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摘 要 在大學英語口語課堂之中,教師的話語已然成為了英語教學中關鍵地一個研究領域。教師話語的功能性特征對促進學生交流、調節課堂氛圍具有十分顯著地意義。基于此,本文將對當前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師的課堂話語進行調查,最后對口語課堂教師話語的功能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 教師話語 功能性分析 口語課堂 大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36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eacher Talk in College Oral English Class
WANG R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31)
Abstract In college oral English class, teacher talk has become a key research area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 talk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nd adjusting classroom atmospher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college ora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ers' classroom discourse, and finally analyze the function of the ora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ers' discourse.
Keywords teacher talk; functional analysis; oral class; college English
1引言
1.1 研究綜述
(1)國外研究綜述。國外從上世紀50-70年代開始便對教師在課堂中的話語使用進行了研究,在1966年,學者Bellack便以將課堂話語框架首次提出。而到了1970年,Flanders提出,教師應該將學生在課堂中的不同表現作為依據,及時將話語使用進行調整。在1975年,學者Coulthard、Sinclair提出,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教師一味地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并沒有辦法實現真正的交流。
(2)國內研究綜述。我國對于教師話語的研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學者趙曉紅在1998年通過對大學英語教師的話語進行研究后發現,教師話語的時間占80%左右,學生對于目的語的使用很少有機會,因此,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不會得到提升。王銀全在1999年提出,教師應該重視話語的數量,更要重視質量,在課堂中多提問一些參考性的問題,拉近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對于大學英語學科而言,英語教師的課堂話語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同樣也是大學生對語言進行輸入的關鍵來源,課堂話語的應用質量將會對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產生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而言,教師在課堂中對話語的應用存在一定的不足,通過對10名教師所教授的20堂課進行調查,充分了解到話語應用的功能性。對英語教師口語課堂的語言功能性進行分析,能夠促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將話語方式進行應用,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并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糾正能力,具有十分顯著的實踐意義。
2研究方法
筆者通過語料收集、隨堂錄音的方式,對共計10位大學英語教師的每人2堂口語課隨機聽課并錄音,共計20堂課。并且對教師的課堂話語進行記錄,通過定性定量分析對教師課堂話語進行分類統計,包含背景知識介紹、訓練要求說明、提問、反饋等。
3 研究結果及討論
3.1 數量統計
3.1.1 背景知識介紹與訓練要求說明
通過調查后發現,8名教師在課堂進行講解的時候,主要以介紹背景知識為主,對于小組討論較為匱乏,其中1名教師認為大學生過多地參與至課堂活動中會浪費時間。4名教師經常對學生的口語錯誤沒有糾正。
而對訓練要求進行調查后發現,學習動機、自信心、課堂參與性、口語能力、綜合能力的提升是英語教師話語課堂所必須要完成的目標。其中,10名教師均希望通過教師話語來將大學生的口語能力進行提升。具體如表1所示。
3.1.2 教師提問
在口語課堂中,教師創設問題,是對學生積極思考并且提出疑問進行引導的主要教學方式。
由表2可以發現,教師在提問方面多以展示性問題為主,十分偏向于中國式課堂,對于答案的唯一性教師十分注重。但是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語言功能介紹與引導學生復習知識的時候,會造成學生學習目的語的積極性下降。例如:
T:Do you know what the word means?
T:Have you heard the story?
沒有像參考性問題一般,具有討論的性質,導致展示性問題看起來較為簡單。無法將大學生的參與面進行擴展。
3.1.3 教師反饋
教師口語課堂的反饋形式通常為消極反饋、無反饋以及積極反饋。筆者通過對20次課堂旁聽后發現,教師的反饋情況如表3所示,反饋的話語如表4所示。
由表3可以發現,多數英語教師在口語課堂中都是以積極反饋為主。避免由于無反饋或消極反饋而傷害到大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只有在學生口語出現嚴重錯誤時,教師才會基于含蓄性的消極反饋,并糾正學生的問題。
而通過表4可以發現,教師對于積極反饋的使用用語主要以“Very good”、“I think so”為主。而當學生出現口語錯誤時,教師多用疑問式話語進行反饋。盡量避免語氣過于生硬而破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2 大學英語教師話語對學生的影響作用
(1)增加大學生練習目的語的機會。教師是否合理應用話語,對大學生的交際能力以及輸出能力起到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對于教師在英語口語課堂中話語的量要進行控制并且多鼓勵大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增加大學生練習目的語的機會。[1]
(2)鼓勵大學生將真實感受進行表達。英語教師應該給大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并且創造和諧平等的氛圍,將大學生的想象力進行開發,并且促進大學生表現欲增加,通過耐心地對學生的意見進行傾聽,從而促成大學生能夠將真實感受進行表達。[2]
(3)培養學生自我修正能力。英語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恰當的認知反饋,同時也需要給予其情感支持,不能讓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從而喪失學習動機,而是應該在學生改正錯誤期間,將其自我修正錯誤的能力進行培養。[3]
3.3 大學英語教師話語在口語課堂中的功能
3.3.1 交互功能
傳統的教學中,主要將教師作為主體,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接受學習。教師一味地進行講授,學生只負責聽取與記錄。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比較少。導致交互功能無法得到有效發揮。而通過教師話語的合理使用,能夠將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為學生創造出更多地課堂活動。
3.3.2 示范功能
與物理、數學、化學等學科相比,英語教師的話語存在極大地差異性。英語屬于一門語言學科,教師通過話語將教學內容的語言進行傳授,大學生通過教師的語言對語言進行學習。這便需要教師在授課時的話語具有一定的示范功能。大學生在課堂中不僅要將教師運用語言進行傳遞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模仿教師。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將多種語言形式進行運用,將語言功能在課堂中充分地進行展現,促使學生能夠獲取多種語言實際應用的示范范例。
例如:教師在要求學生擦地時,應該設立不同的句型來將語言的指令功能、示范功能進行體現。
①折射句的使用:Clean the floor.
②疑問句的使用: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floor?
③陳述句的使用:I need you to clean the floor for me.
通過上述的例子,只是教師在課堂中不同句子使用的一部分。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如果能夠將豐富的話語進行應用,便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多種語句的應用,從而將示范功能進行體現。
3.3.3 促進理解
教師在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最主要的任務便是將知識進行傳授。而想要將這一任務完成,除了相應地教材、教具外,教師對于話語的合理應用也是主要的方式。教師通過話語將信息進行傳遞,將篇章、結構、詞匯、語法等內容進行講解。而在講解中,教師要了解到學生的聽力水平,并且教師必須要將語速放慢,將語調、語量放低,并且保障所說的話語能夠被學生所理解。
4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教師在口語課堂中的話語功能性進行調查與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教師話語在口語課堂中是十分主要的,話語不僅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一種工具,更是將師生關系進行拉近,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在現代教育改革的推動下,英語教師應該對自身的話語有更多的關注,不斷地將話語的功能性在英語口語課堂中進行發揮,從而促進大學生更加豐富地增長英語知識。
參考文獻
[1] 李云霞.對外漢語口語課堂話語互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
[2] 葉礫.高職高專英語口語課堂教師話語的調查與分析——個案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09):34-36.
[3] 鄭詩呈.大學英語口語課堂教師話語研究[D].重慶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