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元秀
摘 ?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顯,同時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的問題和弊端也不容忽視,不能與現代化教育相適應,也無法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轉變與創(chuàng)新已經刻不容緩了。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分析與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基本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期為一線語文教師提供有益的經驗借鑒和教學參考,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將學生受教育的地位轉變?yōu)閷で笾R的地位,將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轉變?yōu)閷W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習活動,是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全新要求,同時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也是新課程改革的中心和重點。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認識到新課程改革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理念,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結構出發(fā),不斷探索科學、高效、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此來推動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轉型升級,全方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經驗,對此展開一番研究與論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教育現狀
(一)教學模式陳舊
對于大多數小學而言,都存在著嚴重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這是因為我國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歷史過久,傳統(tǒng)教育觀念已經過于深入人心,傳統(tǒng)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模式對于小學老師的禁錮依然很強。這種情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依然存在,主要表現為在教學中采取填鴨式教學,只管自己在講臺上講授數學知識,學生能夠理解多少完全看學生的天賦和個人努力。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多數老師也持有著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課堂中多以老師為主體,學生為接受知識的客體。這種教學方式就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中只是作為知識的接收器,只有輸入沒有輸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學效果也難以達到。除此之外,持有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采取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教師一般將目光放在理論知識的講授以及學生成績的提高上,很少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也就導致了學生大多“一條腿走路”,只注重學習理論知識,而忽視對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這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二)語文課堂氛圍不活躍
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老師的教學一般都是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任務開展的,這能夠保證教學的目的性與合理性,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小學語文教學同樣如此,為了能夠更多地將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語文老師一般都會選取規(guī)范化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先進行導入講解,再逐步引入課文進行知識點講授。學生課堂發(fā)言少,獨立思考時間不多,就容易造成思維慣性,盲目接受知識,而不主動探索。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到學生將來的學習以及成長,不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二、加強創(chuàng)新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和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地推行素質教育,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首先,教師應當不斷學習新的教學內容,持續(xù)更新個人的教學理念。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不斷變化而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只有教師樹立了正確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觀念,重視創(chuàng)新教育的作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夠做到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才能夠提升小學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創(chuàng)新教育通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得以推行。其次,僅僅更新教學理念還不夠,還應該積極的將這種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去,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開拓學生的思路,使其創(chuàng)新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yǎng),進而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
(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其教材內容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創(chuàng)新內涵。而想要將這些創(chuàng)新內涵充分展現延伸出來,則需要語文老師主動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從而使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fā),思路得以拓展。有教育學專家研究發(fā)現,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的記憶力是一般情緒下的數倍,可見課堂氛圍對于學生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創(chuàng)新教育,則需要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營造促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中,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同時,語文教師也應該在教學中多與學生進行互動,用自己的教學技巧啟發(fā)學生,拓寬他們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多以學生的角度進行問題的思考,為學生設置特定的情境,以平等的心態(tài)和身份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其主動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提升,這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重視思維過程,讓學生學會思考
正如達·芬奇在飛機得以發(fā)明之前就能夠展開想象,畫出具有飛機雛形的畫作,很多偉大的發(fā)明都是通過思維的碰撞而產生的。所以說,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思維的過程,對于學生異想天開的想法,語文教師不能根據“標準答案”予以否定,而應該通過適當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烏鴉喝水》一文中,語文老師在課程講授的過程中,也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讓烏鴉喝到水,讓學生通過獨立的思考來開拓思路,而不是一味接受教材和老師所限定的“標準答案”,則能夠使學生在不斷地獨立思考中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結束語
當前,人們對于小學語文的要求已經不再是教授小學生更多的語文基礎知識這么簡單了。小學語文除了需要通過理論知識的傳授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之外,還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需要通過轉變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及營造課堂氛圍等方式,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春光,淺議小學語文教育提高質量的方法[J],赤子,2015(06).
[2]曹立榮,開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語文教育質量[J],學周刊,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