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山
【內容摘要】由于中職教育所培育出的技術人才遍及社會各個重要的技術行業之中,與國際社會上的技術行業接觸的幾率也較大,因此對于英語交流能力也有所要求。從這一方面來看,中職教育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是很大的。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倘若運用到中職英語教學中,將會有效地提高中職學生的英語能力水平。本文將對體驗式教學方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思路構建進行論述。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中職英語;構建思路
在中職教育里,英語仍然是一門基礎的教育學科。在中職英語的教學大綱中,針對培養中職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中職英語教學要在初中英語相關的教學基礎上,繼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能力,鞏固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合理擴充新的基礎知識,完善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技能,由此可見英語在中職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能忽視的。目前,中職教育中英語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部分中職英語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是不恰當的,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較為低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是一個有效的選擇,而如何應用好這種教學方法,也是每一位中職英語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熱情
中職學生的中考成績基本都比較偏低,這說明中職學生的文化課基礎比較差,英語基礎知識掌握不佳,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比較差,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這些問題而產生消極情緒,比如說覺得自身與普通中學的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從而導致對自己感到不自信等。另一方面,由于中職教育主要是針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教育,因此這也容易使中職學生認為只有學習專業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從而導致對包括英語在內的文化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針對這種情況,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師應當意識到運用普通的教學方法是沒有辦法有效提高學生們的英語成績的,必須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改變,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中職英語教師可以嘗試將體驗式教學方法應用到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
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說,體驗式教學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它在近些年已經越來越普及,很多教師都將這種教學方法嘗試著應用到了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主要內涵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恰當的方式營造出一種互動氛圍,并使得教師與學生都共同參與到這種互動范圍濃厚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注重雙方在互動過程中的體驗,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教師在進行體驗式教學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對每一位學生都應當用心對待,學會理解學生,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讓學生對課堂環境產生一種歸屬感,不再抵觸學習,不再懷有自卑的心理,而是積極地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不斷進取。因而教師應當盡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熱情。
二、重視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教育
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普遍比較差,因而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能力的教學與訓練,從根源做起,對學生的基礎英語能力進行查漏補缺,讓學生自身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英語基礎知識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對基礎英語單詞的掌握程度,二是學生對英語基礎語法的掌握程度,教師應當根據這兩點,利用體驗式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Sports》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將里面所涉及到的體育運動與學生們的運動愛好結合起來進行講解,鼓勵學生們積極表達自己的運動習慣,用簡單的英語來介紹自己所喜愛的運動項目,大多數男生可能會比較喜歡籃球運動,并且有著喜歡的籃球明星,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鼓勵這些學生用英語來介紹自己喜歡的籃球明星等。
三、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英語文化背景
對于語言的學習來說,了解其文化背景是很重要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之一,對英語文化的了解能夠引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由于缺乏相應的語言環境與文化環境,在日常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應當主動向學生介紹一些英語文化背景。例如,在講解關于西方國家節日的課文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這些節日的由來,比如說感恩節、圣誕節等。通過對相關文化背景的介紹,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結語
總之,體驗式教學是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應當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充分地運用體驗式教學的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創造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鞏固英語基礎,提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閻華.體驗式教學在中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34).
[2]胡紫娣.體驗式教學在中職英語的實施問題[J].文教資料,2018(6).
[3]蘭風雪.體驗式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成才之路,2017(13):32.
(作者單位:蕪湖機械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