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全
摘 要:隨著改革開發和市場經濟體制的變革,國有企業不斷深入改革,全面貫徹“以人為本、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把人才培養放在了發展的重要位置上,提升企業在市場化競爭中的優勢。本文分析了當前國際形勢下國有企業加強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和儲備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幾點應對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國際化人才隊伍;校企合作
黨的十九大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要求的提出,使得國有企業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發展戰略,截至2018年底中央企業境外單位達9000多戶,資產總量高達7萬億元,國有企業的跨國經營決定了其走向加強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和儲備的發展道路。
1 國有企業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和儲備的必要性
1.1 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
經濟時代的到來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步伐,各國企業的競爭體現在了高端人才綜合素質的競爭上。科學技術是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而人才是科技創新的關鍵性因素,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生產一體化使得生產活動國際化,生產要素實現全球配置,跨國公司也逐漸興起,各國政府為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紛紛調整人才隊伍建設的體制和政策。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是我國企業搶占國際市場先機的先行者,我國政府將國有企業國際化人才建設和儲備納入了國家重點戰略中,致力于培養熟悉國際經濟發展環境、適應企業國際化管理的人才隊伍,從而提升我國國有企業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鞏固我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的經濟地位。
1.2 是我國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入改革,國有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已逐漸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追求生產規模的粗放擴張向追求產品品質、產業鏈升級轉變。勞動力要素已不再是我國國有企業發展的主要優勢,創新驅動是當前我國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和經濟全球化挑戰的根本,高素質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是當前國有企業發展的重點戰略部署,為促進國有企業經營模式和結構的轉變,需要大批有國際視野、綜合素養高的創新型人才的加入。因此加強國有企業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自身實力不斷增強的重要體現。
1.3 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國家電網作為我國國有企業中的翹楚,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有目共睹,在2018全球專利實力榜上,國家電網以擁有21635個專利優勢排名世界前三。國家電網的“特高壓輸電”和“柔性直流電”技術在世界排名中遙遙領先,技術研究人員以我國地域復雜、幅員遼闊為技術開發基礎,積極利用國際社會中的先進技術知識,研發出令世界矚目的電力技術,并積極“走出去”,廣泛為世界他國和地區進行電力提供服務,其企業地位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逐漸加大,離不開國際化專業技術人才對企業文化和形象的輸出貢獻[1]。
2 加強國有企業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和儲備的策略
2.1 加強本土籍員工的國際化水平
首先,提升國有企業人才管理部門對國際化人才素質的基本認知,使其破除傳統國有體制下的人才標準和概念,根據企業國際化發展業務和創新趨勢,廣泛吸納人才,從語言素質、能力素質、全球思維、戰略思維等方面制定科學合理、具有國際化發展前瞻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及人才補充策略。其次,提升本土員工的國家信念感,加強對其政治引領,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提升員工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企業國際化發展進程中,堅持黨的領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次,大力培養企業技術型人才和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促進企業實現技術攻關、管理創新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質量提升。最后,建立健全企業人才培養計劃和激勵機制,在工作中及時挖掘高潛力的員工,制定關于其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計劃,積極響應“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國家級人才培養工程,圍繞企業發展規劃和人才需求狀況,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人才隊伍。
2.2 提升外籍人才的引進力度
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在一定程度上也催化了世界金融市場的不穩定,在此背景下,國際人才的流動性也隨之加強,因此國有企業應把握住人才引進的機會,加強企業對海外國際化人才的引進,制定出企業剛需人才的引進計劃。第一是突出“高精尖缺”的人才引進導向,重點引進國際上活躍在相關領域、技術研究前沿的一流專業人才,第二是創新人才引進的方式,借助大數據和國際化人才信息交流機制、國際化人才建立的個人工作室等方式吸引外籍人才。第三,優化企業國際化管理機制,實行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績效工資分配方式,增強企業的核心吸引力,從而加強對外籍華僑中高素質人才的吸引。第四,保障高素質人才的人身和經濟安全,加強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危機處理預案,增強企業員工抗風險意識和能力,建立健全員工薪資、待遇保障制度和國際化人才的醫療保健制度、意外保險制度等,通過法律制度提升員工保障。
2.3 加強國有企業與高校之間的校企合作
高校教育是為我國企業發展提供人才的主要機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在我國教育整體發展規劃中,要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因此為提升國有企業國際化人才隊伍儲備的質量和效率,應大力構建政府部門、國有企業、高校、行業組織之間的“四位一體”國際化人才培養格局,加強企業與各大院校的創新合作,使得高校轉變教學模式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主,重點培養國有企業高端管理骨干人才,企業可統籌發展實際配合學校進行實踐教學,將傳統校園教學向國際業務人才培養教學上轉變,加大學生對企業管理的認知,從而形成“集中培訓,頂崗實訓”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國際化運營管理能力。中國石油大學多年來在我國石油石化企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中,積極利用國際化培訓理念,逐步實現培訓對象國際化、師資隊伍國際化、培訓內容國際化,充分整合國內外優質企業與學校資源,創造性地在海外建立繼續教育基地及校企合作區域聯盟,加強對學生語言的實用性教學和企業國際化管理教學,為我國石油化工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實用型國際化標準人才。
2.4 搭建國有企業人才交流平臺
國有企業應大力支持并參與國家實驗室和國家智庫建設等,并利用其發掘、培養自身所需的國際化人才。配合行業組織有效搭建企業人才交流平臺,設立范圍較廣的國際化人才交流機制,積極探索人才管理和培養的策略研究,促進國有企業與各方機制實現人才資源共享,整合并創新人才評價標準,積極參與組織國際化人才培訓項目和論壇交流,從而為國有企業的人才儲備建設提供長久發展的活力[2]。
3 結論
綜上所述,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是增強國有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因此在企業人才管理方面,應貫徹實施國有企業“走出去”的國際化人才發展戰略,加強本土籍員工的國際化水平,加大外籍人才的引入力度,從而提升當前企業發展的國際化水平;建立國際化人才儲備機制,加強校企合作,為國有企業國際化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參考文獻
[1]王志杰,謝添等.中國華能集團:培養國際化人才助力“走出去”行穩致遠[J].中國電力教育,2018(09):14-16.
[2]馬驍.中央企業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J].中國領導科學,2018(06):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