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但現階段我國兒童并沒有得到徹底的保護,虐待兒童的事件時有發生,兒童仍然面臨著不可控的自然災害和人為的傷害,本文將針對我國兒童保護制度進行探究,通過對其現狀進行分析,并補充完善建議,重點是亟需完善我國的強制報告制度。
關鍵詞:兒童保護制度;現狀;完善:強制報告制度
我國的兒童保護制度是以《中國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為框架,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但這些法律在實施過程中,一些缺陷慢慢顯露出來,在實踐中帶來一些誤解,給兒童保護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如具體履行保護職責的執法主體不夠明確、未成年人生存權和受教育權利的保護所存在的現實問題和社會、政府、學校三方對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的缺失等,所以我認為完善強制報告制度在我國當前是最有效、最快速進行兒童保護的措施。
1 我國兒童保護制度的現狀
兒童保護制度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是指改善兒童狀況和促進兒童福利的政策安排,狹義是指國家通過社會救助、法庭命令、法律訴訟、社會服務和替代性養護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對可能受到或已經受到暴力、忽視、遺棄、虐待和其他形式傷害的兒童提供救助、保護和服務,保障兒童能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1]
我國兒童保護制度更多被理解為讓兒童免受不必要傷害的制度體系。歷年來,我國采取了系列保護兒童的舉措,包括簽訂《未成年保護法》(1991年施行,2006年修正)、《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1992)、《義務教育法》(1986)、《預防未成年犯罪法》(1999)、《禁止使用童工規定》(2002)、《兒童權利公約》(1991)及《兒童發展綱要(2010—2020)》等法規,從宏觀上制定了兒童保護的相關法規,也包括在中觀層面的社會組織為兒童保護做出的努力,例如社會工作組織、機構開展的關于兒童保護的項目。
但是,這些法律在具體落實時無法具體責任到人,所以導致在一些事件發生后,依靠這些法律可能無法及時的對兒童進行保護,對責任方的懲罰和相關責任方的追責不夠,所以導致我國的兒童侵害事件還是時有發生,比如最近發生的甘肅14歲學生被五名同學校園暴力致死事件和2015年南京虐童案,兒童受到傷害的案例層出不窮,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的兒童保護制度現狀不夠完善,主要缺失包括:
1.1 在法律層面上,現行兒童保護制度散而空
在實際處理兒童虐待案件中,我國有關于兒童保護的法律法規散見于各類法律當中,但并無一部專門法律,對兒童的權益進行規定和加以保護。我國當前對于兒童保護的法律基本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為框架,建立了相關的法律法規,而缺少一部專門的法律去實現兒童保護。在現實中可能無法依據現有法律對受虐兒童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無法對施暴者追究法律責任。
1.2 在機構設置方面,缺少專門單位處理兒童保護相關問題
在實際中,大大小小的兒童侵害事件都會發生,因為相關法律的不完善,所以導致執法部門無法根據現有法律對施暴者給予懲罰和追究其相關責任,所以需要在國家層面設置一個專門處理兒童保護相關問題的單位。
1.3 我國強制報告制度不完善
強制報告制度雖然存在,但是并未有效發揮其在兒童保護中的作用。在我國,兒童虐待案在我國屬于自訴案件,不告不理,這就經常導致受虐情況被忽視或發現較晚,受虐兒童的親人往往對虐待的真實情況予以隱匿,其他可能發現并報案的人員,如老師、鄰居等發現虐待情況后,往往只會擇與其家庭進行談話溝通,很難對虐待兒童者有強制措施。只有當這種虐待行為導致了非常嚴重的后果之后才會采取向公安機關報案的行動。[2]
2 如何完善兒童保護制度
2.1 出臺專門的保護兒童法律,明確責任主體
我國的兒童保護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一部專門的保護兒童法律,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對具體兒童虐待沒有明確規定,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案件在定罪追責方面難以完成,亟需出臺相關法律保護兒童,擬定兒童保護細則。
2.2 設置專門兒童保護單位
設置專門的兒童保護單位,引入社會工作者,以社工的視角介入到關于兒童虐待等問題中,在事件發生以后及時跟進,減少對兒童的傷害,以及及時對責任方的定罪和追責。
2.3 完善我國的強制報告制度
強制報告制度是狹義的兒童保護工作中的首要組成部分。尚曉援和張雅樺認為,國家指定的兒童保護機構、強制報告制度、建立專門兒童虐待事件的處理程序、替代性監護制度四個要素,是為受虐兒童提供保護的基本要素。強制報告制度作為虐待行為特別是家庭虐待行為被揭露的關鍵,是保證國家進行合法干預的第一步。所以強制報告制度的有效實施,對于減少兒童虐待行為、制約家長懲處自家孩子的權力具有重要意義。[3]
3 我國強制報告制度的借鑒與完善
我國強制報告制度實施目前存在著很多困境例如: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兒童虐待的概念及兒童保護的法律依據不足、強制報告制度的法律依據不夠明確、強制報告制度的配套設施尚不健全。完善我國強制報告制度需要多方努力,當法律、部門同時做出完善,強制報告制度在我國實施可行性就大大提高了,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優勢經驗的來完善我國的強制保障制度[4]。
其他國家關于兒童虐待防治的優勢經驗對我國兒童保護制度的構建有著重要的意義。如:1)明確界定兒童虐待內涵,重視兒童虐待構成的特殊文化。2)全面完善兒童保護法律,增加兒童免受虐待的具體內容。3)高度關注專門機構價值,形成兒童保護救助的完整體系。4)積極轉變家庭關系理念,強調兒童權利保護的社會責任。
4 結語
我國當前的兒童保護制度是不完善的,在具體案例中可能無法保證對兒童的保護及后續跟進,在勸說父母層面停留,在完善兒童保護制度這條道路上還是任重道遠。我們可以根據我國國情加上借鑒福利國家的經驗來完善我國的兒童保護制度。
國家通過健全兒童虐待的相關法律、夯實強制報告制度的法律依據、明確強制報告制度的報告流程及主體責任、完善強制報告制度的配套設施等,保障強制報告制度的實施,是健全我國兒童保護機制、完善我國兒童福利體系的關鍵內容。[5]
參考文獻
[1]尚曉援,張雅樺.兒童保護制度的要素缺失:三個典型個案的分析[J].青年研究,2008(05):34-41.
[2]周俞,曹克亮.論我國兒童保護制度的完善[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10):282.
[3]尚曉援,張雅樺.兒童保護制度的要素缺失:三個典型個案的分析.青年研究,2008(5).
[4]楊志超.美國兒童保護強制報告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重慶社會科學,2014(07):54-60.
[5]劉曉甜.我國當前兒童保護機制下強制報告制度的實施困境[J].法制與社會,2019(10):25-26.
作者簡介
劉承豪(1998-),男,漢族,山東臨沂人,山東女子學院社會與法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