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野?閆明
摘 要:高校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密相連,并在思政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時代,高等學校重點關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培育出素質優秀、思想進步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主要目標。本文闡述了現階段高校黨建與高校思政教育的特點,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以抓好高校黨建為統領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高校黨建;大學生;思政教育
基金項目:2019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立項課題(項目編號:2019GXDJ-QN007)。
1 前言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強調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黨委要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高校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環環相扣、密不可分。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黨建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內容,而黨建則為思政教育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但是有很多現實問題圍繞著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首先是在具體工作的實施方面,黨建與思政教育存在各行其是、互相抵消的現象。其次是在相關工作方法、理念方面,黨建與思政教育的互動性缺失。本文通過客觀分析黨建與思政教育的現狀,探索做好黨建工作引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途徑。
2 高校黨建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現狀
2.1 高校缺乏對黨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重視
“重教學、輕黨建”存在于很多高校的辦學中,高校更多的是注重科學研究及教學任務,教師們將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排在首位,對于黨建及思政教育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部分基層黨組織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對黨建工作采取敷衍的態度,“渾水摸魚”現象時常發生。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召開相關的會議集中學習及討論,或者僅僅在行政的會議上一帶而過,僅以文字或圖片等“報材料”的形式應對黨建任務。相關精神沒有很好地傳達,從而導致對黨員的引領作用、約束作用弱化。此外,拿高校的思政課舉例,在相關的培養方案中,思政課主要集中在低年級,高年級涉及的較少,而短暫的課上教學不能使學生對思政教育有系統而深入的認識。教育成效甚微。
2.2 高校黨建隊伍和思政工作隊伍作用發揮不夠
目前,很多高校的專職黨務工作人員配備不足,兼職教師往往身兼數職,且黨務工作量較多,教育效果差強人意。而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抓手,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綜合素質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輔導員日常工作繁忙、事務性工作較多,時常出現抓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夠、投入精力較少等現象。較多情況是在學生已經出現了相關的思想問題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沒有足夠的提前量,在教育效果方面也會打一定的折扣。同時,一線輔導員年輕教師較多,黨建工作經驗不足,對學生的輔導水平還有待提高。此外,大學生思政工作涉及部門較廣,內涵豐富,高校各部門需要統籌協調。各部門、院系的兼職思政教育隊伍與學生接觸少、時間短。通常是在部分活動時與學生交流和分享,欠缺持久性和可持續性,難以形成長效機制和發揮應有的作用。
2.3 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疏于結合、教育方法缺乏創新
高校黨建和學生思政工作相輔相成、密切相關。思政工作為黨建工作打基礎,同時,黨建工作又是思政工作的顯著成果。但是,很多高校缺乏相互融合的理念,黨建和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內容相對陳舊。黨務工作人員通常更為關注的是學生黨員、積極分子等少數學生的管理和服務,往往忽視了思政教育。而思政工作也沒有與黨建工作牢牢結合,忽視了向黨員看齊的重要性。此外,部分高校缺乏新穎的、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手段,思政教育以課程為主,講大道理的較多,學生真正聽進去的較少,存在課堂講授的知識與學生關心的問題脫離的情況,在學生的課外實踐、第二課堂滲透的還遠遠不夠。一些高校的黨建和思政平臺維護不及時,有一定的滯后性,內容流于形式,學生的閱讀量、點擊率下降,關注度流失。
3 抓好高校黨建工作,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3.1 強化組織引領,提升學習力
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實現了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現階段,高校必須提高政治站位、重點提升組織力,將全面從嚴治黨落地生根。形成層層嚴抓落實、一級抓好一級的工作格局。強化二級單位黨委(黨總支)的主體責任意識,嚴把基層黨支部建設,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推進“兩學一做”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抓好關鍵少數,調動黨員的積極性,立足本職做貢獻。強化以點帶面,以黨員為先鋒、引導高校全體師生牢記初心使命,筑牢思想根基。此外,高校需提升學習力,必須認清現階段的政治任務,即認真貫徹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十九大精神。真正的做到教育圍繞大局進行,扎實做好黨建工作與大學課堂相結合,學習入腦入心。以提升學習能力為重要抓手,有效加強思政教育。
3.2 堅持立德樹人,提升黨建工作思維創新力
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政工作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于持續增強的黨組織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下,實現高校的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在工作中,從多角度、多方向研究,不斷探索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交互推進,提升黨建工作創新力。結合新時代、新戰略,打造特色化的黨建工作,研究多樣化的黨建工作方法,借助“黨建+”模式,不斷拓展和深化功能,為師生參與黨建工作搭建良好平臺。同時,在開展廣泛調研、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和提升黨建工作水平,在高校黨委的帶領下,大學生思政教育迸發出活力,從而更好的為祖國培養更出色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3 利用人才優勢、緊密結合社會實踐,加強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力
高校要充分發揮其特有的人才資源優勢,著重激發專家學者尤其是黨員同志的積極性,通過專題講座、研習會、報告會等多種活動發揮其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從而進一步強化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擔好自己的擔子。同時,在各級黨組織開展活動時,廣泛運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將前沿的專業理論與研究成果融入學習活動中,拓寬思政教育渠道、豐富思政教育內容。高校要積極推動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與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在實踐中促進二者的互動,使大學生不僅僅在思想上緊跟黨組織、更在綜合素養方面得到提高。譬如組織大學生去扶貧、支教、參觀愛國主義基地,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學習老一輩共產黨員的光輝歷史,增強使命感,同時將愛心和正能量向更多需要幫助的地方傳播,實現黨建與思政教育的緊密互動。
參考文獻
[1]孫俊魏.新時代高校黨建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智庫時代,2019(8):111-114.
[2]唐志龍.培育創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33-38.
[3]朱有明,張薛梅.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互動性研究[J].才智,2018(05):116-117.
[4]肖柯.大學生黨建統合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7(04):88-93.
[5]朱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黨建模式的構建探討[J].才智,2017(24):59.
[6]唐紅艷,湯志華.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與思考[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