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學思維是數學學習的精髓,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生涯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因此,想要學習好數學不僅要充分掌握其知識內容,還要學習它的精神與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合理應用數學思想,向學生傳達分類、轉化、數形結合、歸納、集合等基本學習思維,進一步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也為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 ?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5-0010-02
數學思維是對于數學知識與方法本質上的認識,它要求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提煉出教學觀點,并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解決問題,是建立數學、掌握數學與應用數學的核心理念。數學思想是通過以數學為起點,進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采用相對應的手段與方式進行歸納總結。數學思維與數學方法都是通過以數學基本知識為基準,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并為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一、課前積極掌握教材,挖掘數學思維
教師如果在進行授課之前,對所教的內容中那些適合滲透的思想方法一無所知的話,就不能很好地進行課堂教學。因此,教師在進行備課時,不但要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還要進一步研究教材內容,合理地使用教材,挖掘其隱含的數學思想方式,并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有機地將數學思想方法融合進去,使教材中展示的知識技能與隱含的思想方法同時延伸[1]。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多向自己提問,將教材內的數學思想轉化為自己的,從而做到胸有成竹。例如,在進行冀教版小學五年級“公交車上的數學”這節課的備課時,教材中體現的是符號化思想,教師在進行備課的同時要分析教材中沒有出現的教學思維方法,最大限度地使用教材,并整理公交車上的數學信息,利用小組合作方式解決公交車每天賣票的問題。當學生對于這些數學知識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后,教師將示意圖展示出來,讓學生自己想象“公交車的發車時間有什么規律”并引導他們使用各種方式來進行確定。這樣一來,利用學生對周圍環境中與數學有關事物的好奇心,獲得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二、課堂內適當引導,恰當滲透數學思想
1.在探索知識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思想方法滲透在獲得知識與解決問題的各個方面,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分析、概括等活動,感受到知識背后蘊涵的偉大思想,進一步讓學生真正掌握并內化知識,從而使數學素養獲得質的飛躍[2]。
例如,在進行冀教版小學三年級“陽光體育運動會”學習時,教師可以在開講之前,讓學生親自參與到調查活動當中,經歷簡單的數據分析與整理,了解使用調查法來收集數據,并可以創設情境模式,合理使用統計圖,讓學生畫出喜歡的運動項目,并利用統計圖進行提問:“喜歡跑步的學生有幾人?喜歡跳遠的學生有幾人?同時喜歡這兩項運動的有幾人?”指導學生利用集合圖初步掌握重疊的含義,并進一步滲透了集合的思想。然后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出示興趣問題:“數學小組有3人,語文小組有5人,英語小組有4人,其中兩個學生同時參加了數學小組和英語小組。”然后指導學生用數字來代替學生名字,利用集合圈的方式表示出兩組人數,并讓學生計算“兩組共有多少人?”接著幫助學生把自己列出的算式與集合圈內的數字聯系在一起,從算式中找到對應的數字,通過使用對應數字來梳理自身思路,幫助學生滲透對應思想與數形結合的合理運用,增強了學生對于集合相關問題的認知。
2.理清解題思路,滲透數學思想
在學習中,教師要以組織者的身份充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去,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掌握學習方法,體驗學習思想。問題是數學學習中最常遇到的活動形式之一,學生在解答問題時,也是他們體驗與獲得數學思想方法的最佳時機之一。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六年級“圓形面積計算”學習時,在利用轉化思維導出圓形面積計算公式后,教師要出示思考題,讓學生在進行思考解答之后,說出解題思路,并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將陰影部分的多邊形轉移到上面,或將其余兩個小陰影部分轉移到下面,使其成為一個整體,充分利用轉化的思維模式解決相關問題,使學生進一步對轉化思想加深了印象。數學學習的主要過程就是思想與方法對于問題的解題思路,因此教師要在進行練習的同時,不斷總結探索,并從中尋求共性,進一步呈現給學生最有價值的知識。
3.在課堂回顧中總結、概括數學思想
小結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將知識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歸納、提煉,并從中獲取數學知識的思想方式。因此小結不能只停留在溫故知新這一點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新知識是如何產生、展開的,而其本質又是什么?應該如何合理運用它,等等。小結是進一步深化與概括的過程,同時也是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最佳途徑。
例如,在進行冀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小結時回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算過程,總結出“在探究中首先利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就是數學中常用到的轉化思想,并在以后的學習中經常可以利用它解決相關新問題。”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運用“轉換思想”后得出的便利條件,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與理解,為之后的數學學習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課后多加鞏固,反思數學思想
課堂中有意滲透數學思想是幫助學生獲取思想方法的有利途徑,而學生進一步在反思過程領悟才是獲取思想方法的主要來源。因此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自覺地檢查自身思維方式,反思自己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運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技能與技巧,積極采用有效的練習方式,在鞏固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從而做到一舉兩得。因此,教師要在對學生作業進行批改后,不失時機地恰當點評,讓學生不僅能夠有效鞏固所學到的知識,同時還可以悟出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
例如,教師課后練習時,可以布置相關問題“把一塊長方形菜地分成大小不同的幾部分,其中甲面積占總面積的23%,乙面積占總面積的七分之一,丙面積是12平方米,丙乙兩面積的比是4∶3,求涂色部分面積。”在進行作業評改時,教師不僅要給出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需要啟發學生將如何思考,怎么計算,運用了什么思想方法將問題解決出來,從而引導學生學習掌握數學思想。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中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幫助學生提升自身數學能力,加強思維品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深入掌握教材內容,積極通過教學手段將數學思想逐步滲透到教學目標與過程當中去,引導學生充分掌握并靈活運用,以此促進自身思維發展。
[參考文獻]
[1]郭 倩.小學數學教學應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137-138.
[2]王艷芳.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0):72.
作者簡介:吳國澤(1971—),男,廣西貴港人,小學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