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教師在引導學生投身于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僅僅收獲數學基礎知識和運算能力作為最終教學目的,而應當幫助學生形成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良好意識;進而真正將數學這門學科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并提高數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本文便以“小學生數學學習思維的培養”為核心,提出了具有典型性和參考價值的教學策略,致力于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成果,使學生具備施入淺出的數學學習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所謂數學思維能力,便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運用符合數學邏輯的觀點,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如化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都屬于數學思維能力的范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幫助學生獲得數學思維,并將其轉化為自身內在能力,才能促使學生自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或運用探討演繹和歸納的方法,分析和闡述數學理論。但是就筆者的調查研究發現,在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之上,教師往往將大部分教育精力集中在數學基礎概念的傳授和組織學生進行習題訓練上,并未將教育視角聚焦于培養學生與數學學科特點相適應的思維上。因此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從思維能力培養的方向入手展開一系列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接受數學知識時學會從多角度進行質疑、猜想、分析和探索,進而明白數學知識的魅力和奧秘所在。
一、創設教學情景,激發數學思維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其最終目的便是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自主運用數學學習方式和已經具備的知識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著力創設一些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充滿濃郁知識氛圍的、與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多角度深入思考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動力。教師可在課堂上拋出一些囊括了數學知識的生活現象,學生在初步接觸到這些現象后,便可產生相應感悟,并自覺調動自身思維,將生活現象與獲取的信息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趨于數學化,為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數學綜合素養的培育奠定了有效基礎。
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堂上創設與“加減法”這一知識點相關聯的課堂教學情境。即小明和媽媽共同來到超市購物,超市的貨架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商品,其中一塊豬肉的價格為25元,一包衛生紙的價格為13元,一個面包的價格為5元,一個杯子的價格為8元,一個本子的價格為4元等。小明的媽媽有100元的代金券,她與小明在共同思考如何配置商品能恰好將這100元使用完。基于這一情景,教師可激發學生利用這種生活現現象調動自身數學思維的動力,進而自主運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二、數形結合思想,強化思維深度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知識本身較為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學生所適應和擅長的感性思維和形象思維方式。基于學生的這一特點,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深度,教師便可將數形結合的思想應用于課堂之上。通過數形結合,幫助學生將數學概念理論與實際存在的圖形相結合,便于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若在課堂上為學生拋出難度較高、抽象性較強的開放性試題后,學生便可乘勢將數形結合思想滲透其中,運用圖形繪制的方法,將題目中的條件清晰完整地呈現在圖形上。運用這一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解決更多疑難問題。深化思維過程,簡化運算方式。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一課時,教師可為學生拋出這一教學問題:將一個正方形沿著對角線對折,向左平移三厘米,再向下平移兩厘米,再向左旋轉九十度,得出的是一個怎樣的圖形?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應用數形結合思想,在每個小正方形為一厘米網格中首先劃出正方形,之后再根據題目中給出的圖形運動方式進行圖形的繪制,在親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圖形的變化,使整個數學題目得以呈現得更為清晰。在應用數形結合思想理解題目、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有助于深化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利用教學游戲,活躍學生思維
喜愛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單純而直白的理論知識灌輸,并不能有效地集中其注意力,基于這一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妨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應當注意的是,教師所設置的游戲應當與本節課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關聯,在學生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也不應當一味使其放縱地投身于玩耍過程中,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掌握數學理論,激發起學生應用數學思維、探究游戲規律的興趣,從而使其思想得到有效的完善和鍛煉。
參考文獻:
[1]陳發金.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68.
[2]高喜堂.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 西部素質教育,2016,2(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