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芹
【摘? 要】分析化學是中職院校食品等專業(yè)當中一門必不可缺少的基礎專業(yè)課程。學生學好此門課,不僅要求掌握其理論知識,而且要能運用理論知識進行熟練地實驗操作。但對于傳統(tǒng)分析化學的教學方法來說,讓學生們在一定的課時內完全掌握實屬困難,所以本文從學習興趣、理實一體化、成績評價3各方面提出想法,以期更好地進行分析化學的教學。
【關鍵詞】中職院校;分析化學;理論知識;實驗操作
引言
分析化學涉及化工、環(huán)境監(jiān)測、醫(yī)藥、食品等行業(yè)的產品檢測和分析方法,包含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大部分。其是人們用來認識、解剖自然的手段之一,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幾乎任何科學研究,只要涉及化學現象,分析檢驗就要作為一種手段,而被運用到研究工作中去。所以其在中職院校食品等專業(yè)當中是一門必不可少的專業(yè)課程,其不但要求學生理解理論知識,而且需要掌握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術,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采用講練結合方法,過程由老師向學生單向輸入,中職生無論是知識儲備還是學習能力相較于普高學生整體來說較弱,這樣被動地接受知識,效果不佳,所以有必要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與策略,以此來提高分析化學的教學質量。
1.培養(yǎng)學生對分析化學的學習興趣
對于中職生來說,其學習積極性較差,自我約束力較弱,如不是十分感興趣的事情,其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在中職學校任教的過程中,可以很輕易的看到,如果某位同學對任課老師或者課程并不是很感興趣,那么上課期間開小差放空,與同桌說悄悄話,玩手機,讓老師很是頭疼。那么如何改變這種不良現象呢?我們想一些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趣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讓學生們明白分析化學的重要性。那么第一節(jié)課就尤為重要,教師要告訴學生分析化學的作用,比如其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相輔相成,并滲透到化學的各個學科,并對環(huán)境科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能源、醫(yī)療衛(wèi)生等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讓學生領悟到要想學好本專業(yè)必須修好這門課程;然后,幫助學生明白分析化學都需要大家掌握哪些知識。比如分析化學包含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大部分,這兩部分又有不同的分析方法,讓同學們對分析化學有個整體的輪廓,知道自己學習的方向,有了方向才會有動力;另外,要告訴學生們學習分析化學的方法,并鼓勵學生如果努力就一定可以學好此門課,增加其自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適當的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輕松高效的獲取知識。
2.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的有效結合
分析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課程,它要求學生掌握酸重量分析法、堿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的操作程序、應用,理解各方法的基本原理,理解實驗結果的處理、判斷方法及評價方法等理論知識,同時要求學生能熟練使用各種常用儀器,能進行儀器的保養(yǎng)和簡單的維護,能配制各種化驗試劑,能根據操作指導對產品指標進行分析檢測等實操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理論與實操相脫節(jié),這是由于在學校教學中理論課在教室當中進行,而實驗課在實訓室當中操作,理論課和實驗課地點和時間兩個空間都被分離開,學生們不能很好的將其融會貫通;另外,學生其本身學習底子就薄,且在初中接觸到的化學知識有限,升入中職后分析化學理論知識很多,并且大多數知識較難理解,如果想讓學生完全吸收消化則需要耗費大量課時,但是實驗操作也是學生需要熟練掌握的,理論與實操不能厚此薄彼,所以在有限的課時中,很難把握適當的度,一不小心就會出現重理論輕實操、或者重實操輕理論的局面。
首先,學校應盡力創(chuàng)建理實一體的教學環(huán)境。這樣方便教師展開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讓分析化學課程中的理論與實操教學能夠同步進行,恰到好處的融合在一起。這一想法的實現,關鍵在于教學環(huán)境的建設,其不但需要信息化與大數據處理技術,還學要具備教學、實驗、實訓、職業(yè)培訓等功能,方便教師監(jiān)管學生,學生之間可以相互進行有益交流,更要教學過程有跡可循;然后,應創(chuàng)新分析化學的教學內容,專業(yè)教師應對此科目多多進行教研活動,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教材的分析理解、對接企業(yè)的需求等,適當的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增減,使其更利于學生的掌握與理解,比如將教學內容模塊化,然后按模塊進行學習及實操,這樣使得分析化學教學模式從傳統(tǒng)的固定型向靈活的自由型轉變,解放教師與學生的固有思想,因材施教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另外,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的有效結合也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實施,教師引路幫助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其學習成績。但是這并不代表著任課教師就不重要了,其仍然起著不可替代的引導作用,給予學生理論與實操學習的幫助和支持,可以適當的給學生們自我選擇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的自由總之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分析化學這門課程。
3.建立適當的成績評價
在很多學生的心中考試成績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相較于學習內容,其更看重的是結果,這一觀念雖然不是很正確,但也為我們提高學生成績提供了另外一條思路。改革舊式的成績考核,建立新的成績評價體系,不但可以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舊式的分析化學成績一般分為3部分:平時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其中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學生出勤、課堂紀律、學習態(tài)度、作業(yè)完成情況、筆記整理情況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給分,最后平時、期中、期末成績按一定比例計算,得出學期此門課程的總成績。這種給分標準過于簡單,缺乏細化的評價標準,不利于學生培養(yǎng)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外,考試手段比較單一,主要是紙質考試對學生后續(xù)學習及教師教學改革很難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首先,重視過程與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強調在教學中針對性、經常性、階段性的反饋,不僅僅是紙質版的理論知識以及實操描述,更應該如實記錄其實際的實驗操作技能,考試方式應改為理論+實操,以此來更加全面的評價學生;然后,傳統(tǒng)評價一直以教師為準,可改為多元化。一學生評價的完成可有任課教師班主任、小組成員、同學、學生本人參與,自評與他評相結合更為公平;另外,考試成績評價應制定適合學生,符合學校要求的量化指標。
分析化學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及各行各業(yè)的生產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了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教師應不斷思考教學方法;為了更好的為社會做貢獻,學生也應認真學習包含分析化學在內的各個學科。
參考文獻
[1]許文建. 中職院校分析化學模塊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2013.
[2]郭小朵. 分析化學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措施. 2019.
[3]陳建春. 創(chuàng)新視角下的中職《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研究. 2019.
[4]王瓊. 對中職學校分析化學課程實驗教學的幾點探討. 2016.
[5]蘇鎮(zhèn)元. 中職化學成績評價體系的構建與研究. 2019.
[6]王曼.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工科大學生自主性學習培養(yǎng)教學模式研究實踐.價值工程. 2015.
[7]張麗梅.淺談如何構建中職德育課多元評價體系.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