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棟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步,小學數學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要求也在逐漸提升。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點分析當前學生的學習狀況,從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采用結構化教學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故而,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應當充分重視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小學階段的各種數學知識通過已有的知識構架方法進行整合,使之融合在數學的教學之中,最終幫助學生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150-02
當前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經常會陷入相應的教學誤區。教師不能有效了解學生的學習弱點,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結構認知不足,此外教師還可能對于相應教學結構的認知存在偏差,造成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不連貫。為此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緊緊圍繞著結構化教學策略展開,切實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效果,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難度梯次提高,學生實現結構化思維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這關系到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提升。為此,教師在教學期間應當合理設置相應的教學難度,按照教學的實際要求,循序漸進提升考查學生的問題難度。教師選擇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通過教師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能夠切實改善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在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關于乘法的知識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分析,選取有效的教學難度,切實提升學生解題思維的嚴密性。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解決關于“行程問題”知識的過程中,需要為學生進行難度梯次的設計。因為學生接觸到的行程問題是一個系列的問題,對于學生考查的難度也不盡相同。故而,教師在為學生設計相應問題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到學生思維能力的進步。這樣教師在設計相應的考查問題時,能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對于初步接觸行程問題的學生,教師給出的問題包含最基本的“速度、時間、路程”的元素。已經學習一段時間的學生,教師給出的問題包含相向和反向的元素。對于已經學習深入的學生,教師則可以為其設置如“流水行船”、“梯次靠岸”等復雜的問題。教師為學生這樣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并且能夠使得學生具有極強的推理能力和建模能力,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教學層層推進,結構化認知理解深入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教學,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知識講解。為此,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思考相應的數學問題,緊扣學生目前學習的知識內容,并為學生進行相應的知識拓展,在小學階段的許可范圍內指導學生學習相應的知識內容。通過教師積極的教學推進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如統計知識在小學數學階段的學習中,從學生將相同的數字進行勾選,到一定范圍內的計數統計,再到單式統計圖和復試統計圖,以及條形、柱狀、折線統計圖的認知。教師指導學生深入了解相應的數學知識,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將知識進一步機構化,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科學有效。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數的認知”知識時,就需要為學生進行相應數字知識的教學。從數的意義→數的組成→數位分析→數字讀寫→數的比較,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采用這樣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一點一點擴充自己的數學認知范圍。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對于數字的認知逐步加深,這樣教學的知識結構能夠最終內化成為學生的知識結構。經過教師的不懈努力,以及對數學知識的層層推進,最終有效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水平。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數量產生敏銳的感覺,并擁有數據分析意識,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重視方法教學,結構化思考數學問題
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期間,教師應當重視自身的教學方法,因為這關系到學生的解題思維意識。故而,在為學生講解相對困難的題目時,教師通常采用知識遷移的教學方法,以此改善學生對于未知內容的理解程度。通過教師對學生將要學習內容的分析,能夠選擇學生更容易接受的知識,以此為跳板指導學生進行問題的分析和思考,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關于“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計算”問題時,教師可以使用知識的遷移應用法配合小組合作教學法,有效為學生展示關于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實際情況。教師為學生展示立方體的平面圖形展開圖,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使得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提升自己的知識理解水平。通過教師為學生展示的實際例子,學生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合情推理,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數學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時,應當重點考慮該教學方法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幫助,從而使得學生獲得更深刻的知識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胡全會.如何巧妙地設計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中的練習[J].名師在線,2018(35):60-61.
[2]陳瑞剛.基于“結構化”視野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重構[J].數學教學通訊,2018(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