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
摘? ?要:物聯網工程是一個新興的專業,具備交叉學科特點。物聯網工程人才的供給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立足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地方產業,加強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對此,必須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優化現有課程體系和師資結構。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通過項目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文章對此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本科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經濟發展呈現出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和新品的特點,工程教育與產業發展結合得越來越緊密,二者相互支撐。在此背景下,應用型本科物聯網專業的辦學思路逐漸向服務社會經濟社會上轉變,辦學模式也向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轉變,著重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1? ? 國內物聯網工程人才培養現狀
2010年,物聯網工程專業在本科高校開始批準招生。不同的高校對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定位有所不同,大體可以分為研究型、技能型和應用型3種。調查顯示,中國物聯網2018年的從業人員超過200萬,預計未來將有500萬的人才需求。而目前國內開設物聯網專業的院校僅有19%,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特別是物聯網專業應用型技能人才[1]。相比于其他專業,物聯網工程是一個年輕的專業,國內還沒有可參考的完美人才培養模式,許多高校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實踐平臺建設、實踐教學環節安排等方面存在問題。因此,需要面向社會需求,開展產教融合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優化課程體系,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踐平臺建設,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從而更好地推動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
2? ?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要求
2.1?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必須立足于地區經濟發展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直接面向地區經濟和產業行業發展需求,因此,必須立足于地區經濟發展,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應用型人才,從地區經濟和地區產業行業發展需求出發,尋找應用型人才培養發展道路。一旦脫離地區經濟發展,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就缺乏著落點,不能培養真正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2.2?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必須加強校企合作共建
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要滿足行業企業的需要,這潛在要求應用型本科必須開展校企合作共建。通過校企合作,構建校企混編的專業教師隊伍,既有學校的專業教師,也有企業的研發人員,雙方共同承擔科研、教學及社會服務等相關工作。還可以建設校中廠,引入企業化管理模式,按照企業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對校中廠進行管理、考核和評價[2]。同時,在課程體系建設上還能將企業行業的特色課程融入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實現企業高校的互利共贏、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
2.3?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必須與產業發展對接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還必須與產業發展相對接,以滿足地區產業、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需求。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的培養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行業應用能力、全面提升高校的社會服務能力。對于物聯網工程專業來說,應該結合地區行業的特點,可以與安全環保行業、石油化工行業、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行業等相結合,開設適合行業發展特色的校企合作課程,引導學生走上特色化和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同時,還可以構建專業群來對接產業群,服務于地區產業群及產業鏈,實現專業與地區經濟的高度融合,優化配置資源,推動具有特色的應用型本科人才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3? ? 應用型本科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3.1? 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
應用型本科物聯網工程的人才培養應該以“服務社會需求,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人才培養堅持走應用型培養道路,集中優勢資源,構建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應用型本科物聯網工程的人才培養標準。對此,將人才培養目標設置為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科學素養,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工作能力,能夠從事與物聯網工程技術相關的產品開發、設計、維護與管理等工作的應用技術型物聯網工程人才[2]。對于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并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2? 課程體系的構建
應用型本科院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開設課程時,應該重視學生的專業特長教育。對此,可以采用“通用+特長”的設計思路,通過基礎課程打好專業基礎,通過技術主干課程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再以地方行業企業項目來構建專業實訓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從而形成包括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專業實訓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全方位課程體系[3]。如A高校的物聯網工程,通識課程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式與政策、計算機導論、大學英語等素質類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綜合素養;專業基礎課程包括高等數學、物聯網工程導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線性代數、電路原理、程序設計基礎和電子技術基礎,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打下基礎;專業核心課程包括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與應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傳感器原理與應用、物聯網軟件設計等,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實踐課程包括程序設計基礎項目實訓、物聯網系統開發項目實訓、物聯網軟件實訓、物聯網工程專家實訓(安防工業、智能家居等)等。在實訓課程方面,引入校企合作項目,結合地方產業特色,突出服務地區產業特色;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除了在課程教學、課程實訓和社會實踐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也單獨開設創新創業實踐和方法等創新創業實踐類課程。
3.3? 師資隊伍建設
總體來看,各高校的物聯網工程專業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許多高校都借調通信、計算機、電子等其他專業教師,這些教師本身并不是學物聯網專業的。因此,有必要通過內部培訓、外部引進的方式構建一支合格的師資隊伍。對內,加強對校內教師的培訓,每年選派一批教師下企業掛職,將其培養為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對外,引進精通物聯網技術的高層次人才,從而確保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具備多學科知識和高技術物聯網實踐能力的結構,為培養應用技術型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打好基礎。
3.4? 實踐教學環境的構建
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方式,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行業企業需求,構建適合社會需要的實踐教學環境[4]。對此,可以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實訓(如傳感器技術實訓、通訊技術實訓等)、專業技能實訓(如電子設計開發實訓、綜合應用技術實訓等)和創新創業實訓。實踐教學內容必須融合校企合作,引入企業生產和科研項目,實行項目化教學。此外,還可以與企業開展訂單式培養、現代學徒制等多種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從而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3.5? 深度產教融合,合作共建教學資源體系
應用型本科必須開展深度的產教融合,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共同開發校企合作課程和教學資源[5],特別是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教學資源,確保項目式教學的有效開展,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教學資源,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方式的結合,豐富教學手段和方法。產教融合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專業整體教學質量。
4? ? 結語
物聯網工程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融合了多個學科的知識與技能。目前,國內沒有成熟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本科應該以服務社會經濟為辦學思路,以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作為基礎,著重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對此,必須對現有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優化課程體系。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深度的產教融合,共同開發課程,共建課程資源,建設一支具備雙師型的合理結構的師資隊伍,為培養應用技術型物聯網工程人才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寧靖.物聯網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9):233.
[2]馬亞紅,范小嬌,邢卓,等.“新工科”背景下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8):236-237.
[3]鄒曉兵,肖麗,李宗劍,等.應用型高校的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電子世界,2018(16):34-35.
[4]韋靈,倪志平.“賽教學訓”四位一體化的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探討[J].科技資訊,2019(14):103-104.
[5]周偉,李作進.面向產教融合的物聯網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44):1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