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越越
摘 要 拉美文化概況是一門以傳授拉美文化知識為主的專業知識課,但在早期的教學中師生常常只關注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學習,其教學效果與培養大綱的核心要求相距甚遠。關于該課程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探索多年來層出不窮,但同時還存在許多不足。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切實為學生今后從事涉外工作和深入學習研究打下堅實基礎,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本文探討了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該課程中的應用與效果。
關鍵詞 對分課堂 教學模式 拉美文化概況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43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vid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Latin American Culture Overview"
HE Yueyu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Abstrac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Latin American culture is a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urse which mainly teaches Latin American cultural knowledge, but in the early teach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ten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whose teaching effect is far from the cor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The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 of this course have been explored endlessly for many year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to engage in the foreign work and in-depth study an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and comprehensively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the spli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Keywords divid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he course of Latin American Culture Overview
1 當前“拉美文化概況”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拉美文化概況”的研究對象是拉丁美洲這片有著豐厚文化底蘊與歷史韻味的廣袤地域,課程內容涉及地理、政治、歷史、藝術等諸多領域,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教授如此多的知識十分考驗教師的能力,許多教學陷入“滿堂灌”或者“蜻蜓點水”的誤區,前者試圖盡可能多的講授灌輸知識,而后者則缺乏系統性與教學的深度,泛泛而談。不少課堂中一方主講(可能由教師直接講授,也有可能由學生做展示匯報),其余學生主聽,課堂教學氣氛沉悶,互動較少,學生厭學,教師苦惱,教學效果低下。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學生只是在期末考試或者專八考試前臨時突擊,強記硬背概況常識,平時課堂放任自流。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單向式的,自始至終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無法有效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更談不上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無利于學生的能力鍛煉和個性化發展。
2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簡稱PAD:把教學分為在時間上清晰分離的三個過程,分別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2014 年由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首次提出并實踐,受到學生的歡迎。
該模式屬于一種創造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形式上,它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留給教師講授,一半留給學生討論,實質上,是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一個心理學中的內化環節,使學生對講授的內容吸收之后,有備而來地參與討論。本模式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和不足。對分課堂通過對內化和吸收過程的強調,實現了講授法和討論法兩大教學模式的整合:講授能實現系統、高效的知識傳遞;討論則基于獨立思考的內化,其成果在討論中得到展示、交流和完善,既保證了知識傳遞的效率,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拉美文化概況”課程中的應用
3.1 對分課堂模式指導下的“拉美文化概況”課程教學設計
3.1.1 “拉美文化概況”教學目標
“拉美文化概況”課程要求學生能夠對拉美文化有較為深入的了解,通過認識和研究這些國家中不同的文化群體和民族,來全面了解什么是“拉丁美洲”以及了解拉美文化的復雜性;要求學生提升獨立思考和學習、綜合評估、跨文化交際等能力,能夠辯證地分析討論拉美國家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發展。
其教學重點在于必備的重要知識性常識儲備;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難點在于相關信息的系統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及獨立思考辨析能力的培養。
3.1.2 對分課堂教學設計
在課程開始需要首先介紹本學期“拉美文化概況”課程的教學內容、目標、計劃,重點介紹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流程、環節、要求、評價標準,并做好小組搭建。
每個主題單元的教學基本流程:PAD模式,即:①講授—②內化—③討論。
①課堂講授:少講精講。課前,教師發布單元主題并布置講授任務給學習小組,提出明確的講授要求(包括內容、形式、時間等),提供教學大綱以供參考,同時提供參考文獻給全班同學。課堂講授需采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預先做好的PPT呈現課件。講授可從點、線、面不同維度統籌設計安排,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做到精講。點,由學生在資料搜集、分析、學習后講授本章節內容的基本框架、線索、重點和難點內容;線,由教師進行補充,引導學生找尋脈絡,將各個知識點作為線索,找尋其中的聯系,并串連成線;面:從整體把握本章節,比如選擇一些新聞熱點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新聞背后的綜合分析。
②課后內化:分為三個不同時期,一是課前預習:學生需要自主閱讀參考文獻的內容;二是學生對課堂講授內容的內化吸收;三是完成課后作業,在實踐中學習。在內化時,學生需要做讀書筆記:亮,找出亮點內容;考,針對重難點內容設置對同伴的考點,幫:記錄未解決的疑問與問題。內化過程基本要求是消化、吸收知識,較高要求則是期待學生能夠做到“橫擴、縱深”:橫向上能夠拓展知識面,縱向上能夠加深學習深度。
③討論交流(含點評):3-4人一組展開小組討論,主要針對課堂講授及參考文獻的內容分享學習體會、答疑解惑,小組討論時間控制為在20-30分鐘以內。討論完后各小組輪流匯報討論結果,提出疑問和意見分歧與其他小組共同探討,之后可由教師補充解答。匯報完成后,教師對學生的討論情況及作業做簡要點評,對作業中突出的問題予以指正。
3.2 對分課堂模式指導下的“拉美文化概況”課程注意事項
3.2.1 學習小組搭建
學習小組的分組是否合理、得當,與討論效率的高低有直接的關系。形式有二,自由組合與教師指定。教師分配的組建原則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差異進行分組,優化組合構成。各組成員可適時進行調換,以保持活力與新鮮感。
3.2.2 討論時間
小組討論可選擇隔堂討論或當堂討論,教學內容多、難度大的采用隔堂討論,其余采用當堂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及小組長應督促討論的切實落實。課堂上注意觀察學生是否認真參與討論,通過抽查來警醒走神的學生;課外討論要求小組上傳討論的成果與任務分配,并采取組內互評的考察模式。
3.2.3 評價模式
課程考核方式可采取形成性評價模式,平時成績(60%)+期中小論文(10%)+期末成績(30%)。平時成績以學生平時作業成績及課堂表現為準,期中小論文可選擇一個新聞熱點話題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期末考試為閉卷考試,考試內容的范圍覆蓋本學期學過的主題,題型包括多項選擇題、正誤判斷、簡答、填空題、論述題等。
4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優點
4.1 提高課堂活力
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督促學生必須完成課前的大量閱讀并且及時消化課堂的授課內容,這對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內化吸收、分析和思考以及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疑問都是很有利的。按照對分課堂的教學設計,學生在討論前已經有了一定的準備,討論時有話可說,有強烈的交流合作的愿望。此外,討論基于學習內容,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討論的目的性、方向性明確,針對性強,避免了空洞無物,泛泛而談。而知識的講授與討論緊密結合的學習安排和時間分配,明顯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互動加強,課堂氣氛不再沉悶乏味。
4.2 學習效率提高
對分課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人性化的學習方式,將課堂前、中、后三大環節打通,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能力水平,延伸拓展學習內容,并有機會展示自己所學所思,獲得成就感與靈感的相互碰撞。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在實踐中鍛煉,在討論中相互學習,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能夠掌握更多的內容,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4.3 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拉美文化概況”課程定位不是知識的灌輸,知識點的掌握僅僅作為跨文化交際的基礎儲備,并非最終目的,如何真正地理解文化,如何將知識活學活用是當代外語人才需要掌握的能力。
傳統的“拉美文化概況”教學及考核模式導致學生往往選擇死記硬背考點,沒有真正地內化吸收學習的內容,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對分模式下,學生不再束縛于機械的記背,交互式學習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獨立思考等多方面能力也得以提升。
5 反思與展望
“拉美文化概況”教學內容多,涉及面廣,這對師生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結合了傳統的講授式與討論式課堂,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減少了教師的負擔。講授無需面面俱到,而是抓好重點、難點,學生無需機械記背,重在內化、應用。它順應人性,釋放人的潛力,張揚個性,孕育創造,它促使課堂教學發生深刻的變化。原先沉悶的教學氣氛變得輕松活潑,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有目標的主動學習,簡練的講授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帶著問題來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學既有廣度又有深度,使得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但是分組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仍面臨著一些挑戰與不足,在實踐的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需要具體分析與解決,例如組織討論的效率和質量如何得到提升;與該模式相應配套的課堂評價系統還需細化完善;如何借助計算機等新興技術有效優化教學等等。作為一種相對較新的教學模式,還有待更多實踐與優化。教育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西語教師應順應時代需要,為西語教學的改革與改良添磚加瓦,為提高我國西語人才培養事業而不懈奮斗,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 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05):5-10.
[2] 陳湛妍等.對分課堂之大學英語[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3] 梁苑霞.對分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07):180-181,184.
[4] 高瀛.翻轉課堂的西班牙語語法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當代教研論叢,201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