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碧群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學校為了培養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提出了現代學徒制教學方法,其也是職業教育的主要發展趨勢。本文就現代學徒制在中職學校教學管理中的運用展開研究,首先對該人才培養模式特點和作用進行闡述,其次對其現狀和存在問題展開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培養方法,希望能夠提高我國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水平。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中職院校;教學管理
基金項目:莆田市2018年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項目編號:ptzj2018002)。
科技的進步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下所需要的新式人才也越來越多,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新時期下,中職教育需要培養更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將傳統學徒制與現代職業教育結合起來,建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降低青年失業率,優化國家經濟結構,推動經濟轉型,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與作用
現代學徒制要求學生不僅要能夠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同時在全日制期間可以到工廠校外實訓,包括認知實習、跟崗實習。因此,學生在學習期間會與企業簽訂合同,明確雙方各自需要履行的責任和義務,企業委派師傅對學生進行上崗培訓指導,培訓期內,學生也可以得到學徒工資[1]。現代學徒制的特點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招生即為招工。只要是具有職業技術學習愿望的初中畢業生都可以進入中職院校學習,學校通過與企業建立合同關系,根據企業需求培養學生,中職院校的學生也就成為企業的學徒工人。這種培養模式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就業,減少就業壓力,同時也能為企業提供合適的人才,減少企業的人才培養成本,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2)上課即為上崗。中職院校實行全日制,現在中職學制是2.5+0.5年,其中0.5年是頂崗實習時間。同時,中職院校通過建立車間實習、理論教學和上崗培訓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培養人才,學生可以學習中掌握職業技能,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壓力,同時也能夠降低企業成本,推動企業和學校的發展。
3)畢業即就業。學生在做學徒期間,若是學生與企業有合作意向,彼此可直接簽署用工合同,畢業后,學生可以直接進入企業,成為正式員工。這種模式方便了學生的就業,減少了社會壓力,同時也有利于企業降低人才培養成本。
2 目前現狀和存在問題
2.1 現狀
從上世紀中葉,我國就已經實行了學徒制,積累了一些經驗,近年來,很多職業院校也開始在就業的基礎上探索校企合作、創新教育模式。例如,有的學校開展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特征的雙元辦學模式。現代學徒制一般是第三年上學期在工廠跟師傅學,這種辦學模式已經被很多地區所重視,且取得了較好的試行效果[2]。
2.2 問題
1)管理制度方面。有些院校開展了試點專業,有的院校進行了全專業的試點,在工學形式上也采取了靈活方法適應各專業學生需求。在實行半工半學制度時,有些學校總結了很多經驗,形成了人才培養和管理方案,例如半工半讀工作組、彈性學習制度、評價標準與考核方法等等。但是,當前這些制度和方案仍然不夠完善,需要進一步改進提高。
2)實際操作方面。現階段,現代學徒制在實際運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學生和家長對半工半讀和學徒制的理解不夠深入,實踐推行受到影響。第二,學校與企業協調和組織效果不佳,人才培養形式化,學校的課程安排和培養計劃缺乏企業參與,相應的教學大綱也比較缺乏,很多學校仍然使用舊的教學計劃,理論與實踐無法相協調。第三,企業的積極性不高,不放心學生進入企業學習,企業選派的指導教師水平不高,導致學生實訓操作質量較低,且師傅指導學生過多,彼此缺乏有效的溝通,對學生的培養不足。
3 校企合作背景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3.1 組建“校企合作委員會”
學校可以與用人單位建立校企合作委員會,強化彼此合作,做好中職院校學生畢業就業工作,為企業輸入應用型人才,建立長期人資協作關系。對于校企合作委員會而言,校企通過加強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實現產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做到互利互惠。校企合作委員會主要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構成,下設辦公室,主任由校長擔任,副主任由企業單位負責人擔任,委員由單位領導和學校實訓處主任負責人擔任[3]。該委員會的職責就是制定、修改章程、管理制度、召開會議、推選責任人、制定招生計劃、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建立實訓基地、確定就業方向等。
3.2 制定教學計劃,共建課程體系
校企合作背景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行需要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校企共同建立課程體系。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現代學徒制度通過學習專業課獲取專業知識,規范訓練,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其次,制定教學計劃,現代學徒制是為了培養具有良好專業性、掌握專業和文化知識,具備創業精神和強適應力等能力的技術工人,因此,在教學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數學、語文和外語、計算機等基礎學科知識,同時需要掌握專業機器操作知識、相關工具使用技能、相關工種資格證等。
3.3 推進一體化招生,實施交互式培養
對于中職院校而言,首先,需要明確分析學徒制專業范圍,并做好具體的人才培養專業教學計劃;其次,需要引導教師和行政人員進入到企業工作,積極與企業師傅展開交流,豐富自己的經驗,并將其傳授給學生;最后,需要改革專業和課程,根據企業和市場需求創新課程,增加新興課程,同時改革專業課程和管理方式,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對于企業而言,首先,企業需要準確傳達所需人才技能需求,按照學業成績招聘學生,并積極推行在崗學習,改革人事制度,加強監督管理,能夠主動指導、教學,共同推動校企雙贏,實現交互式培養[4]。
3.4 推行師資互聘,構建共同評價機制
中職院校通過聘請企業專業技能人員,通過師傅來教導學生專業實訓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知識水平,并在實訓基地進行指導訓練,通過師傅指導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企業通過聘請教師為員工提供理論知識指導,學生在進入企業后,通過培訓指導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結合起來應用。同時,建立共同評價機制,將企業和院校共同的評價作為學生畢業標準,提高評價科學性。
4 結論
綜上,校企合作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培養了更多的人才,同時也推動了企業和中職院校的發展,但是其在管理和實際運行時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對此,本文提出了組建“校企合作委員會”、制定教學計劃,共建課程體系、推進一體化招生,實施交互式培養、推行師資互聘,構建共同評價機制等措施,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下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林茂興.現代學徒制在中職數控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7(20).
[2]趙占蓮.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在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8(21).
[3]傅賽春.中職模具專業現代學徒制精細化管理的研究[D].2017.
[4]袁學青,胡賢滿.現代學徒制視域下的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