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汽車教育專業是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占地。將“工匠精神”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相結合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職業院校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本文將對校企合作模式下培養技能型汽車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進行探析,希望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工匠精神;技能型汽車人才;校企合作
1 引言
“工匠精神”是指工作人員對自己的工作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神,不斷的改善自己的業務水平。隨著當今時代的不斷發展,新鮮的事物轉瞬即逝,學生要擁有一種工匠精神,用自己優良的專業品質做保障,在社會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汽車相關專業一般是職業學校開設的課程,但是很多職業學校會存在招生少的局面,主要是由于社會很多企業不認可職業教育,很多招聘單位對學歷的最低要求限制在大專或本科,有些工作崗位職業不為高中畢業的學生提供應聘機會,有些崗位對于職業高中來說不占競爭優勢。這是因為社會不夠重視職業教育,沒有樹立良好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價值觀念。因此,培養職業學校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尤為重要,有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樹立重視技術性人才培養的理念,改變全社會對專業技能人才的態度,為技術先型人才獲得應有的尊重和社會地位。會有更多的人投身技術建設,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使社會營造技術性人才熱的氛圍[1]。
2 校企合作模式下培養技能型汽車人才“工匠精神”探析
2.1 注重汽車專業課課堂上“工匠精神”的培養
首先要注重汽車專業課課堂上“工匠精神”的培養,將汽車專業和“工匠精神”相結合培養。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授課計劃,在教學中滲透服務至上,嚴謹敬業、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專心致志,勤于思考,精益求精;在課堂討論環節中要走入學生中間,檢查學生的討論過程,確保學生認真探討。由于汽車電器中的零件非常精密,一旦需要維修內部構造就非常復雜,學生擁有高超的專業技能才能知道汽車哪里出現問題,怎樣維修汽車損壞的部件。學生在上課一旦走神就會漏掉知識點,長此以往會遺漏很多知識,養成惡劣的習慣對學生的長期發展都會有負面影響,教師需要要求嚴格要求學生,促使學生遵守課堂紀律,還能夠培養學生遵規守紀的好習慣,在日后進入企業工作時也能夠遵規守紀。在教學過程之中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講解完新課后要當堂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促使學生全面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教師要關注教學的細微之處,全面、細致的研究教學理論,扎實的掌握操作技能。教師還要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要為學生們做表率,要求學生具有工匠精神,先嚴格要求自己的教學作風,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細致,帶頭發揮“工匠精神”[2]。
工匠精神還要融合到教學考核之中,采用多樣的考核方式,考核制度要和教學特點以及社會需求相一致,符合企業的規定和要求。并且,要求學生在校期間考上職業證書,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在就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是學校教學實力的體現。
2.2 加強汽車專業技能實踐課堂上“工匠精神”的鍛煉
汽車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主要從事汽車維修、銷售、管理等工作,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的維修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管理能力,課程中會有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兩類課程,如果教師過多的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除了學習理論知識之外,教師要可以帶學生們到模擬工作場地學習實踐課程。實踐課程在實踐操作時可以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于教學實踐內容要按照社會所需人才的培養原則。院校上要多設計模擬工作場景,如果教師模擬的教學實踐環境和工作實際操作環境很相似,就能夠使學生體驗到真正的工作場景,體驗到真實的工作氛圍,更能設身處地的投入到練習中。
由于汽車專業班級的人數少,教師能夠照顧到多數的學生,能夠關注學生的的操作情況,能夠細致的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全面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受到關注后也會用細致耐心的學習,對于存在的問題可以及時的請教老師,教師能夠逐一幫助學生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狀態、知識掌握情況、存在的困難、場地安全都能夠教師都能夠顧及到,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有沒有偷工減料,有沒有對實踐任務敷衍應對,操作流程是否掌握扎實,是否存在理解錯誤,集中注意力是否集中,這些細節都是追求“工匠精神”的具體的表現。學生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教師的影響,樹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學生也能養成追求卓越的品質。綜上所述,實踐課程對于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有眾多影響[3]。
2.3 重視校企合作模式下頂崗實習過程中“工匠精神”的養成
校企合作已經成為教育實施的主流模式,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僅僅靠在學校還不夠,學生還應該理解企業內部的運行模式,但在真實的環境中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感受實際操作過程中會發生哪些情況,感受工匠精神在企業中是多么的必備你,有競爭力成為工作的優勢,在學校沒有真正的環境,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可以跟著企業中的專業工作人員進行操作實戰訓練,提前體驗真正的工作場景,對自己所處的位置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有針對的學習自己掌握不到位的地方。校企合作模式頂崗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使其提前適應社會工作的節奏,在畢業找工作能夠很快適應工作崗位,將注意力投向更遠的方向,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學生到畢業最后一年要頂崗實習,中間經歷面試考核、崗前培訓,考核等環節,其中入職前的崗前培訓能夠讓學生對公司企業文化、專業技術深入學習,促使學生盡快的滿足上崗要求盡快上崗,在培訓過程中能夠將學生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過培訓之后還要通過內部工作人員考核,考核通過才能留在企業繼續工作。考核的內容有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工作態度,身體素質等方面的考察,實習前復雜的考察流程體現了學生要具備技能型汽車人才的“工匠精神”最終面考核最優秀的同學可以被選到4s 店等優質的公司頂崗實習,學生為了理想的公司會努力的學習,不斷完善自我,培養自身的工匠精神,為今后步入理想的工作崗位做好鋪墊[4]。
2.4 重視專業設置和市場對接
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社會的貼合度為準則,企業需要的技能型汽車專業人才要社會實際相關聯。一些院校培養出的學生被叫做“溫室的花朵”,在溫室長大的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一無所知,所學課程和社會實際需求不符,要一切從頭開始,而企業往往不給學生被從頭開始培養的機會,學生的就業面臨著問題。因此,學校的專業設置還要要時刻與日益發展變化的社會市場保持銜接,使教學內容設置與社會所缺崗位密切結合。院校教學計劃的設置還要和“工匠精神”目標相關聯,擁有“工匠精神”才能夠有能力提高工作的質量,不斷改變才有機會滿足顧客日益增長的需求。學校的專業要時刻保持與社會市場需求密切銜接,培養能夠適應產業升級和市場需求變化的高素質人才。
2.5 加強師生成長和工匠精神培養密切相聯系
教師是在校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來源,院校可以聘請社會企業中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型兼職教師,或聘請曾經在汽車企業工作的教師,提升院校的師資力量,發展“雙師”教學。為院校操作實踐課程提高更好的條件。所以,加強師資隊伍應為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建設“雙師型”教師,培養在校教師的專業能力,招聘優秀兼職教師,還可以為現有教師進行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2.6 完善政策措施
政府要提升汽車專業人才的管理和評價制度,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加大資金的投入和社會態度支持,使高校有資金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探索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保障人才培養的條件,為社會輸送更優質的技能型人才。
3 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學生技能訓練、理論學習,實習就業等各個環節潛移默化的滲透工匠精神,這樣能夠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形成勤勞努力、認真負責、嚴謹敬業的工作作風,對維修質量精益求精、對維修技能追求完美的,使“工匠精神”內化于學生心中,成為良好的工作習慣,為學生進入適應社會做好鋪墊,為我國汽車產業貢獻力量。
項目名稱:江蘇開放大學?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十三五”規劃課題——“高職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之一? 課題批準號16SSW—Y—020
參考文獻:
[1]郭海龍,張永棟,張勝賓.中高職銜接汽車專業“雙創”人才標準化培養路徑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9,18(06):30-34.
[2]謝娟烘.“一帶一路“戰略下應用技術型汽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2):104-105.
[3]謝娟烘.“產教融合、工學交替”汽車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研究報告[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22):186-187.
[4]劉存香,劉學軍,黃云奇.“611”分時段汽車服務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6(04):126-128.
[5]曾鑫,邱翠榕,李蓉,劉志君.技術技能型本科人才社會需求狀況分析及培養定位研究——以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2018,17(02):19-20.
[6]陳元華,王麗鳳.地方高校應用型汽車人才“工程素養”培養模式及路徑探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10):82-83.
作者簡介
朱兵:(1976.11—),男,高級講師,大學本科,汽車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