幼兒甚至家長都應當是評價者,共同促進幼兒園建構游戲質量的提升。在實際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預留必要的時間,既注重教師評價,也要鼓勵并引導幼兒進行自評及同伴評價,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家長評價。在評價的方式上,要摒棄以作品的好壞為評判標準,應不拘泥于教師個人喜好等;建議增加過程性評價,如對幼兒的建構思路、操作行為及創(chuàng)新做法等進行全面評價。在進一步豐富評價的內容,除了建構技能,如幼兒的學習品質、社會性等也進行評價,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在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反思,促進幼兒的元認知。教師自身也要注重反思,以進一步促進自身建構游戲指導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丁海東.幼兒園游戲組織與指導[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8
[2]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會敏.幼兒園區(qū)域活動中教師指導行為的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6
[4]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基金項目:2018年度玉林師范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基于ECERS-R測評工具的民辦幼兒園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研究”,項目編號:2018YJKY20。
作者簡介:
林耿芬(1991— ),女,廣東揭東人,碩士,研究方向:幼兒園游戲教育研究。
陳林(1996— ),女,湖北黃岡人,吉林外國語大學學前教育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兒園游戲教育研究。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