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婭?童世華
摘 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是高校的重要使命。要想完成這項使命,需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內涵發展,不斷探索新方式、搭建新平臺。明確“立德樹人”背景下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我們要做好的第一步。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了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項目--《“立德樹人”背景下高職院校IT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9-GX-503)資助。
在當今社會,對于高職院校教育人才培養的定位頗為關注,由于錯綜復雜的社會因素,導致學界針對人才培養的定位產生頗多觀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才培養目標是否明確,人才培養規格是否確定,依然是決定高職院校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在立德樹人背景下,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需要從以下幾個目標著手:
1 具有夠用的專業基礎知識
高職院校與本科培養的人才是不同序列的,高職院校培養的主要是具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的高級實用型人才,這類人才畢業之后能夠馬上到就業崗位上開展技術工作。這樣一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最為基礎的便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科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框架,學習知識主要是以夠用為度。學生們對于學習的知識很多時候是“知其然”而不太去深究“所以然”,更多地是要把專業知識用于解決實際中的問題,而不是停留在理論的探究上,是以滿足職業崗位群所必需的專業理論知識為限。在當今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專業理論不一定很深,但知識面要廣,要滿足形成本專業技術需要,以適應現場多樣化、多變化的工作。
2 具有勤于動手和善于動手的實踐素質
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最明顯特點便是實踐素質。實踐素質主要是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或技術技能,且具有勤奮和主動的特性。現在很多企業用人需求中列出了一個條目:具備本領域的實踐動手能力。由此可見,要想快速適應職場,必須得具有過硬的實踐能力。高職教育在培養學生實踐素質方面具有豐富的歷史經驗,不過,要想培養出具有勤于動手和善于動手的實踐素質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一定要經過反復的強化訓練使學生獲得較強的動手能力,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見事就動手的習慣。 還要培養學生對實踐經驗積累的習慣,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提高解決技術難題的能力。[1]
3 具有較強的職業素質
職業素質是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使自己在穩定的職業生活中作出不凡成績的保障,能夠使自己在企業中留得住,同時還能被用人單位想留住。那么,到底職業素質包含哪些內容呢?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職業素質就是指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具備較強的職業責任感,較高的職業成就感以及敬業精神。高職院校要想培養出具有較強的職業素質的人才,就必須在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方面具有較強的職業針對性。立德樹人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職業習慣、職業道德。
4 具有適應艱苦職業勞動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未來的職業生涯,除了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以外,能夠支撐我們走下去的還有適應艱苦職業勞動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在我們往常的意識當中,高職院校畢業生常常會就職于一線艱苦職業崗位,因為技術型的人才勢必會面對繁重的體力勞動,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夠“吃苦、耐勞”。同時,繁重的體力勞動會給人帶來一些負面情緒,讓人覺得很疲乏,在這種情況下,具備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抗挫折能力的學生往往能夠踏過門檻,邁過苦難,走向光明。
5 具有適應未來崗位發展變化所需要的綜合素質
高職院校對于人才的培養目標除了需要適應當下行業崗位要求以外,還要著眼于未來市場變化和需求,要培養學生能適應未來崗位發展變化所需要的綜合素質。這里所說的綜合素質,要適應時代發展變化,一般有三個方面的素質需要儲備力量。首先是知識方面,不僅要具有適應現存崗位的專業技術知識和操作性知識,而且需要將來繼續深造的數學、外語、計算機等工具性知識和適應科學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技術結構提升所需的相關專業知識、行業知識和產業知識。其次是在能力方面,不僅具有現場技術操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而且具有轉崗轉業所需要獨立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最后是在個人素質方面,不僅具備一般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道德素質,而且還應具有促成事業成功的誠實守信、艱苦創業、敢于創新的人格素質。只有具備復合知識結構、綜合能力結構和較高的人格素質,才能適應未來崗位發展需要。[2]
6 結語
人才培養是一個動態的漫長的過程,我們要根據時代背景,不斷更新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適合新時代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2]呂沖浪.關于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定位的探討[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9年.
作者簡介
黎婭(1990-),女,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講師,重慶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現任職于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童世華(1980-),男,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副教授,重慶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主要從事教育教學改革、物聯網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