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林 張薇薇 趙鵬
摘要:STSE的全稱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ment,這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在生物學的課堂上融入STSE理念,既符合生物教材中對于STSE的要求標準,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書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而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教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根據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設定一些具體的、生動的、活潑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因而,在生物學的課堂上使用有效情境法進行STSE教育能夠解決許多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生物教學 情境教學法 STSE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6-0035-02
在生物教學中運用有效情境法進行STSE教育,與新時代的教育理念緊密契合,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些符合STSE教育理念的問題,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情況與書本上的生物知識聯系在一起,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如何在處理實際生活問題中運用生物知識。在進行STSE教育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能力,分析學生對于知識的情況,因而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應當準備好在課堂上提問的問題并預設學生的反應,起到引導學生的重要作用,做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領路人。
一、STSE教育和有效情境法的相關概念
1.STSE教育的概念
STSE理念是對STS的拓展,如今,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之下,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已然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話題,比如霧霾、全球氣候變暖、各種污染等,而環境教育自然就成了當前科學教育的組成部分。STSE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將生物學的知識與STSE中的四個要素也就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nment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學生能夠將生物學的知識與STSE教育理念緊密融合,實現生物知識的靈活運用。
2.有效情境法的概念
當今時代教師早已摒棄了傳統的“填鴨式”教育理念,教師企圖在課堂上營造活潑、具體、生動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設與知識相關的具體的課堂情境,這種課堂情境可以增強學生對于教師授課內容的感悟,是教師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關鍵教學手段。
二、STSE教育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原則與相關實踐
1.相關性——創設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情境
教師在課堂上創設的教學情境應當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或者至少應當是學生所了解的,通過熟悉的案例引發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講授“酶”的相關內容的時候,以科學家的實際研究經歷為主線,順著這根線娓娓道來,講解酶的性質、作用,同時順著這根線的不同時間節點,講解“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師可以當今比較火的“加酶洗衣粉”為例,向學生提問:“加酶洗衣粉與普通洗衣粉的區別在哪里?”以此來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使他們對教師接下來講解的內容產生興趣,帶著問題去聽課,課堂上的效率自然提高了。這就使學生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生物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既提高了學生對于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之間關系的認識,又使得學生感受到知識與日常生活的息息相關。
2.現實性——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傳統的教學將傳授知識作為教學重點,而STSE教育理念將人文精神也作為教育的重點,因而在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中強調將重要的社會熱點問題引入課堂,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比如,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重要的環境問題,學生對此都深有感觸,尤其是北方的學生,都能明顯感受到相較往年而言,今年的冬天仿佛來得特別慢。STSE教育理念旨在發展科技的時候要同時重視資源與自然環境的實際承受情況,以謀求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先給學生觀看一段事先準備好的由全球變暖引起的各種問題的視頻片段,將學生引入本節課的學習主題之中,當學生看完視頻后,必然有所觸動,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各抒己見,隨便談談自己的感受,進而讓學生們想想如何利用生物學中的相關知識解決這個問題。
3.現代性——創設符合新時代特征的情境
教師在教學課堂之上應當緊跟時代步伐,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也要符合時代特點,不能采用那些傳統教學過程中的過時例子,教師應當多關注生物界的前沿消息,更新自己的教學知識庫。教師在生物課堂之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與興趣,可以舉一些偉大科學家的例子。如在今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的偉大科學家屠呦呦。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既令中國人民感到自豪,又令整個生物界震撼,六十多年以來,她從來沒有停止中醫藥研究實踐,而她的目標正是研發廉價青蒿素聯合療法,消滅全球的瘧疾。“沒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堅持”,這是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的這種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正是我們當代學生應當學習的寶貴品質。她的案例既能鼓勵到學生,又能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必將深深地觸動他們。
4.創新性——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
在生物學的課堂之上,教師在創設有效教學情境進行STSE教育時,應當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比如,教師在講解“微生物”的作用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實驗——“探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這一實驗的設計理念與STSE教育的理念高度契合。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根據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講講自己所了解的與土壤微生物有關的事例。學生們可以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疑惑的或感興趣的問題,比如,秋季樹林中的落葉能夠被分解,是土壤的物理化學因素在發揮作用還是微生物在起作用呢?依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自己作出假設,這些假設既可以是根據自己對課本知識的了解作出的,又可以是猜想的。在假設提出后,教師應當根據各個學生小組的問題與假設設計相關的實驗,確定實驗變量與所進行實驗的場所,各小組成員按部就班地記錄實驗數據,最終由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三、結語
利用有效情境法進行STSE教育,能夠彌補傳統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教師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不夠重視等問題。STSE在補足這些短板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發展。在生物課堂上進行STSE教育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全體教師不斷更新自己教學理念,豐富自己教學底蘊,精心設計課堂內容,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對于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孫金慧.運用高中生物學教科書中“欄目”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2]徐倩.生物教學中有效情境法進行STSE教育的研究與實踐[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17.
[3]李雪梅.中外STSE教育理念的比較及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中STSE教育的初探[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張正吉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STSE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研究”(SGH18B092)。
[作者簡介]崔志林,西安科技大學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中學生物教學;張薇薇,西安科技大學,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中學生物教學;趙鵬,西安科技大學助理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