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浩
【摘要】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著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略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的弊端;新課標以培養學生在各方面潛能發展為課改目標,以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教學為基本模式,培養學生自主獨立思考問題為重點,培養學生運用發散性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基金項目】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教學模式課題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140。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160-01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性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圍繞某一個數學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究。由于新課標的改革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只是要求教師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還需要把教學主體——學生,帶入教學課堂中,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更加重要。本次課題研究以探究性教學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核心環節,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小組合作)、分析問題(分享展示)、推理論證(精講點撥)和解決問題(當堂訓練)的能力,提升數學核心素養[1]。
課題組以探究性教學模式理論以及實踐作為基礎,根據我校實際情況,進行了初中數學探究性和開放題教學模式五種教學策略的提出,進行情境的創設,來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合作來進行歸納和猜想,得出相關結論;進行分享和展示,做好上述分析;對點撥推理論證進行精講;在課堂上進行訓練拓展并進行積極的反思。本次課改實驗結果表明:通過數學探究性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獨立問題分析以及獨立問題解決的能力,能夠切實提高學生本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個實驗能夠切實提高學生本身的數學成績,并且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其他科目,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改善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減輕其學習負擔。
一、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中教師發揮的作用
在探究性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則是學習的主導和主體,在教學活動中開展以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探究式教學模式。這邊要求開展探究性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方案,確保方案符合學生的需要,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更好的進行知識的獲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一)提出疑問進行問題探討
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時候,知識并不是教師教學生便能夠學會的,這種思想本身便是錯誤的。教師教學的時候應該轉變思想,進行新教學理念的樹立,進行疑問的提出,給學生機會,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規劃自己講學的相關內容,在知識點上進行疑問的設定,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的關注。比如在講到三角函數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三角函數是什么,讓學生通過教材、資料來進行問題的總結和回答。教師在給學生答案之后,可以再進行相關問題的提出,比如常見三角函數。這樣能夠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思考,從而更好的獲取知識。
(二)自主學習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問題
問題是進行探究性教學的開始,在問題提出之后,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思考這個問題,這個步驟非常重要。比如進行作業的布置、進行考試的安排,讓學生有可以思考的問題,還需要設置好問題思考的場所,不能在考試或者自習思考的時候交頭接耳、大聲喧嘩,從而給其他學生造成影響。這需要教師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三)小組合作分析問題并進行探討與研究及總結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這樣能夠讓學生之間更好的進行思想上的交流,能夠進行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本身的攀比心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努力,加強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數學探究性課堂教學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1.指導學生在閱讀課本中探究問題
數學教學的實踐證明,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最佳時期,數學教科書的編寫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以七年級第一冊《有理數教學》為例,課本列舉的氣溫變化、收入與支出、水位上升與下降等一些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有很強的可讀性,學生易讀易懂,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們在閱讀的基礎上,理解了“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能較順利地掌握正負數的概念。此外一些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問題,大都有較長的文字,要求解題者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和探究問題的能力[2]。
2.設計探究性的開放性問題
開放性問題是指解題要素不全,其條件或者結論需要探求的一類問題。開放性問題有條件開放型、結論型、開放型,也有條件結論雙開放型。七年級“整式的加減”復習題中我出示這樣一道題:“隨意寫出三個整式,再分別判斷它是單項式,還是多項式。若是單項式,指出它的系數與次數;若是多項式,指出它的次數與項。”這是一道開放性題,它留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迎合學生標新立異的心理特點。對這道復習題的教學方法是先由每位學生寫出三個整式,然后同桌兩位同學相互交流,最后請部分學生上黑板展現研究討論的結果,并讓全班同學共同評價。
3.數學規律的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機會讓學生去探究,確定一種規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探究發現規律的思考方法,讓學生的思維聚焦在探究方法上,從中積極獲得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規律獲得的滿足感。
(二)如何正確對待學生在自主探究性學習中出現的錯誤
新課程從課程目標到教材內容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切不能因為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錯誤結論或因解題錯誤,而放棄讓他們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更不能對在解題中出現了錯誤的學生采取批評的態度。這樣的教學方法,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只能使學生在遇到問題和困惑時,不敢向老師提出,不利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造成了學生只注重正確的結論,而不注重知識形成的過程的錯誤學習方法,直接導致學生對數學有恐懼心理,學生也很容易形成錯誤的學習方法,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就會下降。
總之,新課程改革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努力適應新的教學方法,辯證地處理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的關系,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個人觀念、獨特感受和體驗,傾聽學生的見解,并指導學生主動積極的進行反思,不能夠用教師思維來替代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更好的主動積極的發展。轉變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式,肯定學生的成績,真正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目的和初中階段的培養目標,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黃婉姿.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芻論[J].成才之路.2018(14).93
[2]黃力江.淺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J].數學教學研究.2019(0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