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敏
摘? 要:大量有智慧、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而高校就是為社會輸送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重要的渠道之一。高校在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模式發展中,應明確學科體系,制訂科學合理、符合社會發展的教學計劃,形成文化創意人才培養體系的新風向。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高校;人才培養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一、高校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之一的就是人力資本,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發展走向很大程度上是民眾的受教育水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教育基礎,而高校是目前最適合培養創意產業的地方之一。
高校在研究課程設置時,一方面是把握學科建設、課程布置、學術研究等等;另一方面是與社會發展、人文思想相適應,將深厚的人文底蘊轉化為文化產品,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
二、我國高校文化創意產業相關專業發展的不足
(一)人才培養總量不足
近年來,由于高校人才培養總量不足,而社會又需要大量文化創意人才,所以就會產生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
我國高校在學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著問題,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由于目前發展空間也比較受限,專業設立時間相對較短,各個方面發展并不成熟,所以招生質量仍然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
(二)人才培養質量不高
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學科仍然處于一個調整和完善期的階段,我國高校產業人才培養的學習環境相對較浮躁。
我國高校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培養目前所面臨的困境:一方面,大量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畢業生畢業之后,遭遇到就業困難的情況;另一方面,大量的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的畢業生遇不到合適的文化創意類企業。
(三)人才培養目標模糊
由于大部分高校培養目標模糊、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化,所以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符合市場需求的優秀人才少之又少。高校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教育計劃應該著重制定與時代發展密切相關的培養目標。在學校方面,學校在招生時,會盲目地設置熱門專業,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部分都不是那么地適合社會的發展,大部分學生也會面臨就業困難的問題。
(四)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脫節
高校老師在商定學習課程時期,應該合理地建設課程,保持理論與實踐平衡問題,個別專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積累輕動手操作的情況,并沒有實現理論與實踐并重。很多實踐教學環節都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實驗設施過于陳舊,實踐教學安排比重過小等等。
三、淺析高校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完善創新教育理念
1.創新教育理念
強調以創新為目標導向的教育理念,擬定人才培養目標,并且秉持該理念對學生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以及對事物的思考能力。高校全體教師在教學應該有合理化安排,可以時常安排能力測驗,督促學生更好地去學習以及實踐;在期末學科測評當中,也應該增加理論實踐的比重,從思想觀念上面扭轉對舊式教育的觀念,注重創新力與實踐能力。
2.豐富校園文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對創意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快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高校在這個方面應該取長補短,增加創意類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可以體驗到多元化的創意活動,間接地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開設校園活動可發揮文化的隱性功能,開拓其眼界與思想,提升個人水平。
(二)改善教育模式
1.明確學科體系,促進交叉學科發展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高校為了給業內提供更加優質的人才來迎合產業進程所需,需要盡早建立完善的學科體系。交叉性、邊緣化是文化創意產業最突出的特點,高校應該積極創造更多的渠道讓學生進行學習和交流,提升其素養,為社會培養出大量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
2.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培養方式
高校在培養文化創意人才時,應該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安排到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應該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強調實踐能力的重要,校企合作方式是重要渠道之一。這樣不僅僅可以提升文化素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為社會和市場提供需要的文化創意人才。
(三)拓展創新平臺
我國高校建立開放的學習平臺,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拓寬知識的獲取渠道,突破學習的局限性。從目前來看,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有力保障便是“開放”和“滲透”。高校培養創意人才時,應形成一個獨特的學科體系。各個專業的學習,應該不僅僅局限于專業周邊的文化知識,還可以嘗試更加多元化的知識汲取。高校可以根據社會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開設與之相關合理的設計課程,例如:藝術設計、藝術文化、藝術形態等,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接觸相關周邊,拓寬知識面,開闊眼界,為以后的學習建設更好的知識平臺。
(四)調整師資力量
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與高校資隊伍建設力度之間的關系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最致命的缺陷便是二者之間并沒有建立更加直接的關系。一方面來說,在學科師資配置上,在規劃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要著重考慮科學性與合理性,具有一定創新創意能力、一定行業背景的教師要重點引進。另一方面,高校更要鼓勵教師多參加學術交流和研討會,在某個特定的定期,推薦一批優秀的專業教師去國內外知名院所進行培訓交流;教師還可以積極到企業掛職鍛煉,緊跟時代發展,把更好的反饋帶給學生。
(五)健全畢業生反饋機制
有用的反饋調查,可以更好地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高校應該及時了解大部分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規劃以及就業的情況,完善反饋信息系統的運營機制,使學校和畢業生之間存在一種合理的溝通與交流的模式,二者相輔相成,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四、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文化訴求隨著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高,而文化創意產業像一個巨大的寶藏,需要人們不斷地挖掘。近年來,我國高校由于教學體制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藝術教育發展較為緩慢,但是時代的發展不會因此滯留,在互聯網經濟的浪潮下,其步伐發展較為迅速,高校應該在培養高文化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的同時,緊跟時代經濟的發展,為國家的人才培養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海英.《文化創意產業版權保護的困境及其法律選擇》[J].2009.
[2]秦曉,王建明.《“一平臺、多途徑”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2013.
[3]陳琳,馬一寧.《市場導向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2011.
[4]渠彩霞.《高校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J].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