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員育人,要求教師“擇高處立”,育人工作和教學工作共同前行;帶領學生“向寬處行”,一邊利用集體進行自我教育,一邊通過自身影響著集體;家校關系“尋平處住”,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為支持、補充。
【關鍵詞】全員育人;學科滲透;同伴交往;家校協同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23-0020-02
【作者簡介】夏協蓉,江蘇省江陰市城中實驗小學(江蘇江陰,214400)德育處副主任,一級教師,無錫市德育能手。
眾所周知,班級三分之二左右的學生是中等生,他們在家長和教師面前“前見不著高分,后看不見進步”,他們總是默默無聞,處于被教師忽視的位置,備受冷落。為了讓每一個中等生都能自由成長、快樂交往,班主任應打破學科界限,發動所有的任課教師及家長參與到教育學生的活動中,形成“人人參與”“處處進行”“事事滲透”的全員育人“生命場”。
一、學科滲透,給舞臺——生命有溫度地成長
小王是我們班的中等生,在班里“名不見經傳”。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知道小王在學架子鼓,聽他媽媽說還出去參加過比賽、演出。于是,我尋機在班級組織了一次才藝表演,身體柔弱的小王,擊打起架子鼓瀟灑有力。我看到了孩子父母眼含的熱淚,孩子奶奶一臉寵愛的神情,也看到學生們一雙雙拍紅的小手。
小王成了班級的明星鼓手。隨后班里又陸續涌現出了PPT制作高手、小小書畫家……他們像小王一樣,在舞臺上找到了自信,擁有了自豪感。尤其使人高興的是,在學生個性特長展示的過程中,他們學習的緊張情緒得到調節,身心得到均衡發展,學習的潛能也得到了激發。這背后,離不開電腦老師、音樂老師、書法老師對他們的支持鼓勵和辛勤付出——他們將教育與教學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通過班會、活動和學科滲透等多種渠道給學生舞臺,喚起學生自覺生長的力量。
陶行知說: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教師在關注學生成績時,往往容易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很少給中等生以掌聲和舞臺,但中等生的生命也需要有溫度的關注。只有各學科教師共同擔負起教育的責任,真心地關愛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學生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二、同伴交往,促成長——生命有張力地對話
小王的好朋友是小卓,兩人從幼兒園就是好朋友,比起小卓,小王更懶惰些,做事拖拉,常到放學前才想起作業還沒完成。于是我和幾位學科教師一起把小卓設置成小王的良性競爭對象,讓他找到自己的目標。六年級上學期,小卓考取了某名校,這給了小王很大的刺激,內心的不甘讓他終于愿意沉下心來認真學習。班級幾個任課教師明顯感受到了小王的變化:上課守紀律了,課后作業速度變快了,正確率變高了,字跡寫得端正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伴關系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相近的年齡、相近的認識結構,使得他們更能夠相互認同、相互模仿、相互接納,產生期待和強化作用。于是,班級里的衛生有人主動管理,班級里的窗臺上有人悄悄搬來了綠植……班級形成了團結協作、積極向上的氛圍,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
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實的教育。我們在實施全員育人的時候,不能忽視學生同伴的力量,一個好的同伴就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他能促進彼此思考,讓彼此的生命能充滿張力地對話。全員育人不是一個點,也不是一個面,而是一個立體,當我們用一種手段教育一個學生的時候,其他學生的行為、習慣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逐漸形成自理、自立、自治的能力。這其中特別離不開各科教師對學生深入的了解,只有教師愿意懷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才會給你驚喜。
三、家校協同,成合力——生命能幸福地在場
五年級上學期的冬天,小王因為作業拖拉,被留了下來,在教室外焦急等待的媽媽漸漸有些不耐煩起來。我和她一番交流后,發現她和很多家長一樣——護犢。為了讓小王媽媽積極支持我的教育工作,我自然費了不少口舌,不過我發現這樣并沒什么用,直到我真正走近這個孩子,并通過QQ不時向她反饋孩子的表現。比如我會告訴她:小王那么瘦,中午吃得很少;小王今天的作業完成得很快;今天他主動幫我去拿茶杯……她終于開始感受到我對她兒子的那份心,并對我徹底信任,也打消了很多內心的顧慮。
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都少不了家庭的力量,從某種角度講,家長對教育的熱情并不亞于教師,因此我們的家校溝通并不是學校工作的點綴,而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日常。教師要了解家長們的需求,在良好互動中力求為他們提供實際幫助,建構指向全員育人的家校合作關系。教師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家校關系研討、召開家長學校現場會,形成共同為孩子發展承擔責任的家校共識,進而激發家庭教育內在的支撐力量。
全員育人,要求教師“擇高處立”——育人工作和教學工作共同前行;帶領學生“向寬處行”——一邊利用集體進行自我教育,一邊通過自身影響集體;家校關系“尋平處住”——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為支持、補充。在此過程中所有任課教師要同班主任一起,把開展德育工作看成是自己的分內事,學校、家庭、社區等全員參與,給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提供適合的舞臺、促進自由的同伴交往,為全體學生的學習成長提供一切可能。