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宏
摘 要:講臺上的教師決定著教育的品質,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與教師息息相關。如果教師沒有成長,學生的成長就會受到影響。沒有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所有的教學實踐和教育理想都是空中樓閣。教育就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教師要有其獨特的專業精神,加入教師行列不是自我成長的結束,而是一個人自我成長的開始。教師應用一生的時間來探尋自己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教師;自我成長;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2-02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6-0127-02
一、仰望星空的力量
“君子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在步入教師行業的第一天,我們就要確立起自己的職業理想和教育夢想。因為制定了自己的職業理想, 我們就有了仰望星空的力量。當然在教育生涯初期,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清晰的職業規劃,但是特級教師吳正憲的成長之路是幸福的胡同路;特級教師王開東的成長之路是一個農家孩子不言放棄的尋夢路,走在行知路上探究中國教育的夢;日本教育學家小林宗作創建的巴學園則是小豆豆等一群孩子的樂園。 為中國基礎教育探路的朱永新的《新教育》,追求著教師和學生的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許許多多成功的榜樣也可能是我們對自己的期待以及對職業生涯的仰望。這種力量支撐著我們勇于探究,也支撐著我們在平淡的教育瑣碎中不至于毫無章法,隨心所欲,迷失方向;同樣在遇到困難與問題時,不輕易言棄。這是理想的力量,是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不竭動力。
二、腳踏實地的能力
無疑,教育工作是平淡的、瑣碎的,尤其是小學教育工作。沒有任何一種教育理論適合所有情況,也沒有任何一種模式適合任何一個人、一個班級,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甘于承受日復一日的平淡。雖然工作平淡,但我們要有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工作的能力。首先,教學是根本,而扎實備好課是教學的基礎,包括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設計教學,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是核心,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處理課堂突發事件,逐步形成個人教學風格和體系。其次,教育是目的,而責任是教育的靈魂。教學只是教育的一種呈現形式,潛心育人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教師要以真實的教學情境為素材,積極探索我們當下的教育規律和模式,做一名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只有擁有腳踏實地地搞好教學的能力,才有擁有仰望星空的專業發展力量,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心態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僅是“教育者”的身份,也是“學習者”的身份。只有學習,才能有效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信息化的時代,教師學習和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和借鑒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可以有更多的途徑。既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教育大師的成長經歷,從而汲取他們的精神力量,又可以通讀教育專著來充實我們的教育理論,還可以通過觀看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視頻,來感受他們的教學風格和理解他們的教學思路。當然更應該學習身邊教師的教學智慧與有效的教育方法。我們可以跟著吳正憲老師來探究成長,可以跟著王開東老師了解世間百態與教育的關系,可以跟著朱永新老師來了解新教育實驗。教育必須心懷理想與信念,教育必須不斷學習與借鑒,切記不可照貓畫虎,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學習和借鑒是讓我們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快速成長。
四、我們要有自我反思的能力
教學反思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對已經完成的工作進行總結的一種教研形式,也是對教學工作中的成敗得失進行回顧、分析和思考,并把它簡要記錄下來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完善教師的能力機構和知識結構,是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沒有反思就沒有成長。
首先,教學反思是課堂教學反思。課堂教學反思是新教師成長的第一課,每節課后教師應對教學過程及效果及時反思,反思亮點和缺點。思考如何改進不足,發揚優點,使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并思考課堂中沒有及時解決的問題,在課后如何改進和補充,下一次執教這堂課時該如何更加有效地進行。
其次,教學反思還包括教育教學方法和風格反思,根據教育教學效果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對低效的陳舊方法進行改進,舍棄不適合自己、自己不擅長的方法,逐步采用適合自己且自己擅長的高效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這種反思不僅僅是寫在教案本上用來檢查的反思,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長;這種反思不僅僅是短時間內教學效果的反思也是相對較長時間段的自我肯定和否定。比如,四年前執教的“分數的認識”一課,當時覺得這是一節近乎完美的課。而現在看來,這節課并沒有那么完美,當時的課堂更多地展示自己會上好這節課,而學生們會表達嗎?學生們理解了嗎?筆者關注得很少。所以當筆者再次上這節課的時候,做了調整和補充,展示學生的部分多了,展示教師的部分少了,且擺正了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關系,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參與者、引導者,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完整的、有溫度的。當然這種反思還不是結束,課后筆者發現對分數分子和分母的解釋還不是很到位,如果再多一點拓展和補充會更好,當筆者下一次執教這節課的時候,筆者也許還會發現不足,還會修正和改進。這種不斷的反思和修改,不斷的肯定和否定,才可以讓自己逐漸成為一個精益求精的教師和專業化路上不斷成長的教師。
五、我們要有教學研究的能力
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是教學,升華在研究。教學研究不僅是積淀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獲得職業幸福的重要通道。中小學教師應該關注小課題研究、自我反思研究和自我成長研究。教師要先把課堂教學中最本真最困惑的問題作為研究的小課題,把在教育教學中生成或遇到的若干問題作為切入點,然后追問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就是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
筆者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縣城小學,生源參差不齊。大多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其中的許多學生是由祖輩撫養或者身處單親家庭。長輩對孩子嬌慣無度,單親家庭的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有些家長即便是自己帶孩子也沒有很好地教育孩子,學校里面的問題學生和學困生較多。針對這一現狀,筆者開始著手研究這一問題。抽取甘肅省會寧縣如東友好小學(以下簡稱“我校”)六個年級的216個學困生為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研究這些學生的學困現狀、學困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變學困現狀。在這個過程中,課題組仔細推敲慢慢研究深入調查。并且通過查看文獻、制定量表、設計講座、開展活動、課堂引導、小組互助等一系列活動來改善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后進生轉化策略。關于這個課題的研究也通過省級鑒定,并且這一研究成果有效促進了學困生的轉化。課堂教學中最本真最困惑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研究的課題。這種研究不僅可以促進教師們的教育教學,還可以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
作為一個普通教育教學工作者,筆者不可能將所有的問題都形成小課題。但是筆者可以有筆耕不輟的堅持,堅持寫自己的教育教學隨筆,堅持寫自己的教育教學反思,堅持記錄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堅持用文字傳遞正能量、溫暖和關愛。
寫一篇隨筆不會成長為一位優秀的教師,但是數年如一日的堅持終會讓你成長。這種成長不在一朝一夕,而是在潛移默化中,在年復一年中,在你所有的堅持中。用生命敘事的方式來記錄學生和自己的成長,如新教育所倡導的師生共寫隨筆,用心記錄一種完整的幸福的教育教學生活和過程。
六、我們要在歷練中遇見成長
每一位教師的成長都是自我歷練和自我蛻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是一節不一樣的上崗課,也許是一節精彩絕倫的示范課,也許是一節絞盡腦汁精心打造的優質課抑或一次次失敗的經驗。在每一次機會和任務面前我們應毫不膽怯地接受,全心全意地準備,心無雜念地思考。每一次的歷練都是一次自我成長、一次自我蛻變。在一次次的歷練過后,你一定會遇到更加優秀的自己。你一定會有自己的教育教學思考,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有專屬自己的教學智慧。
十一年的教學生涯,筆者上的教研課、優質課、展示課、匯報課和交流課有幾十節。無論是有較長時間的準備期,還是今天晚上通知明天早上就要上的研討課,每一節課都是筆者精心打磨或者認真準備的,每一節課都是筆者好幾個通宵修改和設計的。在一次一次的設計和一遍一遍的修改中,最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相對比較完美的設計,相對較好的呈現和效果,以及一次一次的自我成長和歷練。雖然筆者還沒有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在每一次歷練中筆者都遇見了更加優秀的自己。
所以,教師要珍惜這些歷練的機會,在歷練中鍛煉自己教育教學的能力、教學研究的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自我成長的能力。
七、我們要在平臺中展現自我
教育教學是教師的舞臺,教研交流是成長的平臺。勇于展現自己是教師的教學基本要求。在教育教學這方舞臺上,盡情地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自我成長,讓成長的力量促進年輕力量的成長。這樣,教師的成長就不是一個單打獨斗的過程,而是一個集體成長的過程。在促進年輕力量成長的路上完成自己的進一步成長,也展現教育教學成長帶給自己和團隊的改變。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尋找專業的團隊,尋找能帶給你拔節生長的專業的領路者。在優秀的教研環境中促進自己的成長,在不優秀的教研團隊中用刻苦的鉆研帶動自己團隊的發展。
教育理想,腳踏實地,名師引導,自我反思,熱愛教研,珍愛歷練,專業團隊多層面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相輔相成的過程,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追求完美課堂的教師。成長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一生的追求,教育工作者不應放棄成長的機會和權利。走下講臺做教師,踏踏實實做教育,成長我們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季曉華.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內部困境及其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7(3):140-142.
[2]吳 薇,杜學元.從人的主體性談促進教師個體專業化的方式[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3):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