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龍
摘 要:小學科學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教學中含有較多的觀察與實驗內容,學生在學習起來需要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需要將身邊的生活現象以及發現的知識能夠與科學相聯系。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這一門學科并不容易。況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學生個人綜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學科對學生個人成長具有幫助作用。既然小學科學的教學地位這么重要,那么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當中抓住時機呢?
關鍵詞:小學科學;微課視頻;激發興趣;深化理解;奠定基礎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當中的不斷深入,微課視頻這一形式逐漸應運而生。微課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夠根據學科內容的不同,轉化成為較強的與之相對應的形式。小學科學這一學科當中,需要探討和實驗的知識比較多,而且也比較貼合于生活實際,因此這就體現出了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到實驗。但是根據一些學校設施和從學生自身安全考慮,微視頻的形式更能夠滿足學生的課堂學習需求。而且,對于教師來說,也能夠減輕一些教學當中的負擔,從而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小學科學這一學科的學習接觸時間較短,對于相關知識的知識積累較少,因此在學習起來需要花費的時間很多。況且,針對于小學來說,學生在學習知識時需要靠興趣作為支撐。雖然說小學科學學科當中,實驗比較多,但是對于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來說,教師在教學時也只是按照課本中的內容給學生講解,這樣難免還是枯燥。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就對動畫之類的形式感興趣,因此采用微視頻的形式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把液體放到水里”這一小節時,教師需要在備課的過程中準備一個微視頻,將不同的液體放進水里會發生的現象。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如果把液體放進水里會發生什么,相信很多學生都會回答液體會融進水里。教師回答說并不是所有的液體都能夠與水相融,這樣能夠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這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在課前準備的微視頻,學生為了了解真相,便會非常認真地觀看視頻,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到原理,也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聽課興趣。
二、深化知識記憶理解
科學知識大多數也屬于概念性的知識,這樣的知識需要教師講解清楚,學生才能夠學習好。況且一些知識都是專有名詞,學生難以記住,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不好。利用微視頻,給學生呈現出的都是直觀的形式,特別是能夠將一些知識的難點進行放大,更加直觀具體地進行剖析,這樣學生在學習起來就會比較容易。況且,教師有時也不能夠將一些知識點講解清楚,學生也聽不懂,這樣只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不了。因此,微課視頻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理解。
例如,在教授“空氣中有什么”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空氣當中有什么,根據生活常識學生會回答有氧氣還有二氧化碳,還有一些細小的微塵。這時教師可以直接打開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證實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而且也可以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因為學生一些根本就沒有想到的東西也會出現在空氣中,因此學生的印象就會很深刻,這樣也就達到了課堂講課的目的,讓學生深刻理解了知識。
三、奠定科學實驗基礎
如今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一些事情也都比較講究科學事實,因此在小學階段就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和意識將會對學生以后的生活有幫助。科學中的知識大多數都是需要靠實驗的形式來進行證實的,況且實驗的形式更加具有說服力。但是進行實驗需要考慮到很多因素,有時一次兩次的簡單實驗并不能夠很好地說明事實。如果教師在課堂中不斷進行實驗,這樣也耽誤了課堂的正常進行,反而是浪費時間。微課視頻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說明事情的真理,說服力強,還能夠讓學生通過觀看實驗奠定科學實驗的基礎。
例如,在教授“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這一課時,在講解這一課的知識時,教師需要先對學生進行提問,考查一下學生的基本常識。讓學生打開課本,對于課本中的知識,學生可能會有些不理解,晝夜真的會有這種能力嗎?然后教師可以問學生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原理,學生就會懷有很大的求實心理。教師打開視頻,讓學生認真觀看。通過視頻的形式,學生能夠很輕易就明白晝夜交替對植物和動物的影響,這樣課堂講課的目的也很好地達成了。
總而言之,小學科學課堂需要與微課視頻的形式相結合。同時,教師在進行使用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時間問題,一般來說,微課視頻的時間應當盡量控制在五到十分鐘之內,多了就只會讓學生沉浸在視頻的觀看中,從而降低了微課視頻的使用質量。需要教師將講課的時間與學生觀看視頻的時間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高質量地學習。筆者認為微課視頻的形式能夠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更能夠被認可、被接受,優點也會越來越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劉靜.微課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6).
[2]陳花.讓微課點亮小學科學課堂[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