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通 童兵 田管鳳 田俊 王曉璐 潘美萍 丁其樂 楊健彬
【摘要】針對路橋工程應用型人才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從專業課程設置、職場需求、實踐教學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與實踐,提出了產教融合課程體系、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機制、實踐教學訓練、師資隊伍建設、產學研實踐等方面的改革與實踐,為工科學校路橋工程技術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課程體系? 路橋工程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228-02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飛躍式發展,投資力度和建設規模越來越大,需要更多優秀的路橋工程專業人才,然而我們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課程教學體系已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求,這樣對我國的高等教育起倒逼式推動作用[1-3]。傳統的路橋工程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主要是由教師進行課程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思路跟著教師走,不需要動腦筋拓展專業領域的知識,缺少自我學習,沒有深層探究,實質有效的專業實踐比較欠缺,學生只要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通過相關的考試、測評,就表示已經掌握了學習內容與基本知識。學生被動學習,按部就班,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創造力和實踐能力。路橋工程產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可理解為“上手快、后勁足、能力強、寬適應”,產業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有偏差,培養單位急需對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適當的改革與調整,來適應和滿足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以及實踐能力,是目前國內外高校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國內外大學都在進行不斷的研究與探索[4-5]。路橋工程專業有著自身的專業特點,其他專業的創新教育成果與經驗難以直接復制,路橋工程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和機制沒有完善,也不具有可持續性。因此,需要通過實際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積累經驗,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
近年來,東莞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支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和產學研合作,注重高校服務東莞的作用。適逢我校處于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的歷史最好時機,政府支持力度和投資力度非常大,各種特殊政策先試先行,學校著力于培養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原有的路橋工程課程教學體系已經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產業發展需求和職場需求,需要不斷地探索、試驗、調整,以符合現代社會路橋工程建設的需要,路橋工程專業人才的專業能力、知識結構、實操能力、創新創業技能都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上來[6-7]。
一、構建產教融合、產學融合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
新時代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必須具備創新思維、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開展產教融合、產學融合是最佳途徑之一[8]。基于本專業的核心能力培養要求,優化整合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融合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內容,打造工程應用型人才的課程教學體系。采用課內講授、工程案例教學、學生分組專題討論、線上慕課、課后實驗、利用企業工程項目進行課程設計和暑假頂崗實習的多手段教學模式,形成教師講授、案例教學與專題研討的教學方案,豐富教學內容,以生為本,突出能力培養。
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培養專業知識架構合理,專業實踐能力過硬,后續提升空間廣闊的高素質應用型路橋工程人才。
二、構建校企合作多方融合的協同育人長效機制
高校的工程教育資源比較有限,實訓實習條件不完備,通過構建產教融合架構,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充分利用雙方優勢資源,學校擁有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實踐平臺和實體工程第一手資料,行業專家進課堂,共同構建共建、共贏的協同育人長效機制。同時,必須有效調動企業參與高校專業課程教學的積極性,高校提供創新技術服務,路橋企業提供工程案例,融合理論知識、技術應用和工程實踐,建立高效的人才培養機制。我校路橋工程專業已與中鐵大橋局、廣州市北二環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等10多家企業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學生在基地實習期間都配備專門的實習指導教師,學生遇到問題隨時請教,指導教師現場解答,教與學深度融合。
三、開展實質有效的實踐教學訓練
現代社會職場需要路橋工程專業人才具備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十分重視路橋工程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各種培養模式加以實施,例如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綜合性大作業等,每一類訓練都是多方面能力的培養過程。國內路橋工程專業學生的實習時間普遍不足,實習時間被嚴重壓縮,現場實習甚至走馬觀花,走走形式而已,學生沒有在實習中得到實質性的有效訓練,實訓考核較為輕松,學生感覺不到壓力,沒有認真對待,實習深度不夠,實訓效果收效甚微。針對實訓體系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應建立完整的實踐實訓體系和考核評價系統,增加校企合作的實踐教育環節,加強過程監督,引導和促進全體學生參加校外實習,強化校企合作,拓展校外教學實習基地,讓學生走進實際工程中去,大學生進工廠、下工地、頂崗實習,體驗真實的工業生產和工程環境,觀摩、體驗并實際操作,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工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水平是培養工程創新人才的關鍵。高校的年輕教師絕大部分擁有高學歷,科研能力普遍很強,學校考核也側重于教師的理論教學與科學研究成果,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而實踐教學對培養路橋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應該加大力度和擴挖深度。路橋工程專業教師參與到實體工程建設一線中來,加強與建設單位、設計院、施工單位以及檢測單位的合作、交流、溝通,積累豐富的工程項目管理經驗和施工技術經驗,提升分析及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畢業設計、課程設計、專業實驗、探索性實驗等方面給予更好的指導。學校可以定期聘請行業內有影響力的專家、技術人員走進課堂,參與教學,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并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我校已于2017年開展“雙結構型”師資隊伍建設,要求在崗在職的專任教師參加專業實踐鍛煉、專業技能培訓、獲取專業技術資格和參與應用技術研究,著力打造一支教學能力強、實踐操作能力過硬的“雙結構型”師資隊伍,通過兩年多來的實施建設,專任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很快。
五、鼓勵學生參與產學研課題
鼓勵本科生參與教師及其團隊的科研工作,學生參與實際科研課題,直接獲得科研基本訓練,在教師的持續指導下,增強學生的專業認識和專業體驗,迸發新思想、新理念、新創意,進而激發潛能,訓練創新實踐能力。
以產學研課題為重要載體,結合企業技術創新要求,突破產業技術瓶頸。學生既參與教師的技術研發工作,也融入企業的技術轉化、技術應用、技術推廣的過程,通過參與全“產業鏈”的研發、中試和應用,在科研實踐工作中,逐漸培養科研意識與創新理念,形成研究思路,同時在教師的協助指導下,獲得科技作品、科技發明等創新性成果,進而參加科技競賽、創新創業競賽、設計大賽等專業競賽,為創新創業積累寶貴經驗。
六、結語
路橋工程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必須在路橋工程專業教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加強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優化課程設置,完善課程體系,持續改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既要強化專業理論基礎,也要發揮共性、突出個性、著力提高個人實踐能力,構建卓有成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袁靖宇. 高等教育:產教融合的歷史觀照與戰略抉擇[J]. 中國高教研究,2018(4): 55-57.
[2]程曉農,楊娟,袁志鐘,嚴學華,劉強. 以“產教融合”為內涵的“全素質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8(4):63-65.
[3]曹方超.深化產教融合助力人才供需平衡[N].中國經濟時報,2018-01-04.
[4]鐘登華.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5]劉鑫橋.新工科建設、產教融合與產業轉型升級[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8(1):1-4,15.
[6]王曉剛.思辨與創新能力培養模式下的應用型大學產教融合體系研究[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6):20-21.
[7]胡文超,陳童. 項目教學與產教融合平臺建設的互動關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118-121.
[8]張振飛,伊繼東. 發揮企業作用 深化產教融合[J].中國高等教育,2017(24): 40-41.
作者簡介:
黃文通(1976-),男,博士,高級實驗師,從事土木工程教學與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